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煞有铁骨不曾屈 下
作者:邱处机      更新:2019-10-18 05:51      字数:5224

第87回煞有铁骨不曾屈下

李北殷点头道:“摩尼教教主这门神功,听起来像极了‘明月挪移’和‘北斗天河神功’。”段明心摇头道:“论威力,摩尼教这门武功只能算得上是北斗天河与明月神功的残篇,但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想来前代教皇怕是死在自己的武功之下,死在自己对摩尼教放松警惕。”

澹台仪问道:“段前辈,那这个摩尼教,为什么总是造反,这跟我们佛门又有什么关系。”段明心笑道:“丫头,我问你一个问题。佛门有几大佛?”澹台仪想了想,道:“无数佛。但说最大的,当是‘燃灯、如来、弥勒’三尊,象征过去、现在、未来。”段明心说道:“对极了。摩尼教吸收佛教的精华,所谓‘二宗三际’,三际便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一教总打着弥勒的名号造反,声称要取代现在。而二宗,又是他们从琐罗亚斯德的‘善恶二元论’抄来的。他们声称拥抱光明,明尊至上,他们认为现在世间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所以他们就这般不停的造反,像跳蚤一样,走到哪里,哪里就乱。”

李北殷问道:“那他们这般混乱的造反,也是难成气候了。”段明心点点头,说道:“在波斯,他们怕是很难了,即使有一天大食人彻底失去了对波斯的统治,该地也早已完全天方教化,顶多归为‘摩尼教总坛’。但在中土,师傅却认为大有前途,因为这一教吸收能力适应能力绝强,无论道教、佛教甚至天方教,它都扯得上边儿,因此在中土混的很开,已经传到第七代教主。许多百姓认为摩尼教的教义有理,已经有开始信摩尼教的意思了。早晚有一天,他们会趁着乱世揭竿而起,不是现在,现在是天方教的天下,他们不过是群臭虫。北殷,若是有一日你做了皇帝,这个教派,千万斩草除根!一个不留!不然早晚是个祸害!”注:摩尼教于元末明初时期被称为明教,吃菜事魔教。明太祖朱元璋与韩林儿,便是打着‘大小明王’旗号揭竿而起,创立明朝。据说明朝大将常遇春、徐达也都是明教中人,但此时的明教,与大食传来的天方教在文化上已经不可分。世间更传有‘十大回将开明朝’,则是与天方教有关。但明教名将常遇春早死,其他明教将领在朱元璋登基后,遭到灭杀,明教从此一蹶不振。明朝后白莲教等等‘魔教、邪教’,也都与明教有前世今生的关系。

李北殷怯生生咽了口唾沫,不知该如何回复。却听段明心接着道:“今日他们朝廷称我天方教是反贼,可是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我们天方教的人来做这万世之主!北殷,千秋霸业唾手可得,四周起兵之人数不胜数,你要坚定你的心念,不可以被私心所蒙蔽。”李北殷听得心惊胆战,仍是不敢回答。

尚方含丹听着也是心底一阵激荡,不知是悲是喜,旋即问道:“段前辈,前代大食国教皇之死,与他们捉走小妹、召集各国天方教教主去大食国,有何关联。”段明心冷冷一笑,说道:“如果老夫猜的不错,这大食国现任哈里发,怕是坐不住了,想做些大手脚。他怕是想召集各国天方教兵马,来镇压他国内各地日渐抬头的反抗实力。但其他各国天方教,哪里有中土天方教的势力大。其实北殷,你一直都不明白,你已经是世间除皇帝外,最有实际权力的人。我们中土的半壁江山,都在你一个的手里,你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历史的走向,或许继续分裂,或许统一,或许天方教就此覆灭,都维系在你个人抉择上。大食国那个教皇,偏偏如此强逼中土教主一定要去大食国共商大事,我想便是这个因素。你手里的兵权足有几十万,他想用来替他大食国卖命送死,绝不可能!”

李北殷定定点点头,说道:“不错,我天方教的子弟为自己的公平而战,为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而战,但绝不受人胁迫!他敢动小妹一根汗毛,我非跟他拼了命不可。”段明心拍了拍他肩膀,心里一颗大石算是落下,感叹道:“你这小子,有骨气,师傅喜欢。”旋即他干咳两声,冷笑问道:“你们两个妮子呢?”

澹台仪与尚方含丹微微一凛,啐道:“淫贼,不喜欢。”段明心哼了一声,道:“口是心非。看你们两个能憋到多久,被惹出乱子就好。”李北殷奇道:“师傅,这话什么意思。”段明心冷笑道:“你这个小子。此番去大食国就你我,两个妮子,还有被捉去的小令狐,怕是三个女人三条心,拧不成一股绳。”李北殷看着尚方含丹和澹台仪满脸通红,拽了拽段明心衣角,让他别再说了。

