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民众的觉悟
“要是真有人想冒充呢?”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他俩讨论的当口,跑回来汇报的学子、路过的街坊、跟过来看热闹的街坊,不知不觉已经有十多个人了,陆绍对着大家说开了。
这首先说明钓鱼学社的募捐活动深入人心,同时也说明府城街坊们支持爱心、善心的活动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既然主流是肯定的,那么对于这些旁枝末节问题没必要纠缠不清。
“有人想要回执,在无法证实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得给他们。”陆绍肯定地说。
道理就在于否定与肯定。
否定一个,接下来也可以否定千千万万个,与此相反,肯定一位,接下来就能肯定千千万万的街坊。
因为在鼓励街坊们拥有爱心、献出善心与否定他们拥有爱心、献出爱心,这两者之间会造成截然相反的社会效应。
作个扩展。
法官判决一位搀扶倒地老人的街坊是否有责任、是否应该担负责任,在双方都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之下,该如何判决?
选择就两个:是与否。
法官判决搀扶倒地老人的街坊得担负责任,那全社会就乱套了,往后你看到大马路上、小街角落有个老人昏倒在地上、摔倒在地上,还有人敢去搀扶吗???
谁也不敢!
这位法官难道是狗娘养的!
他没有父母、他没有爷爷奶奶、没有外公外婆,若有的话,他就能肯定他们不会有一天也摔倒在马路上没有街坊敢于上前搀扶,他就不怕即便有个愣头青想上前做善事,也会被担惊受怕的街坊大妈给拦住:
小伙子、小姑娘,千万不要冲动,法官会判决做善事献爱心担责赔钱,你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可都是血汗钱。
显而易见,否定的判决会造就一个奇葩、邪恶的社会。
其实街坊们大体就三类人:时常有爱心的好人,无所谓的普通人,坏人。
遇上无助的老弱病残,就是普通人,只要不是太麻烦的力所能及,绝大多数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即便是大伙眼里的坏人,偶尔也会良心发现,这就是性本善。
法官与它背靠的势力判决街坊搀扶老人担责,它们凭什么,它们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社会的???
大概就是:这社会肯定没有好心人,也没有拥有良知的普通人,更没有良心发现的坏人。
在它们眼里,这是一个邪恶人漫天的社会。
在一个邪恶人漫天的国度,它们又是什么,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
“太可怕了,不会有那样的国度存在吧?”陆绍说完几位街坊自言自语道。
“街坊们。学子学妹们。只要我们人人拿出善意、献出爱心,我们的国家将充满友爱、令宵小消声灭迹。”募捐活动大获成功,陆绍顺势把钓鱼学社的视野提到更高的社会角度上来。
陆绍离开前让小慧派出两位学子去通知其余各组,凡是有街坊回来补回执的,不管有没有证据,一律开单;只是有一点得注意,回执必须要有两个人的签名。
人多了,暧昧早飞没了,陆绍悻悻然回到钓鱼学社,一看铁将军把人,一个都没回来呢,等到未时三刻,一个最令他意想不到的小组第一个完成募捐赶回来。
马玉颜小组。
募集的大洋、铜元和铜钱仅仅只装了一个挎包,还没装满,陆绍见了心里倍儿凉:‘靠。这最多也就一两百个大洋,里面要是铜元、铜钱占了一半,跑腿钱都不够啊,这回募捐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吧。’
心里凉飕飕的表面上还得神态自若,语气亲切。
“诸君辛苦,陆绍已经准备好了茶水。”陆绍鞠躬致谢。
马玉颜笑着摆摆小手:“陆会长。不用啦,一整天我们茶水就没断过,还有点心,大家肚子都快要吃饱了。”
“嗯?”
马玉颜他们解释说,那边的街坊特客气,有的亲自送茶送点心,有的则吩咐帮佣家丁送过来,还有更好心的,竟然准备做一桌大餐犒劳学子学妹。
‘唉。难怪有角色指责小哥我为富不仁,这不是瞒天过海忽悠人嘛,光爱心在嘴巴上了,看傻丫头那开心自得劲儿。’前世这类事儿看得太多,陆绍瞄了一眼那个挎包腹诽不已。
马玉颜真的很开心,完全没觉察到陆绍的小心思,她从另一个挎包里掏出账本捧到陆绍面前说:“陆会长。猜猜我们募集到多少资金?”
