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受伤的乡民是梨花沟的村民,除了谭正荣在旁看着,其余人仍是有序地继续修路,并没有出什么乱子,伤民旁边也没有围着其他的人。
云蓝走过去,受伤的乡民挣扎着想直起身,云蓝连忙制止了。
但见乡民的腿已经用布条裹了起来,也没看到有血迹渗出,他面色微微有些发白,额上有细汗,估计是疼的,看不出严不严重。
云蓝问了乡民感觉怎么样,又让他好好养伤,道:“这里离梨花沟也不远,等大夫看过了,看伤情如何,再回家养伤,一句话,你只管安心休养就是,服徭役的事情就不用担心了,你休养的这段时间也算是服徭役的。”
而后,云蓝向银光道:“去取十两银子过来。”
这个乡民不用说也猜到了云蓝的意思,连忙拒绝。
云蓝摇头,把银光拿过来的银子交给这个受伤的乡民,见他不接,就递给谭正荣道:“这十两银子劳烦你给他家里带过去,这段时间一定要好好养着,若是不够再说。”
这受伤的乡民立刻涨红了脸,道:“已尽够了,多了,用不着这么多。”
云蓝道:“拿着,到时请医用药,吃点好的补补,都要花钱。这修路是为了建纸坊,纸坊的收益我占大头呢,你这算是工伤,倒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安的。”
乡民千恩万谢,若不是受了伤,只怕他就要爬起来磕头了的样子。
云蓝见不得这个,走开了点,问郑虎:“他伤势如何?”
郑虎回道:“不是非常严重。因为石头落地之后滚了几下,才砸到了那个乡民的小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那个乡民也有意识地作出了闪避的动作,因此骨头并没有断,只是膝盖的关节错位脱臼了,另外石头撞到的地方也有些皮肉擦伤,好好休养一两个月,还是能养好的。”
云蓝道:“以后干活走路什么的,不会有妨碍吧?会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郑虎有些不太明白:“什么是后移症?”
云蓝摸了摸额头,道:“就是受伤或者生病好了之后,仍留下的不好的影响。”
郑虎明白过来,回答道:“若能好好休养,以后走路也与常人无异,干活也没有问题。只是毕竟受过伤,总会有点影响,干太重或者长时间劳作,就会容易伤到关节。再者,若遇到寒湿,膝盖也会有点疼。”
云蓝点了点头。
这已经比她想象中好太多了。她原以为回来会看到什么血肉模糊、断了骨头之类的惨状,就算没有这么严重,多半也会落下残疾之类的。
但是听郑虎这么说,好好休养的话,也就是有轻微的后遗症,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云蓝就又走过去,再次叮嘱这个受伤的乡民好生养伤,免得落下更大的病症、
这个梨花沟的乡民千恩万谢地答应了。
又过了好半晌,梨花沟的郎中匆匆赶了过来,同来的还有受伤的乡民的妻子及一双儿女,还有老父和兄长。
乡民的家人看到他躺在地上,腿裹得严严实实,都露出了悲伤的神色,但都忍着并没有表现得过于激动。而且他们看到乡民的伤势这么快已经得到了妥当的处理,乡民的老父直接就想给郭毅跪下了。
郭毅忙让旁边的衙役把人扶住,因担心云蓝觉得他抢功劳,就看向了云蓝。
云蓝没有邀买人心的意思,自然就不会在意郭毅是不是抢功劳。在乡民的父亲、兄弟和妻子感谢郭毅的时候,云蓝让梨花沟的大夫给这乡民看看。
这梨花沟的大夫约莫四五十岁年纪,面目端方,留了胡子,很符合云蓝心中古代名医的形象。因为梨花沟就他这么一个村医,村民不管有什么头疼脑热,还是跌打扭伤的,都是找他,只有他实在解决不了的大症候,才会到外边找别的大夫,因此他也算是比较有经验了。
比如像这个乡民这样被石头砸到腿的情况,他也不是第一次处理,而且比这严重的都有几次。
但是,这位姓陈的梨花沟的大夫,看了受伤的乡民的情况之后,表示已经处理得非常妥当,开了个消炎补骨的方子,没有再去动乡民的伤口。
云蓝也没觉得意外。
陈玄玉的手下的伤药,比一个乡下大夫的药,自然是好许多的。而郑虎既然在沙场上为同袍处理过外伤,显然比这位陈大夫有经验。
云蓝让衙役兵丁在旁边的林荫处铺好一片地方,将受伤的乡民小心抬过去躺着,他的一双儿女则眼中含泪,依偎在父亲身边,小声与他说着话。
也不知乡民说了什么,两个孩子都破涕为笑。
云蓝看到这温馨的场景,不由得会心而笑。
这时,乡民的家人过来,也感谢了云蓝一番。
到了吃饭休息的时候,一众征夫都过来探问受伤乡民的伤情。因为云蓝提供伙食工具,对征夫也都很好,更别说打骂,这些征夫分工合作地卖力干活,就算有点小摩擦也很快就冰消雪融,如今相互都已经熟悉了。因此有人受伤,其余人都过来关心。待听说处理得及时,以后不会留下太大的毛病,可以如常走路干活,众人都庆幸无比。
一个年纪稍长的乡民道:“谢天谢地,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但旁边另一人却道:“这也多亏了县丞大人,还有褚大小姐。换了在别的地方服役,别的官员监管,别说处理伤势了,能捡回一条命都算好的。”
这下众人都想起以往服徭役的经历或者听别人讲述的经历,深有同感,纷纷点头,一时之间,说郭毅、徐文年乃至于县衙大小官员是青天大老爷、云蓝是仙女下凡的话不绝于耳,听得云蓝都忍不住摇头,哭笑不得。
云蓝自己觉得,这不过是举手之劳,而且乡民修路出意外也是工伤,于情于理,自己让人及时医治,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至于让人过分夸赞。
但乡民却不这么认为。为什么但凡有点银子的人家,都会选择交银子免去服兵役、徭役?就是因为,每年服役而受伤乃至死亡的人屡见不鲜,有些是意外,有些是人为。倘若服徭役都像这次修路一样,就算要自备干粮和工具,但凡监工对征夫好一点,不动辄打骂,出了意外能及时救治,乡民都愿意选择服徭役,而不是像现在普遍的情况,畏徭役如吃人的恶虎。
云蓝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大衍却是唯一的一个。
而且因为大衍服徭役的情况普遍恶劣,云蓝这样的行为,自然被乡民视为大善之举,就算口中不说,心里已是万分感激。尤其是今日受伤的乡民及家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