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 巨款
作者:angele蒙蒙      更新:2019-08-18 00:51      字数:3873

杨大会喜不自禁地接了钱,赶紧收拾了东西放到了板车上往家赶。周小花人小,来回跑了几趟,脚都走痛了,杨大会就把她抱到了板车上拉着她。周小花也没客气,安安生生地坐到板车上。一路颠颠簸簸地,倚着车帮儿,还没到家,周小花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一天一大早上开始,她就张罗着卖鱼,真把她给累得不轻。

到了家,周超说水库里没那么多的鱼了,鱼不好抓了,却还是又打了三盆儿出来,其中还有两个大老鳖。这两只大鳖一只鳖盖足有装水的瓮口儿大小,重二十几斤,另一只没这么大,却也不是很小,足有七八斤重。老鳖汤大补,最受男人们青睐。村里很多人跟周超要,周超咬紧了牙关,就是不松口。杨老头儿盯着呢,特意叮嘱了周超,让他千万留着老鳖。

杨大会还希望男人再打点鱼出来,即使心疼周小花,还是把她叫醒了。她装了两盆儿鱼到板车上,让周小花也坐车上,拉着往郭家滩去卖鱼。没办法啊,杨大会斗大的字儿识不了一担,个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会算,多了她就搞不明白了。男人打渔没空儿,她只好把闺女带上了。

这次带去的鱼,除了那条格外拿到一边儿的大鱼,三斤左右的白鲢三十多斤,其他鱼四十多斤。郭老头儿也没磨叽,直接把鱼全都留下了,爽快地结了账儿。

杨大会揣着热乎刚出炉的近五十块钱,跟周小花回到家的时候,都将近五点钟了。

家里周超回家发现他弄回来的鱼给老婆孩子卖得差不多了,没剩多少,着急了,换了架小网,打了几网鱼,两斤左右的小鱼儿才又凑了三盆儿。他这回最大的一条红鲤鱼也不过七八斤重。不过冷家那边,却抓到了一条比周超家弄回来的白鲢还要重的白鲢,据说称过了,足有六十多斤。

全村上下立马都给惊动了。都过去围观冷家的那条大鱼。

大家其实很纳闷,水库才挖出来不过三两年,这么大的鱼到底是怎么样进到水库里的?这两年没发过大水,水库里的水就没漫过河提过。南河里的水也没漫过过河堤,不存在河里的鱼跑到水库的况情。这些鱼是怎么长这么大的?太奇怪了!难道三年,白鲢就能从小鱼苗儿长到六十斤?可能吗?

周小花现在的小世界里,绝对有超过六十斤重的鱼。可她敢发誓,她从来没把里面的大鱼往水库里放过!绝对没有!

三年的时间,别说一条白鲢小鱼苗不可能长到六十斤,长到四十斤也很困难。

花鲢鲤鱼草鱼之类,三年时间长到十几斤也同样很令人侧目。

正常的情况下,这么短的时间这些鱼类都不可能从小鱼苗儿长这么大。

事有反常既为妖啊。

周小花默默把这事儿放在了心上。

杨大会这里却忙得脚打后脑勺,时间不充裕,她要忙着开始整治全鱼宴好明天招待客人。

年前大家伙大半夜的帮忙撵人贩子家里就欠着街坊邻居的人情,周超承诺了等周家小三生日的时候请客。可到那个时候,谁知道家里有这么多的鱼不?所以她上午就买了猪肉,为明天的全鱼宴做准备了。

