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陈叔子的过往
作者:三郎姓李      更新:2019-12-30 16:54      字数:4000

身边隐隐藏着这样一尊大神,自己居然有眼不识金镶玉,委实令人不知说什么好了,惊讶者有之,尴尬者有之,欢喜者有之,然而更多的还是觉得此等人物隐姓埋名于鄂西北江城,或是别有隐情。

难得遇上林老板这样知根知底的明白人,否则至今还蒙在鼓里出不来,既然有熟知内情的人,那自然不能放过,便硬拉着林老板到旁边的咖啡馆里坐定,放上两杯咖啡,摆起了龙门阵,大家好好唠扯唠扯。

林老板见袁野这般好奇,便满足了他的八卦之心,娓娓说道:“叔子先生幼年跟随陈三立先生,师从三立先生,陈三立,你知道么,哦,想来你也无从知晓,他是陈寅恪、陈衡恪的父亲,也是民国时期一位响当当的国学大师。

叔子先生也和他的兄长陈寅恪先生一样,少年成名,其后游学欧美,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高等学府求学,主攻东方历史,成绩斐然,受到学界的交口称誉。

学成归国后,当即被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礼聘为历史系教授,抗战期间曾在西南联大任教,教授宋史,在此期间午后写下许多名震当今的史学著作,他是史学界中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抗战胜利后,叔子先生回到北!京,继续担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一职。

新中国成立后,陈季常出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他的兄长陈寅恪则滞留广州,就职中山大学,直至辞世,二人从此分隔南北。

建国初期,陈季常和老舍、陈垣等许多文化界人士一样,热烈欢迎新中国,热烈拥抱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对于一个致力于历史研究的学者来说,没有比一个强大有力的大一统政府更能给他带来幸福的满足感了。

1953年,北大教授吴篯带着中央使命,前往广州劝说陈寅恪北上就任筹建中的历史二所所长,陈寅恪的提出了“不宗奉马列主义,不学习政治”等条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整个学界的剧烈动荡,兄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主张给陈季常也带来了难以想像的思想冲激。

几年后,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一发连着一发,一通连着一通,直到1976年永远不死的舵手东方红辞世,政治运动始终没有停歇过。

由于陈寅恪的不合作态度,受到当政者的严厉批判,一向谨慎只关注于书房和教学的的陈季常也受到株连,他的生活便日趋艰难起来。

大陆新政权建立后,与港台的信息交流便不再通畅,时断时续,到了六十年代初更是进入完全阻塞状态、

关于建国之后叔子先生的具体生活情况,我多方打探,收获的信息仍然寥寥无几,只听闻先生的妻子和一对儿女后来都死于大改造运动中,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整的非常惨,关于叔子先生意外死亡的消息,出现过三次,最新的一条消息说,他跳河淹死,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什么的。从此便再也没有听过先生的任何消息了。

所以在港台以及海外的学界都以为陈叔子先生在大改造运动中离开人世。

这便是我所知道的陈叔子先生的过往经历。

之所以我对陈先生这般关切,只因为我当年也曾就读于燕京大学,有幸聆听叔子先生的讲座,瞻仰其风采,算是先生的半个学生,对先生至为崇拜,当时听闻老师去世的的噩耗,感到特别悲痛。

真没想到他老人家至今还健在,太好了。

小友回到大陆后,请代为转达我的问候,告诉叔子先生,他的一位学生林炳坤远在香港向其致意,希望能再次聆听他的史学高论。

你这份书单既然是老师所写,那就交给我吧,我来给你找书,小友,你什么时候离开香港?”

袁野思索了一会儿,道:“我在港城的事务已经全部弄好,只剩下这个书单了,最多在这里停留两到三天,然后便须北返了。”

林老板蔼然一笑,道:“那么,时间还不算太赶,来的及,我会尽快将书单中的书籍全部找齐,我大致瞥了几眼,发现书单里面有几本书非常冷僻,估计不大好打,不过,你也不用心急,即便一时没有找到,以后我也会慢慢找出来的,至不济我找到书籍后,将它们邮寄过去。”

袁野自是万分感谢,还留下了自己所在的海逸酒店的电话。

………………

解决掉了这个巨大的麻烦后,袁野长舒了一口气,这回可以放心大胆的游玩了。

提到游玩,袁野一直对香港迪斯尼乐园心向往之,即便大陆后来于2016年也克隆了一个迪斯尼乐园——上海迪斯尼乐园,他还是心心念念地想着大屿山的迪斯尼乐园,情结使然,无法抹去。

奈何君生我未生,它的计划书至今还躺在港英政府的文件柜之中。没办法如愿,只得退而求其次,选择海洋公园。其实去海洋公园倒也挺好,不失为一个游玩的好去处。

去看看吧,至少不能白来香港一趟。

袁野与袁牧和方文澜说了自己的打算,明天想和大哥去海洋公园转一天。

袁牧听说去什么公园,登时大失所望,没了一丝兴致,他对公园向来无感,当初与陈秀英那般如胶似漆,一起手牵手的时候都没去过一次公园,没想到大老远来到资本主义世界,却要专程去什么公园玩耍,这是逗我玩呢?

任凭方文澜与袁野几番解释,此公园非彼公园,这个公园可比国内的公园有看头,好玩多了,内里的好东西多了去了。袁牧头还是兴趣缺缺,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去!

