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改名换姓戴面具
作者:悠悠青荇      更新:2019-11-06 04:53      字数:2192

“王祖之言,或许确实有几分道理。”听到这里,就是贾诩也不免发出声感慨。

瞧着若有所思之状的贾诩,董卓微不可察地轻轻颔首,嘴里仍旧不缓不急地继续讲述着他的故事。

他声情并茂地娓娓道来:“我当时无从判断其言之真伪,但这不妨碍我害怕。

我害怕,我当然要害怕。凉州距离中原太过遥远,遥远到凉人的习性相较中原人,更似周遭的羌、氐。我非常恐惧有朝一日,我也会被视作夷狄,然后惨死在官军的刀下。

渐渐,我的心底全然只剩一个念头:我要离开,带着家人们离开,离开凉州,回归中原。自那一日起,我每日勤练武功,渐渐凭着一身的勇武在郡中闯出名声。

几年之后,我追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征讨鲜卑。悍勇拼杀,斩获一十八枚鲜卑人的首级,博回军司马的军职。

次年的冬日,就在我准备更进一步之时。我又一次遇见王祖,只是地点是在战场。七年过去,他更似羌人——虽然他原本就是羌人。

是役,我身先士卒,亲斩诸羌联军的首领,活捉王祖,会同尹端一道击溃进犯三辅的羌人。

大战结束之时,我瞒着尹端将王祖匿下。

回到帐中,我厉声质问他,你既然流淌着汉人的血,何故又要将屠刀砍向曾经的同胞。

而他,却用已经非常流利的汉语,满是苦涩地回答我说,他没有选择——汉人苦苦期待的瑞雪,带走他们牛羊的生命,令他这个小部落变得缺衣少食。

他需要食物去供养族中的妇孺度过寒冬,他们需要生存。因此,他只能带着青壮追随大部落,一道劫掠边郡。

目睹他痛苦的神情,我再度响起曾经令我战栗的话语。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我鬼使神差般拔刀砍断捆绑他的绳索。

然而获得自由的他,只是颓然地摇摇头,无声无息地泣泪着。哭着,直到泪干,他才用嘶哑的声音说,他只身回去,也不过是眼睁睁看着妻儿,看着信任他的族人,活活饿死、冻死罢。他没有这样的勇气。

何况,他手中已经沾染无数汉人的鲜血。

最后,他选择自戕。临死之前,他只是恳求我砍下他的头颅,然后带着他的头颅去看遍中原的山河,最后将其埋葬故乡,落叶归根。”

董卓稍稍停顿,语气变得非常沧桑:“是以,后来的岁月里,我四处征伐时一直带着它。当然,这不仅仅是要替王祖完成遗愿,更是用以警醒自己。

我不想让他的昨日,变成我的,我们的明日。”

阴森的头骨回归木匣,木匣也被放回原来的地方。少顷,董卓趋步来到窗前,他凝眸明月沉默着。等到这阵沉默结束时,是回眸的他满是诚恳的声音:“文和,你可知道,当我将家人安置在河东时,我的心是既安且愧吗?

自我从军伊始,我麾下的兄弟,俱是凉人。是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换回我的无数功勋,让我能不断向上攀爬。现在,我的家人都已经逃离凉州,我本不用挂怀。但这些死去的,尚且活着的兄弟,他们的家人呢?

我所以还不满足,我所以还要继续爬,为的是自己吗?不,我为的是凉州,是凉人!我希望可以消弭凉人与中原人的隔阂,我希望凉州能够长治久安!

戍边御寇,保家卫国,凉人愿意为之牺牲,凉人甚至已经习惯牺牲。但凉人的牺牲,应当被正确看待,而非朝廷眼中拖累国家的负担!

文和,或许我刚刚的威逼,在你看来委实是卑鄙。但这是我必须的选择,因为凉州与凉人,一刻都等不起!

我现在也不会奢求你的理解与原谅,我只希望你不要阳奉阴违。你需要明白,你也必须明白,如果连我们凉人都不相互团结,都不为之共同努力,谁又会来帮我们呢?”

“诩自当竭尽所能。”贾诩心平气和地回答。

只是话虽这般说,心却未必是这么想。等到甄琰姐妹脱离险境之际,若有跳下贼船的机会,他很难保证自己会选择留下。

或许董卓自己会沉浸在自己的英雄梦里,但作为旁观者的贾诩不会。再多的情怀,也无法改变他目标的不切实际,这条道路的终点,只会是自取灭亡。

更何况,清水染黑,只需点点墨水,黑水漂白,难如上青天。

所谓的初心,在人的欲望面前,常常不值一文。他连自己都信不过,又怎么会相信董卓可以始终?

“无论真假,我只能信你,因为我别无选择。”从窗前回归,董卓指着案上的印鉴说:“我希望你与皇甫嵩不同,我希望你还未曾忘记自己是个凉人。

戊己校尉的印鉴,你且拿着。能否救下甄氏的护卫,进而赢得美人倾心,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我会给你十天,也只能给你十天。”

说到这里,董卓瞧眼贾诩手中依旧握着的竹简,默默看了片刻,说:“你的名字,暂时不能继续使用,明日起还是叫回甄旻吧,我会知会牛辅和张济。”

“甄旻,不妥。”顺着董卓的眼神,贾诩低眉瞧瞧‘杀贾诩’三字,立时也明白董卓话中含义。基于害怕隐匿身份之事曝光,或将带给甄氏困扰的考量,他不愿意继续沿用甄旻。

徘徊踱步,本就不擅取名的他,某刻走至案前,瞟眼案上的管子,脑海忽然浮现雒阳酒肆遇见的何翼与李老六。他莫名地笑笑,说:“舜之有天下也,禹为司空,契为司徒,皋陶为李,后稷为田。我既从狱中而来,就取李姓如何?

至于名,自孝武皇帝以降,汉家历代尊儒,就以儒为名吧。”

“甄旻也好,李儒也罢,随你心意吧。”董卓如何不明白贾诩在想什么,只是名字只是代号罢,他也无意计较太多。

少焉,董卓自顾自翻找出一个面具,丢给已经拿起印鉴的贾诩,哂然道:“说起来,贾愍带着面具,你贾诩也要带面具,这也算是缘分吧?

不过你要记住,离开姑臧之后,你须与它形影不离。

倘若何进知道你没死,你可就真的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