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日式料理
二人随意找了个矮几,相对而座。三井纳言自然而然地跪坐在榻榻米上,没有一丝滞窒,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
袁野瞧的真切,有样学样,也依着三井纳言的模样,屈膝跪坐下去,双腿垫在屁股下,这姿势可真难受啊,不到五分钟,两条腿便迅速产生麻痹感,不久之后麻痹感大盛,大腿一时完全失去了知觉,好像脱离了身体似的,再也找不回来了。照这样下去,一顿饭吃罢,袁野的双腿便彻底废掉了。
原来这跪坐的功夫,自己真心练不下来,袁野立即便弃械投降,换成盘膝而坐。
反观三井纳言的坐姿一丝不苟,严谨如仪,双腿并拢,收于膝下,跪坐矮几前,上身拔背挺胸,直如一枝青松屹立,气质优雅端方,而且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就是这种姿态,小姑娘始终保持到餐毕,竟然一点走样,端的了得。
自己看着小姑娘的坐姿倒是简单,没有什么难度,然而一旦自己付诸实践,像她那般的背立如松的标准正坐,袁野自忖最多坚持十分钟就了不起了,日1本人这种谨身如仪的跪坐没有经年的锻炼和培养,真不是一般人能学到精髓的。
(说起来,这种跪坐的姿态,原来还是中国的老祖宗传给日1本人的。自商周以降,辗转唐宋,我们的先人礼仪中也是一直保持这种跪坐姿势的。宋朝之后,基于胡凳的大面积推广,我们才将这种跪坐的姿势送入历史的垃圾堆中。而这种跪坐的姿势反而在一衣带水的邻邦得到发扬光大,传承至今。)
那种跪坐的姿势模仿不来,袁野最终屈服,改成盘膝而坐,虽然这个姿势坐时间长了,依然一样存在风险,但终究比跪坐舒服多了。
三井纳言问道:“天气这么炎热,不如我们吃冷面吧?”
袁野点头同意,三井纳言点了两份日式冷面,她怕袁野男孩子胃口大,吃不饱,还颇为有心地多点了一份煎饺。
时间很快,老板将冷面端了过来。袁野拿起矮几上筷篓中的两双木质筷子,看了一眼,不觉一怔,真是大感新奇。
前世的互联网上,网友经常拿中日韩东亚三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说事,比照个中差异,其中有好事者专门研讨三国的筷子的细微区别,以及形成的原因。他还曾津津有味的拜读过几篇鸿文,不想跨越时空,终于在今日的港城见到rb筷子的实物了,原来是这般模样:置于手中的筷子明显比中国筷子短上许多,且前端细细尖尖的,宛如一根利刺。
袁野自失的摇了摇头,这玩意儿竟然也可称作“筷子”,这都直接可以当凶器,拿来捅人了!
他将一双木筷递给几案对面的三井纳言,三井纳言接过,然后头一低,身形微欠,双手合什发出轻轻的啪声,脱口道:“アリアード”
这一句阿里阿多,袁野秒懂,知道她在说“谢谢”,袁野当即回道:“youarewelcome.”
三井纳言双手再次合什,注目食物道:“いただきます~”
这一句袁野也瞬间听懂了,好像是说,“我开动了。”这几句在袁野前世观看的日剧中反复出现,早已耳熟能详,所以不以为异。
正如眼前少年三井纳言所表现的那样,rb人就是规矩特别多,仪式感特别强,对“礼”的理解比国人要郑重典范许多。
中国人,从远古直到民国时期,一直视“礼”为人之大节,孜孜以求,夫子说过,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可见礼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然而几经变乱,时光辗转到了现代中国,则完全变了模样,新时代的国人非常不喜欢遵守礼节,非常讨厌那些繁文缛节,陈规陋习,视之为旧时代的一道精神枷锁,希图打破之,捣毁之,扬弃之,这一点在大改造运动中得到最为完美的体现。
袁野夹起一箸面条送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尝,这就是所谓的日式凉面,所谓的异域饮食,带着一丝新奇,袁野发动感观,仔细品味,味道还可以,面条很是劲道润滑,汤头么,也香浓可口,挺好吃的。
只是和中国的凉面多有差异。
在中国,夏日最常见的凉面是这样的:碗中放一大箸煮熟的面条(或白面,或碱面),然后再将切好的黄瓜丝,烫过的绿豆芽两样配菜随意放入其中,再浇上自家秘制的酸辣浇料便成了,非常简单。
再看眼前的这碗日式冷面,则比中国凉面复杂许多,内容也丰富多彩,五色杂陈,看着碗中的面条倒是没有多少,反而加了一大堆的零碎,配菜多的叫人感叹惊奇:五片红褐色的叉烧猪肉,半个白里嵌黄的卤蛋,五瓣红艳艳的蕃茄片,五片绿莹莹的生黄瓜条,几根橙黄色的鲜虾,这些配菜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码满整个大海碗的表面。
