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清虽做了九年的太子,可是对于宫中的事也只是暗地里打听。眼下要是立马回答出来,不就等于变相告诉李修远,自己一直在关注朝中之事吗?那样就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想到此处,即便心中有了主意,也没有抢先开口。
李幼元是个直爽的人,一听此话,不由道:“这帮大臣,一说到拨银子就比谁都积极。可是这十万两就算放出去了,又能救出几个灾民?还不是一层层被那帮贪官给吃了。”
李修远点了点头:“老五此话不假,那你有什么好主意?”
李幼元挠了挠头,“儿臣哪里有什么好主意,三哥不是太子吗,你还是问三哥吧。”
李修远的目光又落到了李幼清身上,“你觉得此事应该怎么做?”
李幼清拱手道:“回父皇的话,江南那边一到春天便会水患,此事也不是头一遭了。每每拨银子,不仅只会造成国库虚耗,还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事。”
李修远道:“朕曾经派人去治理水患,大兴水利,可是其结果并不奏效。”
李幼清道:“治理水患是一方面,江南那边农田多,一旦遭遇水患,这百姓们的衣食也堪忧。所以儿臣以为应当从两处下手。”
李修远顿时来了兴趣,可是梁芳却急急走来,于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他皱了皱眉,便道:“这样,下午的时候你们二人各自将自己的办法说与朕听,到时再与朕商量。你们现在就先退下吧。”
李幼元听得此话,如释重负一般,与李幼清一起作揖之后便急急走出书房。二人一同穿过九曲回廊,却忽见奉天殿的一角。
李幼元道:“三哥,你说小时候吧,看到奉天殿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像是一座塔。可是现在我长高了,甚至比你还要高一点,可我还是觉得它依然像一座塔。”
对于李幼清来说,皇室的亲情最为难得。对于这几个弟弟,他也是打心眼里喜欢的。他温和一笑:“也许等你再高一点的时候就能看到它的全貌了。”
再高一点的时候?
李幼元道:“那是不是等我坐到父皇那个位置之后就能看到它的全貌了?”
他此话一出,李幼清心中一惊,可是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李幼元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立马跪地道:“三哥,是阿元不懂事,一时嘴快,说错了话………我绝对没有想法要和三哥争夺皇位的。”
李幼清挤出一个笑容,将他扶起了起来,“就当你童言无忌。只是在孤面前尚可如此,若是在别人面前也如此冒失,被有心人听去,你可少不了麻烦。”
李幼元“啪啪”打了自己两个嘴巴子,嘿嘿笑道:“三哥对我是最好的,所以我就知道您一定不会和我计较。至于别人,我才懒得搭理呢。”
李幼清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心里只想着这水患之事该派什么人去做比较妥帖。想来朝中之事还是应该先回去问问太傅才能知道答案。
云忠贤拱了拱手道:“太子,太傅还在东宫等候。”
李幼清道:“那既是如此,我们就先回宫去。”
李幼元道:“那三哥你慢走,我就先去玩去啦!”说着他便跑开了。到底才十五岁,还是孩子心性,成天只知道玩耍。可是他心里却还是惦记着李幼清所说那句话。
‘再高一点的时候……’
云忠贤道:“恕属下多嘴,五皇子看上去虽无争储之心,可是端妃却……”
李幼清道:“这些我知道,可是现在我们羽翼尚未丰满,也只有借助与阿元的关系暂时牵制端妃。何况端妃还有万宁儿看着,对我们东宫暂时无法构成威胁。”
云忠贤道:“那如果……如果您继承大统之后将会如何对待……”
李幼清道:“他们都是我的兄弟,我一个也不想伤害。”
转眼二人已回到东宫,这些大殿的内柱都是由多根红色巨柱支撑着,每个柱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分外壮观。
周太后因关心李幼清前些日子所受的伤。因而每日都会派人专门送来补品补药。锦儿已经端着药在正殿等候了,因周太后只相信锦儿,因此特意让她将食盒提来。
“锦儿给太子殿下问安了,太后因春天到了,所旧疾又犯。故不能亲自来看你,可是她老人家却时时惦念您。”
李幼清道:“本应我亲自去给皇祖母请安,无奈……”
“太后明白的,锦儿也明白的,这食盒就放下了,锦儿也要回去复命了。”说罢,她又福了福身,这才离去。
李幼清道:“走吧,我们去见太傅。”
云忠贤却一脸尴尬,“方才是属下撒谎。”
李幼清闻言,立马便知是什么意思。不由笑道:“你倒是学的越来越狡猾了。”
云忠贤道:“都是太子教导的好。”
“听你这意思是我很狡猾?”李幼清哭笑不得。
云忠贤便也不再说话,像是默认似的。李幼清颇觉无语,可也因此觉得轻松了几分。田福从屋里出来,毕恭毕敬道:“郎君回来了,贾太傅让您一回来就去书房找他。”
李幼清一脸狐疑的看向云忠贤,云忠贤懵懵的摇头:“殿下,此事与属下无关。”
李幼清笑了笑:“走吧。”
说着,便与田福、云忠贤二人一道往书房走去。贾太傅正在翻阅以往李幼清所写的诗词。字迹娟秀,却又有股英气,是不可多得的好字。
李幼清躬身施礼道:“太傅。”
贾太傅收回心神,也同样躬身施礼:“哈,是太子来了,老臣都已听说了。太子您现在作何打算?”
李幼清道:“太傅自幼教我学识,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第二个父亲一般。此事也是我一震名声的时候,可是我又怕……”
贾太傅捏了捏胡须,“成为别人眼里的威胁?其实这储位之争,只要你一天是太子,不管你争不争,在别人眼里你始终都是一个隐患一个威胁。”
李幼清默然良久,贾太傅又道:“太子心中可有良策?”
“其实吾心中已有良策,苦于没有适当的人选。”
贾太傅想了想道:“太子也可以借机培养自己的势力,并且还能不动声色。据老臣所知,那工部的陈真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为人忠厚,可以利用。”
李幼清闻言,不住点头:“既是太傅提名的人选,总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