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房屋加盖
作者:三郎姓李      更新:2019-08-24 07:16      字数:3359

其实袁野早就看好了一处风水宝地,那就是一号楼一单元一楼靠左的那套房子。

是的,他承认大姐每一条说的非常正确,一楼潮湿,一楼阴暗,一楼有蚊虫,一楼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缺点,听到大姐的解释后,但凡可以选择二三楼,谁都不会再多看一楼一眼。

她讲的每一条都切中要害,但是她独独忘了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301厂这批家属楼,所有一楼住房后面一律附送一个院落,足有四十五平方,非常大的空间,难以相像的大。

这也就是301厂地盘大,土地多,根本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随意挥霍的结果。

整套房子实用面积也才不过九十二平呢,小院的面积就赶上它的一半了,这个好处可是大大的。

犹记得前世分房时,厂里所有人的脑子不知怎么想的,当时都完全忽略了一楼后面的那个大院子,提都没提,至于拿那个大院子充分立用的念头,谁也没想过。

等到半年后六栋家属楼陆陆续续入住满员,有一户叫董平的人家便买来一车砖头、水泥、预制板什么的,喊上几个同事,不声不响地便将后面的大院子砌成两间大平房。

房子落成之日,整个大院为之一震,所有人都跑到董平家的后院围观,都没有料到一楼的后院还能这等神操作,一个个眼馋的不要不要的。

许多家庭顿足捶胸,后悔没有选择一楼,而那些刚好选择一楼的住户们折身便跑,准备开干。

哪个心里不跟明镜似的,董平家这一举措,等于在原有的两室两厅基础上,平白增添了两个大房间。

依照董平家的办法,这批分房的住户们,选择一楼成为占了大便宜的人。谁都没想到,分到一套房,还附赠两间房,买一送二,到哪里能找这样的美事?

虽然后面加盖的房间,由于房屋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采光确实不乍地,昏暗的很,但对于广大子女众多的大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音。

花钱买砖买水泥不是事儿,请人盖房不是事儿,采光亮度差不是事儿,能够多得两间房子,那才是最最实惠的事儿。老百姓求的便是实惠,能白得两间房,傻子都愿意。

现如今,谁家不是拖家带口的,谁家没有四五个孩子啊,大部分家庭都是子女众多,两室两厅的住房压根就挤不下那么多口人。

而一楼后边多得的这两间房,无疑解决几个家庭成员的住宿问题,这才是大家最为关切的所在。

能住人,能让全家人都住进去的房子才是最好的房子。

就在董平家后院房子落成当天,厂里瞬间刮起一股加盖狂潮。

等到厂领导反应过来,紧急下文通知,不准改变住房原有建筑风格,不准乱搭乱建时,所有一楼住户们,除了零星两三户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动工外,房子已然尽数加盖完毕。

其中还有三户住在二楼的家庭的眼光更令人拍案叫绝,袁野都由衷佩服人家的远见卓识.

他们瞧着自家楼下邻居准备加盖后院,便跟他们商量,不如二楼也跟着出笔钱,让一楼把后院地基打得牢固一些,他们顺势起个二楼。

这三户加盖的二楼房屋一夕竣工,登时亮瞎了一干吃瓜群众的双眼,原本吃不到葡萄的二楼住户们羡慕得眼中直冒酸水,一看,嚄,嚄,原来还有这等神一样的操作!全都红了眼,一时间磨刀霍霍,准备依样学样,开干!

厂里一看,这还了得,赶紧叫停,派厂保卫科严防死守,后来厂领导发现还不行,控制不住,纷纷赤膊上阵,终于把这股歪风邪气给镇压下去。

如若不然,新建起漂漂亮亮的楼房又跟以前平房一样乱搭乱建,造得跟贫民窟没什么两样。

事后,厂部雷霆震怒,专门开会研究处理这些违规私建住房的问题。一位领导领导曾经扬言,所有加盖住房一律拆除,不得有误。

却没想到此言一出,顿时捅了马蜂窝。六七家一楼住户联合起来跑到厂部大闹了一通,弄得厂领导好不狼狈,最后什么处理意见都没有,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这种后院加盖的房屋在南方工业集团里都属于空前绝后,蝎子拉屎,独一份。这种房子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有鉴于此,厂领导也学乖了。后来待建的几批楼房只要是一楼统通不再配备小院子了。整个南方工业集团就此发文,明令各分厂,以后建房一律照此办理。

我叫你们盖,想盖都没地儿盖去。

…………

前世袁克成选择一号楼三单元那套住房,之所以被事实证明是个错误的决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一楼邻居竟然是户十分麻烦的家庭,胡玉兰家。

搬家那会儿,看着别人家都在后院起房子,干的红红火火,又见识到那三户起二楼的神操作,袁家加盖房子的念头便如锅炉房的水蒸汽,堵也堵不住了,当下便与楼下的胡玉兰商量,不如两家一起加盖房子,都能得到实惠,岂不美哉。

殊没料到却遭到胡玉兰的直接拒绝,人家胡女士倒也说的痛快,“我们就老俩口,无儿无女的,这两居室的房子足够我们折腾一辈子的了,再没有其他的什么念想,要那么多房子有什么用?”

