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私下活动
作者:志城      更新:2019-07-29 22:12      字数:3072

第两百四十二章私下活动

“业明兄。你怎么来了?”

徐业明如此突兀地出现在颜辅廷和孟可均面前,事前一封书信也没有,不用问,必定是出了大事。

徐业明从口袋里掏出他俩的通关凭证:苏州府吴县粮秣督办。

“这事怎么回事?”上面写的是陆绍的名字,颜孟两人更加疑惑了,赶紧把徐业明拉到角落里问话。

“辅廷兄。可均兄。小弟从扬州马不停蹄赶过来,此事说来话长。”徐业明把陆绍带领护卫队员押运苏州府粮秣去徐州大营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他们。

“北国声东击西!”颜辅廷和孟可均两人听得一头雾水,徐业明让他俩找一份地图,看着地图解说起来就清晰了。

国子监的图书馆里面当然有帝国地图,不过地图在东楼,颜孟二人不光没资格进去,就是进去了也没资格查阅。

徐业明在唐东家那里见过比较粗糙的简易商业地图,他灵机一动拿起颜辅廷的纸笔简单地画了几个要点:洛阳、郑州、开封、许昌、商丘、徐州还有丰县、沛县、微山湖、薛城、枣庄、峄城、台儿庄和邳县,最后把徐州和邳县之间的大运河画上。

他指着简易地图把陆绍的分析告诉他俩,两人听了依旧是一知半解,也难怪,这种军事战略,可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不管理解不理解,陆绍交代的事可得用心办。

徐业明掏出前晚住宿时写好的文稿,让颜辅廷和孟可均设法召集志同道合的学子,一起签名之后呈上去。

“业明兄。你们不知道国子监的情况,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颜辅廷解释说,国子监有明文规定,在读学子可以议论朝政时事,也可以上书发表意见言论,唯独不准妄议军事。

“朝廷是怕学子们纸上谈兵,最终误了大事。”孟可均插话解释。

徐业明一听急了:“辅廷兄。可均兄。说实话我也不懂军事,可是我相信陆绍,他不会看错,这一点你们应该很清楚。”

颜辅廷和孟可均听了对看一眼点点头,颜辅廷表示邀请志同道合的学子联合起来上书,那是犯了朝廷大忌,这种事,到头来不管你有没有功劳,结果就是吃挂落儿。

“那可怎么办?”

“咱们回去商量。”

三人回到宿舍区,徐业明一看住宿也是分等级的,正式入学的学子两人一间房,游学学子四人一间房,不过屋子宽敞明亮,住四个人不显得拥挤。

“我认为陆绍兄的分析没错,北国一向是突击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回与我们在峄城搞拉锯战,确实不对劲。”

“可是咱们连正式学子都算不上,这事插不上手啊。”孟可均皱着眉头说。

颜辅廷看了看两人说:“要不找咱们苏州籍的官员试试,只是没有在兵部当差的人,怕人家也难办。”

“那就试试。”徐业明没想着往后要到应天府厮混拉得下面子。

颜辅廷和孟可均来了之后按着苏州府在京城官员的名册,挨个上门拜见过,不是国子监的正式学子自己也觉得底气不足,遇上热情些的留下吃个饭,大多数客客气气的说一盏茶了事。

把舒培元带到附近的旅店住下,三人先去了两位留饭的官员家里,一个是工部的主事,一个是刑部的员外郎。

先拜访的是鲍主事家,距离国子监三里地左右,一条挺幽静的小街,有两个院落的院子,徐业明一看就知道鲍主事混得不错。

他们到的时候鲍主事还没有回来,家里的帮佣见过颜辅廷和孟可均,热情地请三人入内去厢房等候。

申时二刻鲍主事回到家,只见他圆圆的脑袋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身体圆圆的脸,见人面带三分笑,他没有一般京官的臭架子挺好客,见了颜辅廷他们一番寒暄之后请三人去会客室谈事,因为后面还有几个官员要去拜访,徐业明只得开门见山说事。

鲍主事一听皱起了眉头,捻着胡须久久不说话。

沉默了一阵,鲍主事坦言妄论军事即便是在本部也是非常忌讳的事,不论北方战胜还是战败,可以上书说话的是都察院的御史,只不过现如今都察院没有苏州府籍贯的官员,这件事比较难办。