李北殷忙再度转移话题,说道:“师傅啊,你刚才说的各国天方教,除了我们中土,还有哪些国家?”段明心想了想,说道:“我在任之时,知道的各国天方教,有‘占波天方教’、‘黠嘎斯天方教其后称蒙古天方教’、‘波斯天方教’、‘拜占庭天方教’、‘三佛齐天方教’、‘天竺天方教’和大食国总坛教。实则这其中‘占波、黠嘎斯、三佛齐、天竺’都并非天方教大面积覆盖之地,不足为虑。但要注意拜占庭、波斯、大食国这三教,千万小心。尤其是波斯人,一个不留神,怕是我们都要被捉回去,替波斯人养猫了。”

李北殷点点头,说道:“我一定加倍地方他们。”旋即段明心将穆圣铁令握在手中,说道:“老朋友,咱们都几十年没见了。希望这一次去大食国,你会保佑我们平安回到中土啊。”旋即他将铁令交到李北殷手上,说道:“这伙大食国人必定蓄谋已久,他们不但知道你已是天方教教主,更打探到师傅与你一道,所以留下的铁令不是一根而是两根,要我们师徒二人一并前往大食国。想来以大食国人的性格,一旦不对他们妥协,怕是难免要动刀动枪,实为难缠。人生地不熟,大食国的武功又极为诡异难缠,连师傅都要借助黄龙神刀来发挥神威,你更要小心,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再动用神哭铁骨令的武功。”

李北殷点点头,说道:“徒儿谨记。”旋即段明心将铁骨令将李北殷手里接过来,说道:“北殷,当初师傅在位的时候,给所有天方教神兵列好名字序号,但当时还未与大食国断交,也就未给铁骨令取名。段明发继任后,偏偏选择铁骨令。你可知道,段明发为何选神哭铁骨令作为兵器,而不是别的。”李北殷摇摇头,说道:“还请师傅明示呢。”

段明心将铁骨令握在手中,说道:“这铁骨令共有三根,是段明发毕生心血所在。这三根铁骨令的材质,恰恰可以将大食国十六道黑金穆圣铁令斩的粉碎。他是要励志再也不受大食国总坛的威胁和控制,要让中土天方教活出自我。所以无论其上神哭麒麟功多么凶险难练,他也毅然决然的选择铁骨令,硬是将其上武学彻底融会贯通,与启天神功交融,从此纵横宇内。这根铁骨令,是他一生傲骨所在,你拿着它,要把他的遗愿继承下去。我们中土天方,自走出大食国之后,再没向谁低过头,无论是什么大食宗教,什么各派教主,谁都不能让我们中土人低头。”

李北殷听得血脉贲张,定定点头,说道:“师傅放心,段教主的遗风,徒儿绝不敢弃。”旋即他心道:“师傅毕生以为段明发为敌,却又处处维护他和他的遗产。当初在曲靖,我差点被师傅打死,可如今看着师傅又不像是对段明发这个弟弟毫无感情。是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们终究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血浓于水。他们之间的感情,亦敌亦亲,寻常人又如何体会得到。”他心头一惊,想道:“这么想来,师傅屠龙之后,突然要收我为徒,我还以为是他一时兴起。原来他是把我当做了第二个段明发,不但像当初教胞弟一样教我武功,还一再维护本教维护我。这份恩情如师如父,实在无以为报。”旋即他眼眶一红,在车里轻声发颤。两女与段明心都听得奇奇怪怪,不知这臭小子又多愁善感些什么,一巴掌呼在他脑袋上,啐道:“哭哭啼啼的,渗人,闭嘴。”李北殷疼在头上暖在心里,嘿嘿笑了笑,点点头。

几人听着段明心将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知识,就这般在度过了一日又一日,终是许久之后,穿越迦摩缕波、帕拉两国边境,到达翟折罗王国边城,与大食国只有一城之隔。众人到达翟折罗边城之时,已是夜里,也便付了车夫赏金,散了车子,在翟折罗边城客栈住下,休整一晚。

待第二日清晨大早,段明心带着三人到翟折罗边城市集买马匹骆驼,购置干粮水源。此地与大食国毗邻,段明心想着若是坐马车,怕是非折在沙漠里不可,于是买了三只骆驼三匹马。李北殷想着自古女儿家都是最重自己容貌,沙漠里风沙无数,遮天蔽日,便买了些面纱,供众人遮挡风沙的用。

翟折罗信奉佛教、婆罗门教,但与中土佛家事物大相径庭,街上到处都是天方教、佛教、婆罗门教的信徒。澹台仪瞧着婆罗门教稀奇古怪,他们有的佛徒信的不是佛祖、菩萨、罗汉,而是头上生第三只眼的“湿婆”、骑着迦楼罗的“毗湿奴”、有妙音天女陪伴的“梵天”;尚方含丹也只曾在书籍中看到过关于婆罗门教信仰,此番也是第一次参拜,她想着大食国人性子阴鹜,崇尚暴力,便向四周当地百姓打听情况。

恰巧此地有不少中土后裔居住,见到三人衣着打扮,显然是从中土远道而来,纷纷围了过来。一名头戴佛钗的老太太走到李北殷等三人身前,问道:“你们可是中土来的人?”澹台仪点点头,听她汉语说的不准,但却是有着川音,柔声问道:“老婆婆,你也是中土人不是?”那头戴佛钗的老太太与澹台仪一样,眉心都有朱砂,只不过澹台仪的朱砂是峨眉内功元阳所致,而这老太太的朱砂则是点上画上,并无澹台仪一般若仙似神。