胡女士如此说,倒也在理,可却气坏了袁克成,当时直气他头顶直冒青烟,心中忖道,你家不想盖,可我家想盖啊!你家就你两个老东西,没什么想头,可我还有一堆儿女嗷嗷等着呢!

然而胡玉兰家在一楼死活不加盖,二楼难道凭空造个巴比伦空中花园出来么。

袁克成带着一肚子的憋屈回到家,越想越气。虽然最终加盖风潮都被厂部武力镇压下去,但袁胡两家从此产生了龃龉,从此便很少走动。

隔了没几天,胡玉兰的老伴突然发病,整日整日地叫嚣嘶吼,袁克成这才想起胡家的狗屁倒灶,大呼倒霉!

原来胡玉兰的老伴有间歇性精神病很多年了。据说老爷子这个精神病是早年间大改造运动中得的。

他原来还是厂里的工程师,技术了得,挺牛比的一个人,不知什么原因和厂领导发生争执,好像闹的非常厉害,最后好好的一个知识份子生生被气疯了。

然而厂里许多老人儿提起这桩公案,都不由自主地大摇其头说,这知识分子啊,本来气性就大,平日里便受不得一点委屈。他的发疯,倒不全是厂里的过错,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他天性使然。

其中是非曲折,由于当时袁野年少,不甚了了。

胡玉兰的老伴平时看不出来,坐卧起行,交谈言语,跟正常人几无二致。

但是一旦发病,突然就换成疯癫的犬吠模式,一个人站在院中右手叉着腰,左手指天骂地,声若惊雷,气若长虹,喝骂声两三个小时不停歇,搅得四邻不安,苦不堪言。

就这样整个三单元七家陪着胡玉兰家硬是耗了十五年,直到老爷子突然一日驾鹤西游,再也没回来。这一下,整个三单元终于安静了,七户人家齐齐松了一口气,终于把大神送走了!

袁家都以为从此就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想的太天真了,后面的麻烦又接踵而至。

胡玉兰死了老伴,一个人孤独地又生活了三年。她在老河口有一个亲侄儿,看到老太太一个人独自生活,怪可怜的,就将她接到老河口奉养,从此她家便一直空着,没人居住。

大院里的人虽然从平房改住楼房,有些陈规陋习也顺势带进了楼房,比如说他们还像在平房似的,喜欢无论什么东西,茶叶梗、水果皮还有屋里的垃圾,全都倾泻进厕所的下水道,天长日久,不时便会发生下水管道壅堵的状况。

其实下水管道壅堵不可怕,住过楼房的人家,这样的麻烦多多少少都会碰到,算不上什么大事。

如果一楼有人的话,当然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喊楼上住户停止用水,然后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疏通疏通就可以了。

可惜的是楼下胡老太太早就搬离301厂,去老河口了,屋里没人。待等到大家察觉下水管道堵塞的时候,污水早已向上翻涌到了二楼袁家。

事发当日上午,袁家没有一个人在屋内,等众人回到家里,便见污水横流,秽物遍地,那种景象,恶心的袁野差点吐了出来。

全家强忍着不适,一遍一遍地刷洗冲涮屋子,打扫了三四个小时,才将地上的垃圾清理干净,然而那股奇怪的味道直到一个月后还能够闻到。

自家屋子倒是清理好了,可下面的下水管道还堵着呢!一日不疏通,他们家一日不得安宁。

这个时候再去疏通管道,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因为堵塞的太严重了,疏通起来颇为麻烦。

楼上三户不得不下来找来工具,一起疏通管道,一边奋力干着活,一边痛骂着一楼的不是人。

哎,这叫什么事儿啊!

摊上这样的邻居,有谁不叫苦呢。

这样的事情,每年都要来那么一两回,直到后来老太太终于将一楼卖了出去,这种事情才彻底消停下来。

所以袁野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不想再与这家恶邻为伴,当年与胡家为邻的日子充满了血和泪,他受够了,被胡玉兰家折腾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