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这个词,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个缺乏智慧的贬义词。
但只有对事物研究到一定精细程度,才会发现,万物的出现和发展真的是从没有到有的过程。
宇宙从无到有,生命从无到有,进化从无到有,一切事物都是从无开始!
微观上的无,经过漫长的演化史,最终发展成为宏观上的有。
此谓无中生有!
这个词也恰恰是真正意义而言的广义粒子进化论的核心!
这是一条真正的格物之理!并非无稽之谈!它值得被人们正确认识!
就宇宙发展而言,或许每一个词汇的产生都有其特定解释和意义所在。
因此每个词汇都值得深思和尊重。
“那所谓阴阳二气到底是什么?”
我的脑海再度陷入了沉思。
最近小半个月的时间,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为了不被厥天奇麻烦,我最后还是同意了厥家的下一任族主之位。
在通知厥天奇不要来打扰我之后,我便把自己彻底禁足。
这十几天中,厥家六书里边的内容如饥似渴的被我吸收了个大概。
看完这就本书涉及的理论和知识后,我才暗自庆幸遇到了厥清子,也庆幸来到了厥家。
厥家六书理论和思想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
不仅涉及到了很多和我衍道极其吻合的理论,而且还深究了很多之前被我一闪而逝的想法!
不仅如此,厥家六书还提到了很多全新的知识见解和哲学内容!
尤其《方向导论》一书之才识无双,思维博远,真可谓将思想应用化!成功建立成了一门推理应用学科!
我的衍道体系与之相比虽然同样不弱,但从底蕴方面来比,确确实实不如厥家深远。
用小半个月的时间粗略的浏览一遍厥家六书,是我的计划。
之所以粗略读而不去细读,是因为只是想其中某些想法让我有印象就够了。
如果细读,那就会被厥家六书主导,失去了自己的思维。
对我这样的人来说,需要做的永远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吸收我需要吸收的灵感,然后自己创造!
虽然我目前还有一些厥家六书中的高深理论没能及时理解,不过我并不打算在这段时间去琢磨这些。
我目前的目标很简单,就简简单单的以我的思维去理解了《粒子与科技论》中的第一句话就可以了。
“何谓阴阳二气?为何阴阳二气相融,万物在其中可以发展。”
我不断的低头沉思着。
“阴阳代表相反,同时也是对称思想的体现。”
“阴代表宇宙之中的黑暗,暗子?”
暗子这个词首次突兀的冒出在我的脑海里。
“阳代表热和光,那或许是宇宙中存在恒星或者能量辐射很强的地方。”
若是只相对人这种生物而言,那它的产物该是光子才有意义,因为其他射线环境之下,人是无法长久存活的。
这么说来,对人的生命而言,阴阳二气指的便是暗子和光子!
试想一下,人如果每天不接受光子给予的热能量,也即将太阳替换为等质量的黑暗星球,地球必将一片黑暗,人类也无法生存。
所以人类生存必须要接受光子给予能量。
再试想,如果地球没有黑暗,人一直处于吸收光子的状态,正如人一直站在太阳底下,时间久了就会出现眩晕等情况。
可见人也不能过度吸收光子,那用阴阳二气理论来解释的话,也即需要暗子的冷能量来中和光子的热能量。
只有二者达到平衡,人才可以正常相对持久的生存下去。
但为什么人的寿命在宇宙间如此短暂?
说明这种平衡并不是真正的平衡,除去外界非自然因素影响之外,只要辐射的光子数和暗子数的能量值达到某种平衡,人的寿命才可能达到最大值!
也就是说,可能在地球生命的发展史中,还真有可能存在过寿命特别长的人过。
只不过这种较长寿命,一方面是因为太阳系和地球距离、光照强度导致,另一方面也与当时人所处的环境有关。
那阴阳二气若是放在广义的宇宙环境下,又该是什么?
如今科技所提出的正物质和反物质?
这种解释不管对错,都依旧不是事情的本质!
自古以来,东西方哲学就一直针对物质是否可以无限细分下去意见不同。
东方以华夏哲学为代表,大都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细分下去的。
而西方各国哲学家认为物质可以细分到底!
当他们激动的发现了原子之后,向世界公布了物质可以细分完,原子就是最小的!
可惜后来又有人证明了原子还是有更细小结构的,分为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都分为质子和中子。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
……
无论多么高级的文明程度,科技的力量程度一定是有限的,过度想要研究清楚更深的东西,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是置于整个国家甚至星球于险地的危险举动!
六十亿年前人类先进文明的毁灭就是一个血淋淋的粒子。
无论哪个角度,一味追求极致,必定殆多利少。
厥家文化之所以能传承下来,那应该归功于当时的科技力量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毁掉地球的地步。
任何事物的追求都要有规划,并且合理,才能让自身长久存在。
“中庸之道,不仅是做人之道,而且是粒子之道。”
阴阳二气相融,冲以为和,万物才开始相生。
可见古人之思想远超今人不知几何!
亏今人不知哪里来的优越感,遇到个小事,总会发出惊叹:“咦,古人怎么连这个都知道,真聪明啊。”
殊不知古人看到此种场景只会淡淡一笑:“竖子无知,似南蛮夷越。”
如今科技发展,很多人成了上班族,也有人浪荡于城市的纸醉金迷。
多少上一辈的手艺没有得到传承,科技是在发展,人的基本创造能力却在丧失。
这是一种可悲可怕。
若是将来某一天,科技崩塌,人类将没有能力再自己生存下去。
“唉。”
恍惚之间,思维已经飘远,这或许不是我该担心的。
我只是个寻常人,何必学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