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祭天受册
帝俊祭天之日天庭庙内人头攒动。
天庭庙整体为阶梯形,纵深十二里共分前庭、中庭、正庭三部分。前庭设水德宫、木德宫、火德宫、金德宫、土德宫。中庭设太阳宫、太阴宫、少阳宫、少阴宫。正庭设太极宫、东君宫、西君宫。
进入前庭便见一座方一里之广场,其左为金德宫,右为火德宫,前方为土德宫。越过土德宫又可见一座方一里之广场,其左为水德宫,右为木德宫。五宫中水、金二宫东向,火、木二宫西向,土德宫南向。五宫正殿均为十九开间,殿顶各依五行之色施玄、赤、青、白、黄五色琉璃瓦,高九层,为重檐歇山顶。
中庭整体高出前庭五丈。自前庭正中直行便可见一道十丈宽九十九级之踏跺,其中央有三丈宽玉陛其上刻九条五爪云龙。登上阶梯进入中庭便见正中有一座边长六十二丈之正八边形广场,其左有太阴宫、少阴宫,右方有太阳宫、少阳宫。太阴宫东南向、少阴宫东北向,太阳宫西南向、少阳宫西北向。中庭四宫正殿均为十九开间,殿顶施玄、赤、二色琉璃瓦,高九层,为重檐歇山顶。
顺着中庭广场直行通过花园区登上一座九十九级之踏跺便可到正庭,其又出高中庭五丈。正庭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天庭庙最高处,为东西宽四里、南北进深二里太极宫独占之地;下部分亦为东西宽四里,南北进深二里之地,其东设东君宫,西设西君宫。
上下二部中央各有一座方一里之广场,九十九级玉陛踏跺相连,踏跺一级高五寸。东西二宫正殿皆为二十一开间,高九层,南向,重檐芜殿顶并用白赤二色琉璃瓦。太极宫正殿为二十五开间,高十二层,南向,重檐芜殿顶。殿顶北部用黄色,南部用玄色;玄黄之中并施玄、赤、青、白、黄之色,七色各以深浅为分野。
庙内十二宫皆为前朝后寝形制,正殿设主神像,配殿设诸宫属神之像。太极宫内设天帝伏羲之神像,另十一宫分设东君、西君、太阳君、太阴君、少阳君、少阴君、水君、木君、火君、金君、土君之神像,此诸神并称天庭十二君。天庭治下皆设大宗伯与国主统领凡间诸事;大宗伯率属下巫觋及其弟子主神宫内事宜与祭祀,国主之下设天官院、地官院、春官院、夏官院、秋官院、冬官院此六院主军政及民政。
如此自前庭途经四座广场,三座玉陛踏跺便可朝觐太极宫,此路称之为“通天道”。通天道纵深十里,高十五丈,望之犹如云龙升天,尽头便是洪荒第一神宫。
辰时。礼官夹道而立,城中之民布列前庭,中庭广场。帝俊率大司命及东君宫中未出京之属神,身后并随大夏国主与大宗伯一干人等,皆衣衮冕自前庭广场向太极宫而行。
帝俊衮冕上玄下赤,冕垂十旒,衣绣凤、洪荒、日、月、山、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大司命衮冕九旒、十二章。大夏国主与大宗伯衮冕均九旒、九章。自此以下不绣凤、洪荒、日、月并依次。减等。
一个半时辰后,诸人始行至正庭上部广场,随即帝俊与大司命二人进至太极宫正殿“惟微殿”余下之人皆原地侍立。殿前大司命亲读奏章:
“东君宫诸属神承东君意并代主神谨告天庭诸君
自天庭盟约,太一谨承东君宝位;声教所至,无不宾服。然万机填委,听政劳神,明发不寐,深思闲暇。愿释兹重负,得致意修行。兹吾弟帝俊,先天神圣,聪明神武,恭蹈贵生之德,恒怀兢兢之心,君人之量,爰备夙成。替天行道,惟德惟贤;今以帝俊为次君代掌东君宫,巡狩东南,以护众生。太一谨告。”
大司命于读完奏章并投于鼎中,奏章瞬间化光冲霄而去。随即一道紫色光柱自穹苍降自殿前,随后九道各色光柱降自殿前左右。左列五人,右列四人。
帝俊看向诸神神魂投影,只见正前方一人衣衮冕,冕十二旒,衮绣龙、洪荒、日、月、山、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中年样貌,身姿挺拔,剑眉星目,神情湛然。
“大司命,拜见陛下。拜见,诸位殿下。”
“帝俊,拜见陛下。见过,诸位殿下。”帝俊向伏羲拱手,躬身行礼。起身后并拱手环视左右列诸君。随后伏羲与诸君皆拱手还礼。
“孤前日已闻帝俊殿下之名,只是未得一见,今日初见果然风采出众。”
“陛下谬赞。帝俊亦仰慕陛下已久,今日终得以偿所愿,诚是不虚此行。”
伏羲看向帝俊,二人相互对视皆一言不发,场面随即陷入沉默。
“今日邀吾等降临东京,不知所为何事?”
“不过因吾兄太一闭关已有多日故命吾代司东君宫之事,故欲知会诸位。”
“听闻帝俊殿下近日于玄股国新立东君宫,可有此事?”
帝俊看向说话之人。只见其人衣十一旒衮冕,以老者样貌示人,须发皆白,面色红润,雍容庄重。
“玄股国虽有立东君宫,但非吾要求所立。”
“若非殿下之意,玄股国岂有无故于国内立他人神殿以自损威望之行。且东海诸神自恃其力顽固已久,若非苦心谋划又岂能于东海三国立下神殿。”
“此言差矣。西君殿下既知东海诸神势力强盛,即便吾苦心谋划又有何用,不过一人一舟势单力薄诚无力立下神殿。况且此事不过机缘巧合而已。”
“巧合?既如此西王茂愿闻此巧合。”
帝俊看向诸君,众人皆有探知之意,便只得详说玄股国事宜。
“玄股国之事只因……”
“确是机缘巧合。只是天庭初立之时,吾等诸神便有盟约,一人只得择一城立下神殿。此盟殿下可知?”
“玄股国立城之时不知,至东京后方知此事。”
“不知殿下欲如何善后?”
“善后?此事有何善后之理!莫非有何不妥之处?”
“东君宫今并立两神宫,即便陛下亦无此特权。莫非东君宫欲背弃盟约?”
“二位少安毋躁。前时帝俊殿下并未受册,自是不需守此盟约。今日殿下已受册且贵为东君宫次君,自然会恪守盟约。西君殿下背弃盟约之言诚是过于偏颇,不如此事就此作罢。”
“嫦曦殿下所言甚是,不知诸位意下如何?”伏羲说完看向诸君,一阵沉默后并问帝俊。
“帝俊殿下意下如何?”
“帝俊代东君宫感谢诸位之宽宏。数日前吾知此盟约之时便已火速致信玄股国,请其停止于国境立神殿之事,至今日其国仅有国都立有一座东君宫。”
“如此甚好。帝俊殿下他日可再择一城立下神殿,玄股国之事便就此作罢。”
“感谢陛下。”
“呵呵。若无它事,孤便告辞。”
随着伏羲离去天庭诸君亦一并告辞离去,惟剩嫦曦未去似乎有事欲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