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袁克成来到总务科,签下一纸合约,合约的文本格式与后世的合同相差仿佛,同样包括甲方与乙方的权利与义务,诸如此类,至于具体的法律效力,那,应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吧?
然后总务科动作迅速,委派下属工人破墙拆砖,收拾房间,通水通电等等一应杂事。
总务科也是脑洞大开,袁家只说需要两间门面房,他们倒是果决,想的长远,七里咔嚓便将两栋宿舍楼所有一楼房间的北墙,全部拆除,一下子推出二十四间门面房对外招租,这真是穷煞急了的气象?
不是说301厂一向财大气粗,拔根毫毛都比人家企业的腰粗么?怎么为了这点蝇头小利,猴急成这般模样,实在令人费解。
后来与郦飞的一次闲谈中才获知,根本不是厂部积极要弄什么门面房,厂部对这一点毛毛雨,看不上,这实在是总务科的小心思,它们在其中极力要促成了这件事。
收上来的房租,理论上要全部上交厂部,统一管理,但是总务科作为经手单位,有优先使用权,这些资金关系到总务科的切身利益,总务科才扒心扒肝地忙前忙后,好一通张罗。
厂部的突然举动,也把袁野着实吓了一大跳,这总务科真的是不按牌理出牌呀!
他计划中的牛肉面馆至少需要160个平方的面积,也就是说三间门面房才可敷一用,但想到二中庞大的顾客群体以及未来经营的发展规划,怎么着,也得多准备一两间门面房以作备用,所以算下来一共需要五间门面房。
现在到手的只有两间门面,还不到计划中的一半,相对于规划中的蓝图,实在有点捉襟见肘,腾挪不开,看来得抓紧时间,做通父母的工作,劝说两位大人同意自己的请求,将五间门面房全部弄到手里。
一旦厂里的人看到袁记牛肉面馆生意的热闹景象,幡然醒悟过来,抢先一步将自己隔壁的房间租下来,以后袁氏快餐的未来发展规划便即腰斩,至那时麻烦可就大发了。
工厂里从来没有什么秘密,从袁克成进入总务科的那一刻起,直到后来厂部的一番轰轰烈烈的拆墙举动,在业余生活异常贫乏的大院中迅速传扬开去。早上袁克成签字画押,下午刚上班,总务科便带着人去打墙了,然后下午两点上班的时候,全厂该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听说厂总务科推出二十多间门面房供大家选择做生意,有愿意租下商铺的职工,可以直接到总务科,找郦政华科长报名。一时老少爷们儿跑到宿舍楼下,一齐盯着工人打墙,看热闹的不老少,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动请缨,愿意租下门面房,一个个只是伸长了脖子,翘首观望。
这和江浙沿海经商蔚然成风的景象大大不同。江浙人天生喜欢从事商业活动,经常可见一个人闯出了点名堂,然后再带着一家子大展拳脚,一家子又混的风生水起,再呼朋引类,顺带着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一帮拉一帮,一伙带一伙,就这样滚雪球一般,互相拉扯着、帮衬着,越滚越大,最后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互帮互助的商业氛围中。
虽说湖@北人在全国有个不太雅观的称呼,叫做“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极言湖@北人的精明能干。
其他地方的湖@北人到底是什么样儿,袁野并不清楚,就江城本地人来说,在袁野的印象中,当地人相当保守,商业活动的涉猎十分稀少,一个个精明倒是精明的很,就是太精明了,才不愿意轻易尝试一切新鲜事务,不愿意冒险去下海经商,不愿意从事商贸活动。
九十年代,江城当地曾经盛传一句话,“江城所有的钱都叫外地人赚跑了!”其中辛酸,唯有江城人自己能够品味一二。
江城人的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和墨守成规,是骨子里带出来的,轻易是改变不了的,只有等到整个商业大潮铺天盖地头席卷而来的时候,他们才会被巨流裹挟着做出巨大的改变,到那个时候,就由不得他们自己啦。
全厂的人都听说了,这次招租门面房,又是袁家第一个站出来吃了螃蟹,袁克成租下东边把头的两间门面房。
袁克成的胆大包天令所有人瞠目!
