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疯狂的代价
作者:三郎姓李      更新:2019-08-24 07:16      字数:2899

当天晚上,兄妹二人坐在书桌前,各据一端,聚精会神地捧读着手中的宝书。那全神贯注的神色恍如救国无门的民国青年突然遭遇到西方共产主义的曙光。

一无所觉中,几个小时过去,时钟指向十点过五分。

将屋里一切收拾停当的李梅准备就寝时,忽然察觉到小屋中的灯泡依然熠熠发光,心下不免诧异,这是怎么回事?已至深夜,两个小家伙怎么还没有睡觉?

她感到一丝不对劲儿,往日里他们的作息时间可不是这样的。

因为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一向不多,大院里的孩子们大都是写完作业后,飞跑到院里吆五喝六地喊上许多小伙伴儿到广场,一起疯玩一阵儿,到九点钟左右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梦游周公去了,即使偶有意外,逢周六时分,也是不超过十点,便洗洗睡下。那个时代的缺点便显现出来,夜生活极度缺乏,孩子们更没有什么那种极易上瘾的游戏。

从来没有听说过孩子们写作业会写到深夜一点的现象,这种现象便是袁野郦飞他们高中三年面临高考的人生大关时,也不曾发生过。

所有学校向来不愿给过学生施加如此大的压力。

八十年代的学校真心叫做良心学校,压根没想过给学生思想不断洗脑一定要考上大学,不成功,毋宁死什么的,各科老师的作业也从来没想过层层加码,每天都奋斗到凌晨一两点才罢休。学校当时的教育方针便是量力而行,有多大的力气,举多大的鼎。

所以那个时代的学生小日子过得悠哉游哉,快乐无比,学样生活从来没有急迫过。倘若课余时间学生们再自发地学些小提琴、油画、芭蕾舞什么的,那便是后世大力提倡的所谓素质教育——而且是不打一点折扣的素质教育。

以301厂子弟学校为例,小学作业基本上就是两门主科语文和数学,抓点紧的话,老师交待的家庭作业在学校就可以轻松搞定,没有一点吹嘘的成分。

至于初中的家庭作业,那就略微麻烦一些,因为主科多了好几门,除了语文之外,数学一变二,变成代数和几何,再加上增加的物理化学,作业当然就多了不少。

即便这样,袁野通常下午放学后,抓紧时间,不用三心二意,写个把小时就能结束战斗,剩下时间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玩耍。

那个时期的父母还是十分开明的,没有过多干涉儿女的学业,一点不像后世的父母恨不能将所有课外时间都占得满满当当,给孩子们不是报了芭蕾舞班,就是民乐班。父母们还一肚子的苦水哭诉说,我也是为了孩子们好,绝对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袁母李梅没有多想,不管三七二十一,便下达强制命令,“怎么回事,都十点了,你们还汪睡觉,这是要翻天啊,袁野袁莉,立刻睡觉,否则有你们好看。”

李梅勒令二小马上就寝的理由异常强大,家庭作业写完后,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再浪费一度电,那可是要收钱的,80年代虽然收的并不多,象征性地一度电收一毛多一点。

家里唯一的用电大户也就是电视机而已,剩下便是五个电灯泡,四个40瓦的灯泡和一个25瓦的灯泡。

而平常江城用电素来紧张,隔天岔五地又拉点闸限点电,所以一家人所消耗的电量实在少之又少,一个月上交的电费至多也才两块多钱。

但对于李梅来说,掏两块钱和掏一分钱的意义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那都是要从她的腰包往外掏钱,而对于一切从自己腰包往外掏钱的任何行径,袁妈妈都会咬牙切齿,深恶痛绝。

两个小人被迫刷牙洗脸脱衣进了被窝,然而身体躺在被窝中,小小的心儿却还没有拔出来,仍然停留在《射雕》的奇幻世界里。《射雕》宛若一个巨大的磁铁将他们俩的魂儿牢牢地吸附在它的世界里,令他们欲罢不能,无力自拔。