“鲍学长。万一北国真的使出连环的声东击西计谋,徐州大营可就危急啦。”

“业明老弟,不是我不帮忙,朝廷有朝廷的规矩。你看这样成不成,我拼着挨训斥直接去找尚书大人进言,尚书大人要是把我轰出来,那就半点儿办法也没有了,要是尚书大人听得进一言半语,估计也就是私下里探讨,公开场合是不会提及半个字的。”

“谢谢鲍学长。”徐业明起身鞠躬。

“咱们都是吴县乡邻,叶明老弟不用客气。”鲍主事摆摆手。

徐业明三人想告辞再去跑跑别的人家,被鲍主事拦下了。

“你们啊,幸亏这事遇到我,不然会闯祸的。我这里能成那当然好,要是不成,你们也别再白费劲了,反正这事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鲍主事的家院落不大,可是里外的建筑摆设颇有点精致的味道,徐业明坐在大厅,等待上菜的工夫打量着厅堂院子。

鲍主事见了拍拍他的肩膀说:“怎么样,以为我是个贪官吧,告诉你,在咱们工部,我这样也就是个大路货,不与同僚和光同尘是混不下去的。”

“鲍学长快人快语,业明惭愧。”徐业明心里的确是这么想的,他见鲍主事说话爽快,也不想遮遮掩掩的。

鲍主事明显对徐业明抱有好感,说他做事说话爽快,往后有空多来家里坐坐。

开席之后,四个人其实没多少心思吃饭,席间鲍主事详细询问了那天陆绍和唐东家见面的全部过程,待听得陆绍仅仅凭着几处不寻常就得出了如此结论,而且胸中还装有中原地图,那就更惊讶了。

“你们这个陆会长不是一般人啊。”鲍主事摇摇头说。

颜辅廷点点头:“我们钓鱼学社和联合商号,几乎就是陆绍兄一手做起来的,他的脑袋里似乎永远装着办法。”

“嗯。对了业明老弟,陆绍有没有说破解的办法?”听颜辅廷如此赞扬陆绍,鲍主事心里一动随口问了出来。

徐业明摇摇头“当时走得匆忙来不及问,到了船上我才想起来这事。”说着徐业明眯着眼睛想了一会说:“不对,我感觉他是有办法的,可陆绍兄为什么不一起交代呢?”

颜辅廷他们想不明白,可是鲍主事心里明镜儿似的。

钓鱼学社和联合商号的事,家里的来信多次对他说起过,尤其是会长陆绍,特意说了一些他的事,令鲍主事疑惑的是,一个才十六七岁的少年郎,怎么有时候做事比老狐狸还要老练?

战争的事他不宜出面,这回本着结善缘的心思帮一把,没想到陆绍还留有后手,真的是后生可畏啊。

从鲍主事家出来后,徐业明拉住颜辅廷和孟可均,对陆绍交代的事咱们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再去员外郎家里碰碰运气。

这一带是京城中下级别官员的聚居区,员外郎就在隔壁的一条小街上,三人到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家人倒是很客气,说员外郎今天衙门里有事会晚一些回来,把徐业明他们请进会客室等候。

等了大半个时辰,快到戌时员外郎才回家,一看三个家乡学子在等自己,知道他们有要事,员外郎还以为是哪家遇上了大官司呢,想想没有苏州府的公文。

坐下一谈,员外郎听得头都痛了,刑部的人插手军事,那得多忌讳啊。

颜孟两人有考进国子监的可能,钓鱼学社在苏州府声势浩大,乡里乡亲的不好直接拒绝,不过员外郎也不想做出头鸟。

他想了想说,自己会私下去拜见座师,把事情禀报上去,至于座师如何看法、会不会有下一步的动作,员外郎表示自己只能做到这一步,其余的无能为力。

告辞出来,三人拐上大街默默往回走,得了两个模棱两可的应承,热情的官员尚且如此,别的可想而知,颜辅廷他们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陆绍兄有没有别的交代?”孟可均问。

“没有了。不过他最后说了一句,让我在应天府等消息。”

“嗯。”孟可均和颜辅廷对看一眼:“业明兄。你就在旅店住下等等回音吧,白天来国子监与我们一起看书,想来陆绍兄回程的时候会派人过来通知咱们。”

徐业明点点头:“也只有这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