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水患
管事的答应一声,随后又说道:“小的也是这个意思,如今也不知道这雨下多久,收一些是一些。说句晦气的话,万一雨下太久,岂不是颗粒无收?这话小的也只敢在您面前说,换做别位主子,是讨打的。”
管黎也是这个意思,即便交不上租子,好歹保证不能饿死人不是?
“你这话说的很是,赶紧派人去通知庄子上要紧。”
雨差不多连着下了五六日的光景,屋里潮湿的连柜子里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家中前两日还有肉食,到后来只有吃干菜叶子。旁人还犹可,唯独老太太牙齿松动咬不动干菜,急的在屋里骂人。
府里上下人等抱怨干菜难以下咽,殊不知外头多少人在家中饿着。
雨刚停,老太太便使人过来说话:“大娘,老太太说最近伙食忒差了些,支取一二百两银子使。”
管黎正在愁着地里没有收成,粮食涨价,必定会有很多商户们取银子到外地购粮,正无计可施之际,听了这话,不由得拉下脸来:“只怕外头几万两银子等着支取,账面上如今不过一二千两银子,请老太太将就些日子,待缓过去我定会好好补偿大家。”
那丫头一撇嘴,嘟囔道:“不是还有一两千银子么?您也忒抠,就是前头大娘当家也没说少老太太一个子儿。”
“啪!”管黎将账本重重的拍在桌上,面上便覆了一层凌厉之色,嗓音提高了几分:“既然前头大娘那等好,你怎的不跟了去?贼奴才,主子跟前也有你说三道四的。若非是看在老太太面上,我定让小厮拉出去打个臭死!宝兰,你跟了她去,叫上府中的账房过去回老太太的话。”
那丫鬟含愧退下,出了院门,宝兰挽着她的手,低声劝道:“好姐姐,咱们娘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几日正急的上火,你偏偏撞上来,不骂你骂狗来?”
“罢了,今儿是几辈子老脸丢尽了。”
想她自打在老太太跟前得脸,府里上下谁敢给她脸上看?
“娘只是性子火爆些,对咱们底下人还是很好的,就比如说咱们的伙食,现在比以前可好多了。”
不单是这样,在这位主子跟前向来是恩多罚少,虽然严厉许多,但从来不亏待人的。
二人自去回老太太话不提。
却说管黎这边,刚收拾着准备出门,便有当铺和钱庄的活计过来回话,说是支取银子。水灾之后一些家底薄的会典当东西,正是赚钱的时候,钱庄那边准备着大户们随时取。
唐家虽然来往的亲友不少,但唐家作风一向吝啬,谁肯借钱?
思来想去,管黎命人到长房支取三百两银子给当铺伙计,“告诉掌柜的,价钱压压,好东西咱才收,横竖城里当铺也不止咱一家。”
钱庄那边支取十万两银子,管黎实在是无能为力了,现在就算是把唐家所有的资产买了也不见得能换十万两银子。
管黎不禁在心里把唐靖裕骂了几遍,这种人当真就该天打雷劈。
“先等等,我记得我们家还有几个粮仓,先开仓卖粮,只要百姓买到粮食,这些商户们也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取银子。”管黎想了想,对伺候在一旁的丫鬟说道:“告诉米铺那边,粮食照着原价卖,若是在咱们家存银子的,可以赊账,也可以从里头扣。”
当铺掌柜的闻言松了一口气,深深的唱了个诺,道:“还是娘想的周到,如今饥荒,粮食比银子重要,咱们抢先一步,定可以缓解危机。”
管黎颔首不语,这等拆了东墙补西墙也不是办法。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照道理说咱们存那么多粮食,现在正是赚钱的时候。”
将人打发走,管黎继续在屋里织布,但总觉得不放心,还是亲自出去看看外头到底是什么情况。
谁知道她前脚一走,后脚庄子上的佃户们便进了府里。
管事的知道当家的出去,便让一个媳妇到内宅问问上头的意见。
老太太因这些时日雨势太大,跟着二太太在佛堂祈福,便只有唐太太一个人。
唐太太听不得一声,带着丫头们到外厅会客室里,命人将佃户们带进来。
从她进唐家门起,年轻的时候家里婆婆管家,后儿子成人,又是媳妇管家。好容易等到这个机会,自然是要大展拳脚一番,好叫大伙儿刮目相看。
往日管黎在这里见男客都让人摆下屏风,将自己和人隔开。
唐太太觉得也该让底下人知道,她才是当家主母,因此让人将屏风撤了下去。
佃户们进门之后见一个中年妇人翘着二郎腿,露着一只小脚,便以为是唐家大爷才娶的新大娘,赶忙把头低着跪下去磕了个头,口里称:“小的们见过娘。”
唐太太一听知他们认错了人,不由得把眼一瞪,喝道:“什么娘!我是你们娘的娘!”
佃户们不明所以,还是管事的告诉他们:“这是府上太太了,可别浑叫。”
“罢了,罢了,和这些泥腿子说什么!”唐太太拿扇子捂着自己的口鼻,厌恶地说道,隔着老远便闻着一股子臭味。
佃户们个个垂首,你推我我推你的,最后一个年长的硬着头皮跪着上前道:“回太太的话,连日暴雨,才熟的稻子被风挂断,加上泡了这么些日子,早已发芽寸许,今年只怕是交不上租子。求太太开开恩,宽限一年,等明年收上来交双倍。”
唐太太一听,这还得了,如今府里的银子都叫唐靖裕拿着和小寡妇私奔,家里哪还有银子?若是连粮食都收不上来,这家靠什么维持下去?
“万一明年又下暴雨,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说?一年欠着一年?”唐太太一口否决,武断地道:“没有新粮,难不成你让咱们府里主子们吃陈粮?不成!必须交,一个子儿都不许少,否者交银子!”
听的众佃户不禁握起了拳头,怒瞪着唐太太,他们想活下去只能靠那些发了芽的稻米,种地的人一年到头能赚上一二两银子就不错了,哪里有闲钱交租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