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神奇的手串 五
作者:三郎姓李      更新:2019-08-24 07:17      字数:3543

时光荏苒,一晃儿又过去几年,来到2007年,这一年正赶上老太太李梅的七十大寿。

大哥袁牧提议,让老俩口出去旅游一圈,转一转,看看风景什么的。弄个别样的形式来庆祝她的七十大寿,至于这一趟的一应开支么,袁牧说他准备拿出一万块钱,兄弟姐妹愿意添就添点,不愿意就算了,他也不计较。

李梅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当然1976年从老家陆南来到江城那次不算,这些年来,大家的日子好过许多,大院里认识的许多老太太都被自家儿女送出去饱览世界大好风光,什么海@南三日游,新马泰十日游,xj五日游。她真的很是羡慕。

大儿子如此孝顺,她自然十分高兴。一家人便坐下商量二老到底去哪里游玩合适。

老爹袁克成说,不如去四@川的九寨沟看看,他天天看电视,曾看过九寨沟的风光片,当地的翠海、叠瀑、雪峰等大自然景观深深震撼了他,院里有人去玩过,他了解了一下,确实和电视上宣传的风景所见没有多大差别,并无多少吹嘘夸张的成分,都说九寨沟值得一游。

老太太却坚决不同意,她有自已的主张。

她这辈子心里便存下一个念想,本来就只是觉得不过是个枉想痴念,准备烂在自已肚子里永远不说出来的,既然大儿子提议让他们出去走一走,给了她一个大好机会,那她就要实现自已的梦想——去山@西五台山礼佛。

一听说去什么佛教圣地五台山,观瞻各处梵刹,袁克成脸当时便跨了下来,老大的不痛快,怎么又弄什么佛事啊,这还没完啦,好好的日子还过不过啦?

千金难买我乐意,李梅也绝不更改自已的想法,她一定要去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礼佛。

近些年来,随着李梅的年纪越来越大,对佛祖的虔诚之心愈坚。儿女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连孙子孙女也都进了学,不用她过多照拂,闲暇时间多了起来,她的佛事活动便跟着日益频繁起来,左右无事,她就拉着大院里的老姐妹不断地造访本城几座有名的寺院,没事便跑去广佛寺,宏法寺,东门寺,听群僧们讲经说法,谈玄论道。

也不知道那些吃饱了没事可干的和尚跟老太太到底讲了些什么,李梅便笃信不疑,除了腾出时间诵经外,日常饮食也逐渐减少了肉食的用量,从每天都有肉食相伴,慢慢发展到一周吃一次肉,再到一月吃一回肉,再到两月吃一回肉,她准备发展下去,一年吃一次肉,终极目标则是年年吃斋,终生茹素。

跟她一起生活的老爷子袁克成可是无肉不欢的主儿,不能天天吃肉,这还是人过的日子么?他哪里受得了这个苦,从一周吃一回肉开始起,便跟老伴吵了起来,没肉吃的日子,那是过去,那是旧社会,穷苦人才那样,现在日子好过了,生活富裕了,怎么反倒越活越抽抽,回到过去了?

老爷子对老伴有好大的怨气。

老太太却不听劝,一意孤行,任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逼得老爷子没办法,时不时的跑到儿子女儿那里打打牙祭,解解馋。

因为吃肉的事情,两个老人矛盾不断,经常发生口角,一旦争执起来,便不由分说地喊来一干家人来评理,弄得儿女们哭笑不得,这老俩口,闲着没事儿,竟扯这些有的没的。

没想到此番贺寿,李梅还忘不了她那个佛爷。儿女们又是劝解了半天,李梅坚持己见,寸步不让。老爷子也把话搁在那里,倘若她要去五台山礼佛,恕难奉陪。

没办法,谁让李梅是寿星佬呢,她是寿星,她最大,最后众人商议,还是由袁野陪同老太庆前往五台山礼佛(老爷子死活是不去什么五台山)。

这一去,袁野竟然收获到意外的惊喜。

阳春三月,在温暖的阳光中,草长莺飞的时节,袁野陪同李梅在信步走在五台山的梵宇中,见识了各处的禅林古刹,游走于佛光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大大满足了李梅这个信徒的愿望。

老太太对这一趟非常满意。

行程的最后一站,他们来到当地最大的一处伽蓝——显通寺,欣赏了铜殿的三米高的铜佛,饱览了大文殊殿的七尊文殊菩萨,可算是不虚此行。

母子二人走了许久,非常累,随意拐入一个角门,进入一处院落,想找个凳子,歇歇脚儿。袁野看到一间屋子虚掩,便自作主张推开房门,将屋内的座椅搬到院中,让老太大休息一会儿。

他知道自已的行为不妥,所谓不告而取是为窃,虽然只是拿了屋内的一把椅子用一下,小碍一桩,也是失礼的行为。但回过头来,看到母亲一脸的疲倦,心下一软,事急从权吧,希望屋主人能够理解一二。

