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误拜祠堂
作者:邱燕妮      更新:2019-10-06 08:42      字数:2964

冥冥中,天地间,历史与现代,人与人都被一种叫文化的东西牵引着,从现在找寻着一条通往过去的路,或亲,或姻缘。

第二天,天蒙蒙亮,杨文静还在睡梦中的时侯,王志远已经起身从宿舍出来了。他左右看了一下,见四下无人,三步作两步地走到了操场,穿过操场走在校道上。如果这会儿遇见熟人,还是可以搪塞过去的。

清晨的校园是静谧的,走到小镇,小镇的街上已有些卖鱼和卖青菜的人在那里忙着了。王志远并没有停下脚步,直向功武村古码头走去。王志远忽地一想,好久不曾到过舅舅家了,于是跨过香溪那座石拱桥直奔舅舅家。舅舅家就在离功武小学不远的五宅,功武小学看起来已经很老了,老得让王志远想起自己小时侯跟着妈妈到舅舅家的情景。

那是一个春天,村里村外的人都在忙着耕种。妈妈也和舅舅她们一起去了插秧。王志远和表弟廖伟城来到功武小学前面的晒谷场玩耍。听到学校的上空飘扬起一阵清脆而整齐的读书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王志远好奇地跑过去,踮起脚尖从窗口往教室望去,十几个小孩正端端正正地坐着读书。学生中有人发现了趴在窗口的王志远,都停止了读书向他这边看过来,老师发现了连忙扬起手示意王志远快走开。王志远把头缩了下来,表弟拉着他说:“妈妈说,过两年我也可以到这上学了。”王志远回头看了一眼那教室,又听见琅琅的读书声。想来,那时,他是那么羡慕那些坐在教室里读书的孩子啊。

想到这,王志远下意识地抬头望向小学的房顶,只见房顶飞檐上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脊兽,看上去像狮子,像海马,像天马,像头牛,像狎鱼,似乎还在向着童年的他招手。

王志远向舅舅家走去,踏着那青砖石板路,走进一条小巷,转一个弯,再进入一条小巷,就看见舅舅家的大门了。木门虚掩着,王志远推门而进,叫了几声:“舅舅,我来了!”,见没有人答应,又叫了几声:“舅母,我是志远,你们在家吗?”还是没有人答应。王志远想,表弟到外面读书去了,舅舅舅母可能出去打鱼了。

但是王志远不想这么早回去,忽然他想起了那个说要今天回蓝田的杨文静。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很想带她过来这个古老的村子走一走。于是,他迈开脚步,疯了似的往杨文静所在的中学跑去。

果然是年轻人,半小时不到,王志远已经站在杨文静的宿舍门前了。他气喘喘吁吁地喊着:“文静,文静!”

杨文静听见叫喊声,连忙跑出来,一看是王志远。只见王志远弓着腰左手撑在膝盖上,右手在不住地扇着凉,杨文静惊讶地看着王志远:“你不是回西族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王志远断断续续地说:“你——不要回家吧,和我——回家!”

杨文静以为发生了什么事,着急地说:“没什么事吧?”

杨文静脸上焦急的神情,让王志远倏地站直的腰身,连连摆手说:“没事,真没事,我只是想让你和我一起回家”。

杨文静眨了两下眼睛:“王家大少爷,你要我陪你回家,我就陪你回家,不让我陪你回家,我就回自己家。”

王志远搔了掻头,笑了。

杨文静把脸一沉:“那我岂不是很没面!”说完把脸一扭,不看王志远。

王志远走了过去拉着杨文静走进了宿舍,好说歹说了一番之后,杨文静终于高高兴兴地拿着袋子跟着王志远走出了校门。

蓝蓝的天空下,吹着微风,秋阳明净地照在功武村十三宅建筑群的瓦楞上,似在诉说着一种悠远。乡村打破了清晨的静谧,通往古码头正街上的商铺陆续开了门,大多是农家拿出来和别户人家可以对换的东西,或是自己家有剩余的。