这个海碗中汇入如许配菜,登时显得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兼之造型摆盘也经过老板的巧手精心摆放,煞是漂亮迷人,看着便食欲大振的样子。
眼瞅着这碗日式冷面,不由想起岛国所有的食物,在岛国,再简单再平凡的食物,比如最常见的便当,通过主妇们的一双巧手施为,也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往往最后还要摆出一个令人愉悦的美丽造型出来。
美则美矣,却……怎么说呢,日1本国人的这一个过度重视细节的特质,很难说是优点,但说是缺点吧,却又感觉像是自己空口白牙说瞎话似的,总之不大好置评。
这一过度注重细节的特质反映到整个rb服务业、制造业等各行各业上面,都是这般德性,细节处入微处,都做的完美无缺,无人弗及。
步入日1本的商店,国人都说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服务人员真的是做到了殷勤周到,礼貌备至,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这之所以急,把顾客视作上帝一般伺候,时常能够看见他们那种独具特色的跪式服务,总让国人一日三惊。
再看看rb制造的各式汽车,车内构造,客人的舒适度,人性化设计连自号汽车强国的老美都自叹弗如。难怪数十年来,日系汽车在美国一直称王称霸,横行无忌。
然而无论怎么做,都给人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那就是驴粪蛋——表面光,所有的一切都是关注小处,注意力过于集中于细节,整体上却不知所谓,大而无当,与德国货一比,那就显出自己的差异,有时候连某些美国货瑞士货都大有不如。
然而不管怎么说,再不咋地,吊打中国货却是毋庸置疑的。
一路走来,袁野确实饿狠了,也没客气,端起大海碗,埋头大吃,三下五除二,几分钟便将一碗冷面全部消灭光。
袁野用手抹了一下嘴角,这么大一海碗吃下去,说起来吃了也不少,怎么腹内还是饥肠辘辘的,感觉像是还没吃饱似的。即便将那几个精致的煎饺都收入肚中,那丝饥饿感还是若隐若现,难以去除。
袁野抬头,见三井纳言正自吃的十分香甜,微不可察地撇了撇嘴,这日式食物,也就是弄了一大堆的噱头,花里胡哨的,看着美仑美奂,可不管饱啊。
也就是三井纳言自己本国的食物,她是吃习惯,吃舒服了。
可袁野却……
说真的,两世为人,袁野也是第一次开洋荤,品尝异国食物,光听人家说法国大餐,西方牛排怎么怎么的牛比,好像非常好吃,视为绝世美食的样子。
单以rb料理这一海外饮食来看,原来异国的食物也不过如此,看上去挺美,一旦亲身品尝过后,自然分化,悦者恒悦,厌者恒厌。
他便是不大喜欢异国饮食的那部分人。
可不是他这个中国人自卖自夸,外国的食物真心不如中国食物好吃,想想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享誉数百年的四大菜系,还有浩如烟海的南北美食。倘若中国自诩美食的天堂,那整个世界各国,有一个算一个,真没有哪个国家敢望其项背。
说真的,此刻袁野心下便有一丝野望,就想吃三样,红烧肉,糖醋排骨和酸辣土豆丝,非常简单的三样菜色,有这三盘菜,他都可以干下三大碗米饭。
唉,我的红烧肉,我的糖醋排骨,我的酸辣土豆丝!他心里在不住地哀嚎道。
这次香港之行,他的肠胃饱受摧残,连一顿好吃的美食都没品尝到,不,这话有点冤枉人家香港了,此地作为世界最繁忙的贸易大港,中西交汇之地,全球各地美食汇集于此,自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可是,真没有一样食物能够让他吃到痛快淋漓,大呼过瘾。
他自问并不是一个吹毛求疵的人,除了因为时代原因,对服装多有挑剔外,食物方面则非常随意的,只是四五十年的习惯养成,导致他有一颗强大的中国胃,欣赏不来外国的美食。
方文澜介绍的所谓美食,据说都在港岛久经时间考验,盛名远播,然而他品尝过后,都感到差了一层,无法吃到尽兴。一直以来,他的肚子始终处于半饱状态,饿倒从来没有饿过,可也从来没有吃痛快过。
这对于一个一餐能吃下半头牛的小伙子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所谓钝刀子拉人,不让你死,却让你生不如死。这便是袁野在港的感受,估计这几天的大哥袁牧也有类似的念头。
他再一次硬着头皮跟着三井吃了一顿“精美”的日式料理,他是越吃越饿,三井却是意犹未尽,还不住口地夸赞老板的手艺何其精湛。
袁野心下却是腹诽不已,你倒是吃痛快了,可怜我的小肚子又要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