陆绍安慰道:“马学妹。募集多少资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参与了一个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而你,从中学到了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诸君学到了与人打类似交道的经验,这才是我们钓鱼学社收获的最大财富。”
‘陆会长的觉悟就是高,我怎么就只盯着铜钱打转呢。’马玉颜和学子们用崇拜的眼神看着陆绍。
废话少说,这么多人出去募捐,等会回来的人多了还不得把这院子挤爆,趁人少赶紧盘账。
大槐树下,陆绍查验账本,马玉颜清点今天的收获,陆绍看着看着觉得不对劲,有一户姓颜的人家捐了整整一百个大洋,还有一户人家捐了五十个大洋,里面捐二三十的也有不少,可是就马玉颜这挎包,就算装的全是大洋,两百个撑死了,问题是陆绍只翻看了几页。
实在看不下去了,陆绍抬头朝对面的马玉颜看去,这一看他被雷到了,人家马姑娘正笑眯眯哗啦哗啦数着钱庄的银票呢。
‘看走眼了,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戏。’陆绍回想自己前面说的话,想想大概没什么破绽,那就蒙混过去吧。
聚集资金有几个方面一定要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金额是多少,其中有名有姓者捐了多少,没留下姓名、没拿回执的有多少,回头补要回执的有多少。
陆绍把帐盘算到一半,对面马玉颜姑娘早清点完毕,正笑盈盈看着陆绍翻账本呢,最终盘算出来的金额,就是亲自收钱的马玉颜也被震惊了。
共计金额整整两千六百二十三个大洋,八个铜元,三个铜钱。
这加上分司衙门的一千大洋,还有苏州商会的一千大洋,陆绍手握小五千大洋,除了那些高门大户,他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了。
陆绍盘账的时候发觉马玉颜他们募集的捐款,绝大部分都是有名有姓的,只有一百多大洋没有发出回执,心想这府城街坊挺实在,做好事留名声。
哪知道马玉颜告诉他,他们是毫不客气上人家家里去募捐,那边的街坊有接近一半不肯说自家姓名的,马玉颜他们是询问了旁边的街坊,才给登记、写回执的。
有件事一开始还没觉察到,后来才发觉挺有意思的。
在同一条小街,当他们向邻居询问捐款人家的姓名时,绝大多数邻居会悄悄问一声隔壁邻居的捐款数额,然后,就是再收到一笔不少于前面那户人家的捐款。
“马姑娘。你们这法子绝了,难怪能募集到两千六百多大洋,陆绍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我们是走了两条街无意中琢磨出来的,要是一开始就这么做,恐怕得突破三千银元。”
“这就是从事实际工作才能得到和领悟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就能这样,说实话我很满意。”这成绩陆绍要是敢不满意,估计女子学堂的训导会把他叫去洗脑。
第二个赶回来的是徐业明徐学子,这家伙的脸色可不怎么好。
昨天分配任务的时候,陆绍把府城的贫困区域交给了徐业明小组,徐业明拍拍胸脯表示没问题,照样扫大街。
实际情况是,这家伙带着学妹们才走了一条半小街就撤退了。
府城西北城区靠近北大街北端那一块区域,街坊们主要都是些打短工的,这日子本就过得紧巴巴的,本就是钓鱼学社往后救助的主要区域,哪有什么闲钱捐助。
但街坊们不含糊。
你两个铜钱、我三个铜钱,你一个铜元、我一个铜元两个铜钱…………
徐业明感觉自己就像是贪官在刮地皮,吸穷苦百姓的鲜血,有几个学妹看着街坊们自己走过来主动捐几个铜钱,感动的都哭了。
因此,才扫了一条半小街的徐学子带着手下学妹赶紧拔脚开溜,去别的区域打游击,都是为爱心服务嘛,哪能分区域彼此呢。
也因此,徐学子这一组当不讲信誉山大王的事儿最多,屡次拦截到已经奉献了爱心的街坊,好在徐业明事先估计到了交代下去,学妹们对人诚恳,处理得还算灵活。
到申时二刻,除了梅子姑娘和陈淑蓉姑娘,还有那三位府学学子,其余小组全部回来了,募捐情况令人振奋,不过盘点了马玉颜小组的募捐情况之后,陆绍考虑了一会,事先下了一条命令,各小组不准互相打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