那老太太听着乡音,一时感慨,悲从中来,蕴泪道:“婆婆是中土人,二十岁的时候嫁到了这边,都四十年没回过中土了。见这你们这是亲切。”李北殷奇道:“婆婆,您嫁到这边,怎么也没回中土瞧瞧家人呐?”老太太叹道:“孩子,如果家里不乱,谁愿意漂洋过海的嫁到他乡。那年正逢大乱,峨眉山乱作一团,婆婆家里人都在那时死了,自己也差点没了命。还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峨眉剑客,眉心点着元阳,把婆婆救了起来。”澹台仪一惊,柔声摇头道:“婆婆,你怕是认错了人,峨眉派自几百年前就已经没有男弟子了。”

那老太太难以置信的看了澹台仪一眼,说道:“不会,婆婆认不错的,那剑客和你一样,都是眉心生的元阳。他剑术厉害极了,出剑像火红的太阳,一剑就把那些作乱的外族人杀得干干净净。”澹台仪听着像极了峨眉派纯阳剑法,可又想不到峨眉派自第四代掌门之后,哪里再有过男弟子,一时间奇到极点。那老太太看着澹台仪一惊,伸出手去摸她的笑脸,说道:“婆婆都没反应过来,你生的可真美,柔柔的像菩萨一样。”澹台仪脸上一红,柔声笑道:“婆婆这么说,我会折寿的。”

那婆婆笑了笑,又看向一侧的尚方含丹,又是一惊,也忍不住摸摸家乡女娃的秀发,泪眼道:“我们家乡,真是钟灵毓秀,这女娃也生的好看,好看极了,像太阳一样。”尚方含丹也是一阵动容,说道:“婆婆,如果想家,倒是可以回到中土去看看,变化很大。”那老太太叹了口气,说道:“阿梁死了,他就葬在这里,婆婆舍不得离开他,一天都舍不得,也就再没动过念头。”三人心道,这阿梁必定是这婆婆夫婿,可惜斯人已逝,这婆婆是见不到了。又动容于她这么多年,为亡夫守灵哪里都舍不得去,当下心头一酸,纷纷伸出手去握住那婆婆的手,好生安慰。

那婆婆擦了一把眼泪,笑道:“小伙子,你这两个媳妇都好看。好大的福气。”三人同时一怔,李北殷心想着他们三人不在中土,与两女举手投足都亲密无间,竟让着婆婆误会了。奇的是两女均是羞着脸低头,却无人否认。那老婆婆从腰间拿出三枚象牙,放在三人手里,颤声道:“婆婆在边城住了四十年了,也没再回到中土去,本想着报答恩公和他妻小,便攒钱做了象牙坠。可想想他的年龄,比婆婆还要大上几岁,怕是已经……婆婆这么多年也没再遇到家乡的人,这象牙坠,你们三个收下吧。咱们这里有讲究,象牙坠能报人平平安安的。你们都收下,算是了了婆婆心愿。”三人见这婆婆执意如此,也便不好再推辞,纷纷收下,尚方含丹柔声道:“婆婆,待我们回到中土,如果碰到那位眉心生着峨眉元阳的先生,一定把这象牙交给他。”

那老婆婆点点头,泪眼道:“如果先生还活着给他说,婆婆姓刘,是他当年在峨眉山救下来的人,你一定会想起来的。”旋即那老婆婆与三人话别,淡淡离去。李北殷瞧着这老婆婆虽然年已古稀,却是身子康泰,走路与壮年人无甚却别,说道:“这婆婆心肠真好,几十年都不忘恩情,待她相公也一片痴心,愿她长命百岁。”

澹台仪和尚方含丹都望着掌心里的象牙发起了呆,嘴角弯起,深深藏在腰间,一左一右跟在李北殷身后往前走去。三人走到街口,正准备去寻段明心,忽然几匹快马呼啸而过,就要将两女踢翻在地,李北殷惊叫一声,飞出两道擒龙隔空手,金光一闪,两女被他一把拉回身边,险险躲过一劫。李北殷当即一阵凝眉,本想出言训斥,却被两女纷纷拉住,低声道:“人在外,随意不可生事。”

却见马上一人转过身来,竟是个异族男子,不似中土也不似大食,倒是像极了天竺南亚一代人,生的肤色古铜一般俊俏,穿着却和李北殷身上的古袍有些相像,他盯着澹台仪一阵失神,旋即快速下马,走到她身前说了几句。但他说的是天竺古语,澹台仪一句都没听,他盯着澹台仪一阵失神,看得她一阵凝眉害怕,俏脸飞红,躲在李北殷身后不敢直视。

李北殷看了看那人衣着,上面尽是大食国文字,显然也是往大食国去,他虽不识得大食国文字,但却多次看到大食古经上如何书写“天方教”,心头一紧,心道:“这也是一位别国天方教的教主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