“你说这功武村是不是有很久历史了,你说它会不会像戴望舒的《雨巷》那样名闻天下呢?”王志远说。

“应该可以的,但得有一个像戴望舒这样的人把它写出来,还要写进我们中小学的教材里。”杨文静认真地说。

“你可不可以,你不是学中文的吗?”王志远肯定地说。

“我哪行啊,我不会写诗,我会背诗。撑着遮阳伞,走在悠长悠长,又热闹的古巷,我希望逢着一个帅气又富有的情郎·····”杨文静边说,边改着戴望舒的诗调皮地读着。

“可以啊,就这样,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嘛!”王志远欣喜地说。

“谢谢王公子赞赏,有没有打赏呢?”杨文静把右手一摊,伸向王志远。

王志远在她手上轻拍了一下,牵着她的手走进了一条巷子。“看,那应该是祠堂,我们过去看看”王志远说。

“人家的祠堂有啥好看的”杨文静并没多大兴趣。

小巷青苔青青,从一座城门进去,祠堂前面野草在砖缝中长出来,两块大大的很老的石头立在祠堂前。祠堂前人迹稀少,杨文静拉着王志远的手说“不要去看了,好不好!”

王志远说:“不怕的,你看这门框上还有别人结婚贴的对联呢!”

这时,从祠堂边上的小巷走出几个小孩,接着听见小巷响起了大人的说话声。

“你看,还有很多人住在这里呢。”

杨文静跟着王志远走进了那三进式的廖氏祠堂,她抬头一看,那高高的房梁上涂着黑漆,刻着雕花,大大一面屏风后面又是一进。越往里走,杨文静把王志远的手抓着越紧。

杨文静看着两旁的窗花,祠堂二进的两旁又有一条巷子通向外面。她正想着那住在祠堂旁边的人家时,抬头一幅人物画像闯进了她的眼帘。杨文静猛拉着王志远跪下,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有怪莫怪,青年人不懂事,请先人莫怪我辈无礼”说完拜了三下,赶紧拉着王志远的手从旁边的小巷小跑着走出了祠堂。

像两个犯错的小孩,杨文静打了一下身旁的王志远,“你不是说要回西族村吗,干嘛要带我来别人的祠堂?你没看见,那个城门上面还放着几副棺材,好恐怖啊!”

“不好意思,我也是小时侯来我姑家,总是不敢来,今天才过来看看的。”王志远说。

“你们村没有祠堂吗?”

“没有。我们刚才算不算拜了祖先了?”王志远打趣道。

“他是你的祖先吗?他可是姓廖,你姓王啊。”

“借别人的祠堂拜天地也不是不可以的吧,你看我们很多不是基督徒不是也去教堂结婚吗?”王志远解释道。

“去你的!”

“拜不拜,反正你是我的女人了。”王志远牵着杨文静的手,穿过正街,走过万里龙关,来到的古码头。渡头上,王志远看见舅舅和姑丈正打渔回来。大声地问了声:“舅舅,今早我去你家了,没人在家。我现在回西族了。”

“那不吃过饭再回去”舅舅廖锦才站在竹排上边收着渔网,边说。

“不了,我和同学一起回去了。”王志远指着杨文静说。

“叔叔好”杨文静打了个招呼。

那边舅母李瑞瑛打量了一下杨文静,笑着说“你们一起回去,那带点河鱼回去吧!”

“不用了,我回去也去打些鱼带去学校。”王志远说着跳上了竹排,正要拉杨文静上竹排时,不想水生的竹排上的两只鸬鹚被王志远跳上竹排的动作吓了一下,忽地飞起来,王志远也被鸬鹚吓了一跳,没站稳,扑通一声,身子一歪,跳进了河里。

杨文静看了,笑着说:“你这是要游回村去吗?”

全身湿透的王志远看着杨文静,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他赶紧游上岸。对着杨文静说:“好在,背包让你拿着,看来老天是不让我回村了。”

杨文静说:“那是,你看,你都拿工资了,都还没给爸妈买辆自行车,还坐竹排。”

“我这不是想迟一个月买嘛。”

“水生叔,我不回去了,你给我妈带个话,我下个月才回去,我会给弟弟寄钱了,让我妈不用操心。”

看着水生的竹排在阳光下顺流而下,王志远看着杨文静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