大哥压根就不想去,这几日有方文澜的陪同,他没干别的,就大肆购物来着。袁野便有点傻眼,真没想到大哥会不合作,冲口问道:“那不去海洋公园,大哥,你今天有什么打算?”

他就不相信,除了海洋公园,香港还有什么更好的去处。

袁牧似乎早就成竹在胸,计划好了的,道:“我们买东西去吧!”

这几天趁着一些闲暇时间,他去中环铜锣湾等地走了走逛了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个崭新的世界向他敞开。

天天呆在江城,局于一隅,如坐井观天一般,眼睛只能那到巴掌大点地方,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如此精彩无限,如此激动人心,他的世界观也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巨大变化,这个资本主义的香港给他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是难以想像的。

到了香港才晓得,这个资本主义花花世界的生活物资之丰富,超乎相像,这里没有户口本,没有粮票,没有油票,没有各种票证,更没有各种无处不在的限购,只需你有能力掏出钞票,便什么都能买到,真的非常厉害。

大陆的国家宣传机器一直嚷嚷什么我们的社会绝对优于西方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社会,然而大哥走了这一路,所见所感与他过去二十多年人认知起了巨大的冲突。

他一路走马观花,逛过超市、大卖场和专卖店、精品街,很多生活日用品在江城闻所未闻,听都没听说过,便连省会武汉,他想都未见得能寻觅到,他没来由产生一股冲动,很想一网打尽,全部带回家。

这次来香港,袁妈偷偷地给他塞了5000块钱,这对于袁妈来说,已经是倾其所有的天文数字,喜家最近所获的全部收入都给了袁牧。

临走前老太太还不忘叮咛袁老大,去到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万恶之地,到处都要花钱,到处都是销金窟,到了那个资本主义世界,千万别饿着自己,别冻着自己。不要多想能吃就吃,能睡就睡,别怕花钱,那里人生地不熟的,当地人都欺生,千万别让人小瞧了咱爷们儿,如此这般,叮嘱的话儿说了一筐又一筐。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不外如是。

在大哥袁牧的再三保证下,一定给她带回一个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小儿子,袁妈才松了手,可脸上依然挂着担忧的表情。

袁牧到达香港后,便与方文澜说,将那5000块钱换成港币,按黑市价。自从袁野给他讲了港币与人民币兑换中的猫腻后,他便认准了黑市价。

本来袁野想劝阻大哥不必如此,尽管用他的钱就是,后来一想,这未尝不是改变大哥对外部世界认识的一次机会,给他钱,放手让他去做,让他去买。

袁牧现在有了兑换出来的6000多港币,小弟前两天还说,另外再拿出3万港币,都用来购物,令他大喜过望。这几日有方文澜的陪同,他没干别的,就大肆购物来着。

最开始袁牧以为用6000块购物足够了,绰绰有余,后来一转商店,看看标签牌,这才发现贫穷限制了自己的相像力,原来他手上的钱不过是一笔小钱而已。袁野早就将准备好的3万块递给了他,他这才觉得可以大肆购买一番。

他现在有了钱,哪里还有心思去玩什么公园,就算搬个埃及金字塔到他面前,他也懒得多瞅一眼。

此刻他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花这么大一笔钱去购物,非常败家,对,就是败家,这个字眼,从来都是他来指责一众头发长见识短的娘们儿的,而今好死不死却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28年的生活经历告诉他,日子不是这么过的,不能如此大手大脚的,任意撒钱,老妈李梅多年来,像念经一般灌输给他们兄妹一套勤俭持家的观念,这些信条根深蒂固地长在他的心里,他怎么会背离。

可小弟老在他耳边叨咕,钱财,就是用来花的,不花,怎么能再赚钱呢?他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哪里,可听小弟说的那么振振有词,那么理直气壮,他不免有些迟疑,再看着小弟那张稚嫩的脸,下意识地就相信了他的话。

关键是想到这次香港之行,机会难得,他不想错失这么大好的机会,来一趟香港,实在不易,以后再不会有这样的好机会,不趁这个机缘买买买,怕是回去后,会后悔几年的。

大院里这样的例子有许多,老爹住平房时的隔壁邻居王工去rb考察,同组的人回来时,带着大包小包,肩扛背挑地回来了,他却是不以为然,空手而归,被他老婆骂了整整一年,他可不想被陈秀英数落一年,不得安生。

………………

听说要去购物,袁野便敬谢不敏,那天买些小饰品,便差点要了他的小命,还去买东西,饶了他吧。

他连连摆手,道:“大哥,你要想去买东西,我不拦着你,尽管去好了,可,你千万别想也拉着我去,我宁愿呆在酒店里睡觉看鬼佬的电视,也不会陪你到处瞎逛,如果方大哥愿意的话,让他陪你去吧,我是宁死不从的。”

最后大家商量的结果便是,袁野倘若愿意,便独自一人去海洋公园,他们两个则去购物,袁牧对小弟一人去海洋公园,还是不大放心。

方文澜觉得过意不去,便说找个同事陪同袁野去海洋公园,没想到袁野拒绝了他的好意。他将自己准备好的旅游攻略一一展现给大哥和方文澜看,这两人才点头同意,他一人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