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谈
作者:悠悠青荇      更新:2019-11-06 04:53      字数:2295

就在刘协带着点心返回广德殿,欣慰看着迎上的兄长时,月明星稀的夜里,两位位青年急匆匆地敲开曹嵩的别苑。

进入一间客舍,摘下风帽的郭嘉毫无自觉地拿起酒壶,径直倾倒进喉咙。须臾,他古怪的眼神瞟眼闷闷不乐的曹操,调侃道:“人皆言孟德最爱杜康,何以壶中是水?”

“九州黎庶,连口饭都要吃不上,我们再在雒阳喝酒,这算什么?”近几日的事情,加之心扉中欲望与良心的纠葛,使得曹操的面色显得有些憔悴。

“你喝与不喝,该酿还是会酿。”郭嘉不置可否,侧头瞧眼另一人道:“文若夤夜造访的缘由,孟德就不感兴趣吗?”

郭嘉的话,看似是在说酒,实则是劝曹操不要高估自己,纠结现状。因为现在的他,无论做出什么抉择,全然都无碍大局的变化。

凝结的郁结稍微解开些许,天生旷达的曹操也就陪着调侃道:“文若有事,自然会说,何曾像你郭奉孝最喜卖关子?”

“我今日远远瞥见陈留王…他留在宫中,只能说明董卓已经生出废立的心。”荀彧开口怅然道,他的神情由始至终都散发着无力之感。

“董卓生不生出废立之心,都只是件小事罢。如今可以影响雒阳局势,甚至天下格局的,还要属明日丁原率领的并州军。

设若其依言与本初合兵一处,董卓就算想法再多,也就只能想想。然丁原若是倒戈相向,则本初与孟德恐怕也要步文若的后尘,离开雒阳。”

郭嘉说完,伸伸懒腰,直接坐卧在睡榻之上。当日随何翼出城之事,他已经委托何翼代为遮掩,董卓当然也不会暴露李儒的真实身份。

是以,曹操与荀彧都不清楚,董卓的壮大全然有郭嘉的一份功劳。

“离开?”曹操眉毛陡然一扬,道:“文若身为守宫令,能自由出入禁中,何以要离开?”

“我已求出补亢父令…”荀彧惨淡地笑笑,自嘲道:“是不是有些趋利避害?”

长长舒口气,荀彧怅然地解释说:“慈明公有令,加之事关族中父老与家乡百姓的安危,我不得不从。

今番出补亢父令是假,弃官归乡,组织荀氏及颍川百姓迁离是真。慈明公已经不再看好,祸端会止于雒阳,是以要我去给袁绍经营后路,同时也将荀氏带出中原的泥潭。

孟德,或许你的机会真要来临。”

“是啊…”感慨一声,缄默良久的曹操摇了摇头:“总盼着机会来临,可真要来临时,又总觉得代价是不是太大…”

稍稍停顿,曹操低眉盯着手掌缓缓握紧,他既是开导自己,也是将信心灌输给荀彧道:“其实奉孝说的队,现在的我们什么都无法改变。既然机会即将出现,我们就应该去把握他,而不是自怨自艾。

这个世道,光有信念什么都办不成,我们需要力量,更多的力量。”

说着,曹操转头看向仿佛是在看戏的郭嘉道:“对吗,奉孝?”

“是的,眼下的牺牲是必要的,也是无可避免的。”郭嘉缓缓坐起,看看荀彧,又看看曹操:“取舍之道,孟德已经深谙,文若却仍旧对该舍弃的,恋恋不舍呀。”

“我若如奉孝般理智如冰,我就非我。”荀彧摇了摇头,自嘲道:“能多救些,就多救些;能少牺牲些,就少牺牲些。谋万事时,也不能忘记眼前的人,我只是个凡人,远不到太上忘情。”

郭嘉、荀彧争锋相对只两句,便是偃旗息鼓。未来的路线之争,于此此刻深入全无意义。左右总体的大方向早就定下,他们早已未雨绸缪进行中原争霸的布局。

“说起来…”想到将来,曹操心中忽然有些忐忑,他担心荀彧一去不返:“此番文若去冀州…”

“留侯不也暂离高祖而去佐韩王臣吗?”曹操的忧虑,荀彧如何能听不出,但他现在能够给予的也只有承诺,“只要孟德相信,彧就必然会归来。”

“孟德现在可是连块安居之地都没有,要文若这般运筹之士,全然是浪费。就暂且借给袁绍一用吧。”坐在床榻上的郭嘉阴阳怪气地说:“眼下的孟德,有我足矣。”

曹操回顾床榻,看着懒散的郭嘉,无可奈何中又带着几分疑惑说:“奉孝近日神出鬼没,我却是不知该去何地寻你商量对策。”

“凉州军中有一军师,名曰李儒。孟德可曾听说?”郭嘉像是顾左右而言他道。

曹操颔首回答道:“就是戴着面具,身穿甲胄,时常跟随董卓身侧的军师?”

“然也。”郭嘉呵呵一笑,道:“我这几日,就是去调查他的底细。”

“哦?”曹操挑了挑眉,颇感兴趣地问:“他是谁?”

自李儒出现伊始,董卓先是屡屡建功凉州,进而成功囤积重兵于雒阳之侧,最终赚取本该独属于袁绍的胜利果实。似这般人物,曹操自然戒备之中,也带着几分钦慕。

“是文和?”回答的不是郭嘉,而是荀彧。

他见郭嘉笑嘻嘻地点头,不由一叹:“果然是他…其实北宫伯玉乱凉之际,我曾请托友若遣人寻觅文和。

后来友若告诉我,文和曾在姑臧救下无极甄氏女,进而协助董卓在凉乱之际,率部突围东归。这一点,我也从张郃口中获得验证。

但这之后,文和全无音讯,倒是李儒名声鹊起…想来,李儒很可能就是文和。”

“他也是凉人吧?”曹操想起贾诩的故乡,难免扼腕叹息说:“本是佳人,奈何从贼呢…”

“其实他身在董卓营中,心未必是。”郭嘉的有意误导,并非是想甩锅,只是借贾诩掩护自己罢,自然也不会忘记替贾诩开脱一二:“文和于姑臧助董卓突围,或许只是报恩罢。

昔年,文和所以能来颍川求学,盖因得到温县司马氏的垂青。但他能入司马氏之眼,却是戊己校尉董卓将其跋涉千里之事,分享给西都一众官员。

这之后嘛…恐怕就和文若口中的甄氏女有关。”

“如此,我会寻觅机会旁敲侧击一番。”曹操略是沉吟道:“若他真是文和,或许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的作用。”

闲谈之间,夜已更深。再是不就之后,荀彧与郭嘉便是先后悄然离开,各自返回居所。而在距离雒阳不算太遥远的地方,李肃光明正大返回营地,进而见到吕布并将董卓的话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