一时惊讶者有之,疑惑者有之,羡慕者有之,看笑话者有之,但是其中最多的还是观望,毕竟做生意,大院里的老少爷们儿,哪家都是一张白纸,没有一点经验,自然不敢贸然下海,轻身涉险。
虽然最近一两年市里的倒爷满大街都是,不是倒腾衣服鞋子,便是倒腾电子手表计算器啥的,而且看他们一个个红光满面、满嘴流油的形象,似乎是狠赚了一笔钱的,尽管心下万分羡慕,但大家藏在内心深处的胆怯是难以泯灭的。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未言胜,先言败,一旦失败会怎么样?一想到经商失败的后果,大家欢腾的小心肝都不由得凉了下来。
赵大爷和陈冀、董平也在观望之列,看到袁克成在那里忙前忙后,赵大爷走过去问袁克成,“小袁,你这生意有谱没有?”
说起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赵大根也是凡夫俗子,也要吃饭,也有一大家子要养活。
如今他已经退休多年,手上积蓄没有多少,膝下还有两个儿子都没成才,没找到正经工作,大宝赵雷的工作,算是他拉下自己的一张老脸,找过厂里,求到厂长的头上,厂长看在他的老资格,才将赵雷的工作给安排妥当,过几天就能上班了。
可小六怎么办?一想起这个不成器的赵云,这个老给他惹事生非的小儿子,他的头皮便隐隐作痛,都快要愁死了,巴不得快点把这个小畜生给打发出去,送瘟神亦不过如是。
,听到赵大爷的问话,袁克成却是一脸的苦笑,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赵大哥,我也不知道,这不,正是摸着石头过河,且试试吧!”
直到现在,开牛肉面馆这档子事,他还没有放下自己的抵触情绪,心里还是不大愿意冒险,每每回想起前几天自己的贸然登门总务科,才酿成今日的乱局,心下便万分后悔,不是阴差阳错逼到那一步,他真不情愿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倘若时光能够倒流,他绝对不会跑进总务科!
他的心里依然七上八下,惴惴不安,只觉得胸口的那颗心都找不到地儿安放。这几日的夜晚,每每躺在床上,老伴李梅便没少埋怨他,抱怨道,弄这个牛肉面馆干什么,老老实实地守着那个小卖部过日子,不是挺好么?
他也知道守着小卖部过日子挺好,可自从迈步进入总务科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骑虎难下,身不由己,只能一条道路跑到黑了。
没想到收获这样的答案,赵大爷一脸的不认同,道:“小袁,这样可不能成事,做事前,怎么也得有个章程吧,做到成竹在胸才是,你……”
陈冀道:“老赵,你就不用操这个心了,不闯一闯,怎么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子?说起来,我倒挺看好老袁的,你还别不信,老袁说不定走了一步好棋呢,咱们走着瞧好了。”
这可是陈冀的一番感喟之辞,肺腑之言,这也是他最近的切身体会,因为在他们陈家的这半个月里,也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任谁也没想到,陈家在中山街的副食批发商店生意好的令人无法想像,令人措手不及。
每天那间副食店内外,都是充斥着许多的顾客,摩肩接踵,热火朝天,家人们每天都是手忙脚乱地忙碌着,一天下来,老婆子收钱收到手软。
说起来都不好意思,当初家里开始商议是否经营这个批发店时,他的心情与袁克成也是不相上下的,一万个不支持,曾经也是举双手强烈反对过的,总觉得太冒险,不够稳妥,还不如守住自己的小家,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才是他们小老百姓过的日子,至于什么发大财,想法挺美,大财是那么好发的么?要是那么好发的,怎么身边到处都是穷人。
最终家里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在周天佑的撺掇下,还是租下了中山街的那间铺面,为此他真是恼了二女婿周天佑好一段日子,直到中山街传来喜讯,他们陈家的好日子突然就来了。
从这件事情的戏剧性转折,他算看透了,过去抱残守缺的老眼光真的是过时了,要不得了,保守固执,死死搂着以前的那点家底,是没有一点出息的,像他们这些老东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只拿着这点死工资过日子,一辈了也甭想发财的,一辈子也甭想出人头地,只有那些敢打敢拼,才会有出路,才会闯出一片天来。
赵大爷道点点头道:“且看看吧!”
他的四女婿陈岫岩这几天也正穷折腾呢,听四姑娘说,这位四姑爷踌躇满声地准备停薪留职,出去闯一闯。
四姑娘倒是看的很开,也没有拦着,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他们两个小夫妻便一言而决,根本没有与两家大人商量,事后他知道后连番感叹,自己这个老古董真是无法理解年轻人的心理到底是怎么想的,唉,老了,老了,与现实社会的隔膜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