老太太半靠在椅背上,眯着眼睛,不一会儿便打起了小盹儿,这一趟走下来,可把老太太累坏了。

院中一片安静祥和,只有暖洋洋的光芒照射在母亲的身上。袁野闲极无聊,抬腿便在这庭院中缓步走了一圈,这个院落倒是一处好地方,无论花木,还是房屋,无一不透露出别样的精致和典雅。袁野不由得点了点头。

过了二三十分钟,袁野却一回身,便见老太太不知何时醒了过来,竟自站起身形,直奔那间打开的房门而去。

袁野吓了一跳,未及出声阻止,李梅早一步进了屋内,来到宽大的书案前,拿起桌上的一物。

袁野连走几步,匆匆也赶进屋内,在后边劝阻道:“妈,你休息就休息呗,怎么还进了人家的屋子呢?这多不好啊。”

未经房屋主人的同意,擅自闯入其间,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袁野自然晓得,赶紧劝说老太太出屋,以化解这份尴尬。

却见老太太将手上拿到的物件举了起来,一脸疑惑的道:“小五,我看这东西怎么如此眼熟,这是不是你当年丢失的佛珠?”

袁野并不当真,只以为老太太老眼昏花,丢失了许多年的佛珠,如何可能会出现在这里,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待他走到近前,接过老太太手中的物件,定睛一看,双眉不由一轩,眼睛登时瞪的像小灯泡一样圆,他的舌头禁不住打起结来,这,这,这,怎么回事?莫非自已如同老太太一样,也眼花了么?他使劲眨了眨眼睛,凝神仔细看去,没错,这不正是他丢失许多年的佛珠么!那串佛珠陪伴他几十年的时光,佛珠上的一纤一毫都印在袁野的脑海中,如何能看错。

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道:“孩子,不知道别人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是不能乱动么?”

李梅母子转过身形,只见房门处出现一位老和尚,年逾古稀,面庞圆润,慈眉善目,倒也没有怎么生气。

袁野脱口回道:“可这东西本来就是我的呀!”

老和尚一怔,指着袁野手中托的佛珠,正色道:“你的东西?孩子,东西可以瞎吃,话可不能乱说,出家人不打诳语,这是老衲师尊的心爱遗物,怎生就成了你的东西呢?”

一厢的李梅施了一礼,道:“大师,我儿所言为是,这的确是他的东西,不过已经失踪许多年了。”然后便将袁野幼时遇险被路过的僧人相救之事讲了出来。

那位老和尚面现异色,略有些激动道:“我知道,这件事我知道,我师傅曾经讲过这件事情,并说将自已的佛珠赠予了有缘人。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故人。怒老衲方才失礼了。请坐请坐。”

三人礼毕,重新落座,老和尚才自报家门,原来老和尚是大有身份的尊贵人物,他便是显通寺的第一号僧人,住持释法成。

法成大师感到十分好奇,既然先师将佛珠赠予袁野,那后来又是怎生丢失的呢?

袁野又将自已做生意将佛珠抵押借款的倒霉事儿说了出来。老和尚久历风雨,明白个中关窍,知道这是当铺黑心做局,巧立名目,故意将有价值的宝物藏起来,不愿意返还抵押品,很无耻的行径。

袁野说了一大堆,他也同样感到奇怪,这串佛珠如何会跑到五台山的法成大师手上。一番解释后,袁野才了解个中曲折。

一年前,法成大师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泰国,进行佛事活动。

回国途中,应香港方面邀请,为香港一座新落成的寺庙举行开光大典法会。期间,法成大师访友时,在朋友的家中看到一本嘉士德拍卖行的拍卖宣传册,随手翻了几页,无意中便看到了这个108子佛珠。

老和尚当时十分震惊,只觉这串佛珠十分酷似当年自已的师傅空云大师手上戴的那串佛珠。便请这位通过关系,带他前往拍卖行仔细辨认了一下,见到实物后,才确定,还串佛珠真是乃师空云的信物。

一番询问才得知佛珠的来历,此物是本港商人委托拍卖的物品,据物主讲,他在大陆做生意时,一位姓张的地产商人因为资金周转不畅,忍痛取出几件家中旧藏以抵货款,这串佛珠便是其中一件,因为他要来无用,便拿到嘉士德拍卖。

香港朋友看出法成大师对这串佛珠的依依不舍之情,便自做主张,花重金拍下了这件物品,然后又赠送给了老和尚法成。虽说无功不受禄,但这件物品曾经是乃师之物,法成大师却没有一丝愧疚地收了下来。

袁野没想到这串佛珠竟然辗转从香港过来的,知道这件物品已经不属于他了,带着遗憾将佛珠置于案上。

却见法成大师重又将佛珠递还到袁野的手中,道:“隔了十余年,能在显通寺中,这串佛珠又与施主相遇,说明你与它的缘分是解不开的,我师说过,你与我佛有缘,不为无因,这串佛珠的主人应该还是你。你拿走吧。”

这串佛珠最终又重新回到袁野的手上。

这便是袁野三次丢失佛珠,三次又意外找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