虽然说今天村里家家都捞到了或多或少的鱼,都吃得上鱼肉,可毕竟没几家人象周超这样捞回来这么多的鱼。

周超家是自己个织的渔网用着。大家伙的生活刚刚有了点儿起色,其他人不会自己个织网的,只有去集市上买渔网用。一张网就要二十几块钱,谁家舍得买啊?村里有家花了大价钱买了的,听说也没撒几网,渔网就被水里的刺槐之类大家扔进水里的荆棘条子挂坏了,用不成了。不象周超家,他们家的渔网是自己买回来鱼线,重新刷了一遍让网线增加柔韧性的桐油,结实耐用多了,遇到个把根荆棘条子也不怕。所以,整个小周庄后来总共也只有三张渔网在打着渔。这三张渔网,还都是周超家拿出来的。周湖家三爷子跟周水家一家,听说收获也不少,哪家的鱼都装了两三个洗衣服的大铁盆儿。但这两家人毕竟都刚学撒网,跟周超这个撒了很多回的经常历练的人根本没法比。这两家孩子都能吃,估计两天下来打到的鱼也就全进了肚子了。村里多数的人都只捉了十几条大小不等不过寸把长的鱼,估计一家大小一顿就能给造完了。

周超家要拿鱼来请客,大家还是很欢迎的。

这边周超继续撒着网,看看水库里还有没漏网之鱼。周小花则忍着瞌睡,拎着小桶儿在露出淤泥的水库边上抠着泥里的螺丝跟大个点的河蚌。多拣点儿放水桶里,滴上滴菜油水里,让它们吐吐泥,明天宴席上就能给酒桌上添碗菜了。村里其他的大人孩子,捉不到大鱼的,也在拣着这些东西,好给自己家饭桌添菜。不过大家都嫌弃螺丝肉少壳大,都不爱拣螺丝,大多拣的河蚌。周小花啥啥都不嫌弃,看到啥拣啥。等拣满了一个小桶儿,就倒到岸上的铁盆儿里,等着杨大会跟周超给她带回去。

剩下天黑之前的时间,打着提灯捞到晚上七点多钟,周超又打上来七八条四五斤重的大鱼跟三四十条两三斤重的小鱼,勉强又凑了两个铁盆儿,周超没往家拿了,一铁盆儿直接送到了周爷爷周奶奶家,放他们家大门口。另外一铁盆儿摸黑放到了打杨姥爷家借来的板车上,带着周小花带回来的二锅头,周超拉着鱼跟从岳家借来的几个盆儿,还有杨大会刚从杨老头那学会,做的一大瓷盆儿水煮鱼,直接送到了杨姥爷杨姥娘家,顺便接回了周家小三。

杨大会早就把水煮鱼舀了一小瓷盆儿出来,先张罗着让杨老头跟周小花姐妹吃了,打发周小花晚上去陪杨老头,哄睡了周小草。家里,她忍着饿没急着吃饭,专门等着周超。

周超抱着已经熟睡的小女儿回来敲门,杨大会估摸着时间,早把饭菜摆到了炕上的饭盘里,盘着腿儿坐在炕上数钱呢。对她来说,这是好大的一笔巨款!她什么时候见过这么多的钱?

听到男人的脚步声,她下炕到了院子里,拔下了拴上的门栓儿,等男人跟孩子进门了,又赶紧把大门重新关上了栓好。

周超看到杨大会这副鬼鬼祟祟的样子有点纳闷:“咋了你这是?”

杨大会“嘘”了一声,示意周超小点声儿说话。

两口子打开堂屋的门,进了屋。杨大会又赶紧回身,把屋门插上了插销。

周超更疑惑了:“到底咋了?你说呀!”

杨大会拉着周超的手,让他看炕上她整理得板板正正的十块一摞,五块一摞,两块一摞,一块一摞,以及五毛,两毛,一毛各一摞,五分,两分,一分各一堆的钱,声音压得很低:“这是今天咱家卖鱼的钱。你知道有多少吗?一共是两百五十多块!两百五十四块三毛!比咱俩忙活一年挣得公分拿到的钱还要多呢!”

周超难以置信:“不可能吧?怎么有这么多?”

