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固然复杂,而载人宇宙飞船确实也稍微要简单一些,但这绝不代表载人飞船真的会简单到哪里。
光是环控系统,实际就足以让人焦头烂额了,纵然epat有几位经验丰富的载人航天工程师,但这依旧不够。
好在公司目前不缺资金,该招人就招,决不能犹豫。而确定要去拿安萨里x大奖之后,全体上下,所有人都兴致高昂。
与此同时,由于章昭中途修改研究方向,那么公司的技术团队自然也会做出调整,首当其冲的,还是小型运载火箭研发。
搁半年之前,公司的计划是一款1.2米直径,九发并联,主要用于打500kg以下leo低轨立方星产品的小型运载火箭。
可现在情况有变,立方星多星上面级研发项目会花落谁家还不明晰,考虑到公司并不一定能够打通整个立方星发射入轨业务的全产业链,那暂就时让它放缓为好。
至于nasa那边拿到的液氧甲烷火箭可行性演示项目,那更不用说。
反正这项目的要求只是打一发液氧甲烷火箭而已,几乎也没有什么难度,马上法拉第-甲烷发动机定型,到时候拿一台发动机装上电子号火箭,稍微修改一下推进剂储箱就行了。
作为科研演示项目,只要火箭能在飞行中能够突破卡门线,那这差不多也就行了。
这次的低温推进剂液氧/甲烷火箭,从本质上说,压根儿就不是冲着技术研发去的。
也正是因此,赶紧把之前研发小型运载火箭的团队抽出来,转而是投入到3.7米直径的“n-max”载人航天器研发工作当中。
是的,这次载人航天项目虽然被epat员工在内部戏称为“日天”计划,但那终究只是戏称,有关书面说法,公司还依旧搞的很正规,在充分征询了各方意见之后,最后得到了“n-max”这个代号。
寓意不言自明,这就是单纯地想要纪念远在天国的n-1火箭!
————
项目启动后,公司明显比往日更加忙碌起来。
即便是平日只负责财务工作的纪源,在“n-max”计划开始之后,那也都是主动地选择留下来自愿加班,毕竟人家也是航空航天专业的项目工程师,完全懂技术好吗?
泡在研发测试中心里面,长发束成一团,活脱脱就是个专业航天工程师。
而且最可怕的是,人家还真不是花拳绣腿,工作当中,甚至还发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关于安全防范措施。
“理论上来说,n-max的动力储备非常充裕,可以保证三台发动机坏掉之后依旧还能够继续执行原定任务。但问题是,在发动机故障之后,真的只是熄火坏掉吗?”
火箭发动机出现故障,一般都是什么情况?
毫无疑问,普遍都是些燃料输送系统的阀门故障、管路破裂,又或者是涡轮泵空穴、爆炸,反正这些都属于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老大难。
而一旦发生这类故障.......
甚至都不需要用脑子去想,在很大概率上来说,最终结果都只有爆炸一条路,其它的可能性太小!
“如果发动机爆炸,那大家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保证爆炸所产生的冲击不会影响到相邻其它发动机?反正在我看来,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算推力储备发动机再多,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
问题一出,整个设计团队的工作都停了下来,因为这话完全有道理啊。
火箭发动机出故障,很大几率都是直接炸机,在这种情况下,到底如何保证火箭的安全,这显然才是头等大事儿。
派罗斯.罗德没有说话,负责舰体研制的刘航学同样也眉头紧锁,甚至连章昭也都.....
五分钟之后,负责推进系统研制的汉米顿开口了,毕竟纪源方才提到的问题都属于火箭推进系统故障,现在也就只能是他汉米顿来负责给出方案。
那么,有解决方案吗?
站起来,几乎是拍着胸口保证到:“法拉第-甲烷发动机的结构很简单,在可靠性方面,它显然是能够有所保证。当然,如果确实发生了上面说的那些故障,那根据我们最近半年研究表明,大规模继发性爆炸的可能性很小!”
话说完,随后从自己在隔壁的办公桌上翻出一份打印文件。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部门分析液氧/甲烷燃料时候所留下的部分资料,关于甲烷燃料点火,这其实一直都是困扰着我们整个研发团队很久了,比起煤油燃料而言,甲烷想要完成点火,实际是非常困难。现在即便阀门、管路泄露,在没有专门的点火装置点火提前下,火箭也不可能爆炸!”
果然嘛,还是专业人士才能解决专业问题,听这样一说,众人脸上瞬间又轻松了许多。
基于同样的道理,继续来探讨涡轮泵爆炸,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并不严重,至少是没有纪源所担心那样。
汉米顿:“其实我们也做过相关研究,要说法拉第-甲烷火箭发动机在涡轮泵上面出问题的可能性,其实并不算大!”
要问为什么不大,那这又要说起法拉第-甲烷的独特设计了~~~
详解:“我们是采用电机带动涡轮方案,这就不存在燃气泵这个安全隐患!加上原始设计方案中也没有预燃室,那么总体来说,除了火箭燃烧室部分有可能爆炸,其它地方压根儿就看不到明火~~~~”
考虑到液态甲烷燃料本身就不容易被点燃,回头再说法拉第-甲烷发动机,这玩意儿会发生的爆炸可能,其实就已经是很小了。
唯一还需要担心的问题,在汉米顿看来,还应该是电动涡轮的动力来源:
锂电池动力组!
都不用说之前电子号火箭参加mini大奖赛的时候,队伍中途遭遇到电池组动力故障。
只说最近,在推进系统暴力测试中,看锂电池爆炸次数,其实就一直都被置顶在推进系统故障统计表的最上面!!!
最后总结发言:“与其担心甲烷燃料爆炸,那还不如多想想,到底怎么才能找到一家靠谱的电池供应商,这才是我们发动机研发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
锂电池,爆炸?
好像有道理,锂电池那玩意在高温、超高功率输出的极端工作环境下,要说发生爆炸事故之类,好像还真的挺容易。
锂电池爆炸可不需要燃料什么的,做为化学产品,这玩意儿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定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