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却越来越感到迷茫。
小的时候,觉得等自己长大了,就可以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了。小的时候,家里穷,健民的愿望就是随时都能吃上干脆面,还有辣条,这也许是那个年代很多人的愿望,因为得不到所以渴望。
等随时都可以吃上零食的时候,却没有了当时的心情,人就像是一条狗,始终在追逐眼前的一块肉,却怎么也追不上。
社会前进的动力就是人们永不满足的一颗心,有人说那是野心,也有人说是追求,还有人说那是梦想。
梦想是一件很私人的东西,它只属于自己,没有实现的时候不要说出来,因为在自己看来价值千金,在别人眼里也许就像是路边的石头。
生活是做出来的,有人把事情分成轻重缓急四种。
学生在学校,最大的考验就是考试。
试卷发下来,浏览一遍,自己会的就答上,不会的就空着,模棱两可的就标出来。做完整张试卷,剩余时间检查自己会的,不会的根本不用花时间考虑。
对于学生来讲,自己会的就是最重要的,也是当务之急的。而不会的就是最轻的,最不用急的。
但是往往,学生把事情弄反了,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自己最没把握的事情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追根结底,还是思想的问题。
一个人有一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那就是坚持。
落魄的时候就像看书,老人说书上有黄金屋。有一本书讲的是犹太的智慧,其实看完之后,就是吃吃喝喝,家长里短,没有一夜暴富的秘诀。
一个人内心有一个信仰,坚持一天是普通人,坚持一年是中等人,坚持一辈子是人上人。
智慧不是看几本书,走几里路就能生出来的,是一件事儿磨阿磨阿,到了时候,量变引起的质变,看似是由外而生的,其实是从内产生的。
所有的事情儿都像太极一样,平缓前进的,就好比从地球的一头儿到另一头儿,看似是个急转弯,真正去走的时候,都是一步一步慢慢转变的。
自然,不论做人还是做事儿,只有做到自然,才能功成。
家长今天刚跟孩子沟通完了,明天就骂上了,就像佛学上说的,积攒了一星期的福业,一顿气就没了。老师今天刚鼓励了自己的学生要好好考,不要担心考试成绩的好坏。考试一结束,就单独找学生谈话,开家长会,说这个那个。学生头一学期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开学全都忘了。
孟母三迁为的就是能够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理想的环境,什么是理想的环境,就是身边的人和事儿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为什么一个越成功的家庭教育出孩子越厉害,除了物质条件的客观原因,更多的是一个环境对人的影响。
花大力气去找这么一个环境,不如自己去营造这样一个环境。
首先就是要从自身做起,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时间长了就会感染身边的人,久而久之,到哪里都是最好的环境。
在生活中,天才也许会夭折,但是一个拥有坚定信念的人,就不会轻易的被淘汰。
所谓的天才都是因势成人,因为能够比别人更好的掌握事情的趋势,走在了别人的前面。但是一个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无论身边发生怎样的事情儿,都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守住自己的本心。天才有时候会走下坡路,但是后者却越走越顺。
健民曾经不理解大爷为什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肯放手。直到很多年后,看着千千万万的人在做着平凡的事儿,过着平凡的日子,才有所悟。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出色,自己的生活太过平淡,但是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许一个平凡的人在另外的人眼中,就是生活的强者。
小孩子到哪里都能够讨人喜欢,为什么?因为小孩子看谁都比自己强。
做事先做人,要成事儿先成人。
太多的人在没有实现梦想的时候就把自己摆在了相应的位置上,结果屁股还没捂热就被赶下台了。
学生要学的不是考试成绩,是做人,这才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儿。
老人经常跟自己的孩子说,不要东奔西跑的,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如果真有本事儿,就从自己的根处发出芽来。
虽然现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许学了一门专业,小的城市没有相应的工作,但如果把这个“根”理解成自己的为人的话,是不是就没有了地域的限制。
一个学生回家能够主动帮助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儿,而不是没头没脑的疯,这就是知道感恩,当然不是做做样子,不是因为别人要求这样做,而是从思想深处真正的意识到才行。
一个学生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在生活中不是跟别人攀比,而是主动利用自己所学,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这就是创新。
一个学生能够在假期先把功课做好再出去玩,就是懂得轻重缓急,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是最重要的,这是比任何物质的奖励都珍贵的。在农村,经常看到一些家庭,满墙都是自己孩子的奖状,这比从田里回来吃大鱼大肉都有营养。
有句话讲,一个人能够承受多大的委屈,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有的皇帝在征途中离家出走,看着亲人倒在自己眼前,有人说不要只看到别人的辉煌,背后都是交错的伤疤。
心剑过了心境石就是天锤。
灵石就是要把自己天锤底下。
能感受到的就是彻骨的疼痛。
能听到的就是叮叮当当的敲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