“小花能当大人用了呢。她和她干爸去集上卖鱼,我就拖着板车来回倒腾盆儿。一次拖三盆儿鱼去集上,到了,小花跟她干爸卖得也就差不多了。你可不知道啊,一个头晌儿,小花就卖了九盆儿鱼,她把钱全部拿给我。我接过来,当时就惊呆了呀。就光卖点儿鱼,咱就出点儿力,不费事不费力的,比干庄稼活还轻松,就是一百来块钱!中午回来吃了个饭,我还发愁家里鱼多不好弄呢,小花又搓咕我上集。我当时就想,反正今天已经挣了一百多块钱了,去集上就去吧。能多挣点就多挣点,鱼卖不了挣不了钱也没事,反正咱头晌也挣得不少了!就真一气儿拉了五盆儿鱼上了集。谁知道我们娘儿两个运气这么好啊,刚过了河,河沿上就等了个老客。他是听一个村里的人讲咱家在卖鲜鱼,就等在那里要买了给他小儿子办结婚的酒席呢!几句话一说,透露出来的意思,有点想把咱家车上的鱼都包圆儿了!当时给我激动的呀,人家问我啥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还是小花机灵,几句话就跟人家讲好了价钱。弄到最后,人老客不但多要了几十斤鱼,还把咱家的那条大白鲢也买了。当时我还以为那白鲢吃的人少,卖个三毛一斤差不多了,小花硬是跟人家讲价儿,卖到五毛一斤!你说这孩子,这么小,咋就这么能干的?还是人家她干爹教的好啊!”

周超揉了揉两个胳膊:“我就说呢,往年我也网鱼,也都没这么累过。今天感觉一直在打渔,还打了不少,咋回到家就没看到鱼啊?我还奇怪到底是咋回事呢。哪知道你们娘俩给我把鱼弄到集上卖了!”

周超捏着钱,问杨大会:“小花真会算账?”

“会!溜到着呢!我在集上的时候,看到她干爹就坐她后面看着,不让人欺负孩子,其他没怎么帮忙。来来回回都是小花称鱼,算账,收钱。”

“她也会认秤?”

“会!斤斤两两都清清楚楚!后来买鱼那老客是郭家滩的,我不会算账,都是带上小花这孩子去收的账。别说,没这孩子,咱家到哪挣这个钱去?多亏了这个孩子了!”

周超点头:“确实。没这个孩子,打死咱家也挣不了这么多。往年我都是把鱼网好了再送到集市上去卖,来来去去一个人,感觉也挣不了几个钱。”

周超反复点了三遍,确定他们家今天挣的钱真的有两百多块钱,也有点小激动:“多个人就是好啊。以前咱家也打渔,耽搁大,卖不到几个钱,真没想到多个孩子帮手,竟然能多挣这么多钱!”

“可不单单是一个孩子哦。今天你打鱼,小草才多大,也跟着你来来回回地帮着拣鱼。没她,你鱼能打这么快?这么多?咱家老三,我也送我娘家让我妈看着了。我这才能倒出空往集市上倒腾鱼。连小花她干爹都没闲着,看着小花。一大家子都忙这个呢。”杨大会跟着周超夸过了周小花,接着又夸周小草,还不忘给她自己个的爹妈邀功,帮杨老头跟周超讨人情。

周超点头:“确实啊。咱家的孩子这么小,就得用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呗!”

周超略略停顿了一下夹菜的手:“是啊,孩子摊上我们这样的爹妈,吃苦啦!”

“吃苦也是她们该的,谁叫他们摊着我们这样的父母了呢。不过,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说到这里,杨大会很兴奋,道:“我们把钱攒着。秋天苞谷灌浆的时候说不定又要抽水,到时候再去打点鱼卖去!要是还能卖这么多钱,咱家欠队上的钱今年就差不多能还请了。”

周超摇了摇头:“美的你!水库里到时候有没这么多的鱼不好说,即使有,别人家也会想办法去弄了渔网网鱼了。哪会尽让咱家占这个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