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的极软,以公主之尊算是给了管黎颜面了,可惜的是管黎执意不肯点头。
事关孩子的一生,横竖这位长公主也奈何不得自己,得罪了便得罪了,也无甚大不了。
“殿下,妾身觉得管妃说的在理,孩子还小议亲早了些。莫若听管妃的话,让大妮与郡主做伴读,婚事得看缘分,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若是无缘强求不来的。”周家表嫂贴身跪在长公主跟前求情。
管黎眸光微闪,这个周氏倒是个有算计的人物,知道和自己闹翻了得不到好处,以退为进倒不失为一步好计。
“正是呢!太妃娘娘,您对周家知根知底,侧妃和顾家不见得知道,莫不如再缓缓。”
嫂子和侄儿媳妇求情,太妃只得顺着台阶下,叹口气道:“罢了,哀家也是白操心,一心为她孩子好,人家倒不领情。”
就心而论,太妃掂量过,顾家势力如日中天,在朝中和舒氏一族分庭抗礼。管黎又是皇帝赐婚,又是仅次于郡主的身份,这几层在身,还真不能拿管黎怎么样。
不过自己到底是婆婆,若教区区侧室欺负了,还要脸不要?
“既然是嫂子求情,哀家便饶过你,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呀!将管氏带回去禁闭一年,无哀家许可任何人不得去见管氏。”
管黎抬起头看着太妃,那表情如同看傻子一般,“母妃,府上过八月之后该进京觐见皇帝陛下,妾身若是一年不出,谁替妾身去?”
太妃被噎了下,若是别人换个人去也没事,管黎母家势大,若她不去岂不教顾家的人怀疑王府虐待他们姑娘?顾家得罪不起。
“哀家可有说什么时候让你紧闭?”太妃恼羞成怒,都道宫女儿难缠,这回算是长了见识,“先去关着,到进京解了禁足,回来继续给哀家关着。”
管黎屈膝答应,总是婆婆,当着她娘家人的面儿多少还是要给几分颜面的。
太妃安心要让管黎难堪,故意将她留下来当做下人一般使唤,管黎这些事做惯了的,也没敢抱怨,规规矩矩地在一旁伺候,让人半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到底是伺候过人的,比别的下人到底不同。”
管黎不动声色,答道:“妾身是以晚辈的身份伺候婆母和姑姐,一心一意想着让您二位舒坦了,下人不过是本分,自然不同。”
太妃闻言恨不得将自己的舌头咬下来,她讽刺管黎是下人出身,不想管黎竟然将自己拖下水:把儿媳妇当下人,那你这个做婆婆的又是什么?
太妃这里和儿媳妇斗气,她娘家嫂子都看在眼里,这对婆媳可不是内宅无知妇人,朝中局势早打听的一清二楚。从前太妃得宠,他们尚且要夹着尾巴做人,先帝崩世,周家再也不是皇亲国戚。
楚临风是亲侄不错,有舒家在,楚临风也不可能多照顾周家。
太妃提议将管氏侧妃之女云裳郡主许给自家孙儿,成那边好,楚临风和顾家势必要照拂郡主一二。若是不能,那边
以退为进巴结上管氏侧妃。
至于太妃的心意,不在周家考虑的范围。
倒不是他们瞧不上这位姑奶奶,周家送来好些个姑娘,只一个嫡出姑娘封做庶妃,却仍是不得宠,没子嗣的地位在高也没甚用,当今皇后便是例子。
若这位太妃真在王府如她说的那般风光,周家来的几个姑娘该得脸才是,一个个还都是姑娘身子,可见的王爷并不买她这位母妃的账。
其实也怪不到楚临风的头上,楚临风自小没养在太妃跟前,母子情分浅薄,虽说为了太妃吃尽苦头,不过一尽子女孝心,要他言听计从于内宅妇人怕是不能。
还没等到用晚饭的功夫,便有楚临风跟前的太监来请管黎和云裳郡主回去。
太妃的脸色不大好看,亲舅母来府上,楚临风不说过来见见,派个人来还是请他的侧妃和女儿回去,全然不把周家的人放在眼里。
王妃处听说楚临风没见周家的客人,笑道:“咱们这位太妃娘娘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王爷正经的舅家是咱们舒家,庶母的娘家如同下人一般,也亏了太妃有这么大张脸。”
跟前伺候的嬷嬷陪着笑脸道:“可不是,咱们舒家来人,就是下人王爷也亲自接待,这是贵重王妃的意思。”
王妃面色微变,哥哥来信说京城变天了,舒家已经落寞,教她在王府中小心行事,万不可在似从前骄纵,坐稳王妃的位置。
皇后八月十五之前被废,幽禁冷宫,消息还没传出京城。皇后乃是正经舒家长子嫡女,身份不同于寻常舒家女,若姑母和舒家都保不住她,只能说明,舒家已经在走下坡路。
“可顾家来人,王爷也没轻慢过,若不是因为我又何须对一个妾室忍让三分?”王妃心酸落泪,想她从前何等尊贵,除了太后皇后,哪个内命妇见了她不得恭恭敬敬地尊称翁主,谁敢与她半点委屈?
可如今,她不过是空有王妃的头衔罢了。
嬷嬷知道王妃的心思,劝慰道:“王妃也不必杞人忧天,咱们还有世子,殿下虽宠管氏,管氏只有一女,区区郡主日后是要打发出去,北地日后还是咱们的天下。”
王妃试去泪珠,慎重地点头,“不错,她管氏再得宠,一个女儿能成甚大事?我只以礼待她,安稳做我的王妃,任谁也不敢欺负到咱们的头上去。”
管黎心里不高兴,少不得楚临风陪着小心哄着。
看着男人这般,管黎心里百般不是滋味,堂堂男子,在自己跟前低声下气,做小伏低的。莫说他是王爷之尊,就是寻常男子也做不来的。
心中气消了,与楚临风说了几句贴心话。
男人早知道太妃的用意,可那位毕竟是自己的母妃,总不好当面驳了母妃的面子,少不得教管黎吃些苦头。好在管黎应付得体才没闹出乱子来。
从前太妃一心压制舒氏,那舒氏那是名门贵女,岂会将一个无权无势的太妃放在眼里,几番出言不逊,惹得太妃时常在楚临风跟前哭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