黑暗中,两人抚摸着手中的书本,翻过来,掉过去,直似烙饼一样,死活无法安眠。

脑海中想的全是《射雕》,你叫他如何安睡。

小妹袁莉挖空心眼儿,想了个折,躲在被窝里,偷偷地打开手电筒看起来。

袁野没有小妹那么聪明,即便他也想到用手电筒看书,也是晚了一步,家里就那一支宝贵的手电已经被她捷足先登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袁野像个准备战斗的战士,趴在被窝里,睁着眼睛,耐心地等候了一个小时,直待全家人纷纷入睡后,他重新穿衣下地,悄悄地打开电灯,坐回书桌前,偷偷读起书来。

这一晚上他倒也不敢放心大胆地看书,不时还要提防着母亲可能的随时突袭,结果低空掠过,所有险情都没有发生。

次日夜晚,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半夜中母亲李梅起来上厕所,因为是公共厕所,李梅要穿衣服出门走到室外去。

这一上厕所,当场抓了袁野一个现形,母亲怒不可遏,对着小儿子好一通咆哮,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袁野浪费电的可耻行径让她气不打一处来,痛骂了一个小时,袁野低着头怏怏地听着母亲的教训。

此计就此失灵。

袁野并不死心,再次改变战术,家里的灯泡看来是指望不上了,他又将目光盯上了屋外的厨房。

当初设计时,厨房没有与住房连在一处,它是单独的,与住房相距十米开外,里面有支25瓦的灯泡。

这一回,他还是等待全家人尽都安睡后,半夜爬起来,溜到厨房里,将小门一关,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小板登上,在昏黄的光线下,聚精会神地阅读武侠小说。

有的时候,可怜到便连小厨房的昏黄小灯泡也用不上了。他便跑出大院,来到马路边上。

84年江阴县政府终于在千呼万唤声中将马路两侧全部安装了路灯,黑暗的马路从此光明一片,夜晚的马路散发着桔黄色的灯光,但桔黄色的灯光再明亮,也是比不上厨房里的那盏25瓦小灯泡。

袁野便借着那更加暗淡的光线,手捧图书,如饥似渴地看个不停。

在如此差劲的视野下,3.0的裸眼视力也是禁受不住这般摧残的,时间一长,他们的眼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然而对他们这两个愣头青来说,这些全是细枝末节,并不是个事儿,一切以看书为大。

直到有一天,袁野突然察觉,黑板上老师清晰的板书出现了重影,甚或至于模糊一团,这才慌了神,而那时候已经到了初三下半学期。

始作俑者袁朝早在此前,已经成功化作了四眼鸡。他不慌不忙,以一个过来人向两个弟弟妹妹传授他的“宝贵经验”,道:“实在看不清黑板的话,你们就配眼镜吧!”

可他们都不想配眼镜呀!

在他们看来,身边的小伙伴们没有一个人是戴眼镜的,那玩意儿戴到脸上,委实在碍观瞻,太膈应人了。谁戴了谁知道,他们对戴眼镜十分抗拒。

当时八十年代有一阵子保健品大行其道,风靡一时,电视上报纸上到处宣传保健品的神奇功效,什么太太口服液、三株口服液、神功元气袋等等大行其道,很是赚取大量的眼球,至于到底有没有疗效,只有天知道。

其中便有一些保健品宣称能够包治各种度数的近视眼,百分之百能让近视眼恢复到正常状态。

袁野兄妹大喜,为了自己的眼睛有朝一日能够重返光明,便将他们所有的小金库都捐献给了这些保健品公司,结果钱全部打了水漂,眼睛还是看不清东西。

须知眼睛是人体是最为脆弱的器官,使用过当,再想恢复,千难万难,即便后世鼎鼎大名,号称能够治愈近视眼的眼角膜激光切割术,术后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本人的眼睛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最终迫于学习环境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接受二哥的建议,纷纷去眼镜商店配了眼镜。从此他们两个告别了1.5的美好视界,进入了终生的眼镜时代。

代价不可谓不惨痛,教训不可谓不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