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来,章昭表情放松,脸上满是诚恳。
手指交叉半握,置于桌上:“请问吧,我知道这最近半个月下来,协调调研小组肯定会有很多问题想要了解,那现在请放心,epat不会有任何隐瞒和欺骗。”
章昭选择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这也是赫德之前给的建议,因为萨斯菲尔德在工作上也是直爽性格,这对于一根筋的理工科工程师来说,简直再好不过。
同样,萨斯菲尔德也很适应这种方式,回味着:“不局限于探空火箭市场....”
思考片刻之后,这才询问到:“关于这句话,我能够理解成epat打算进军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发射领域吗?”
很有意思,这是标准的美式反问语气格式,而章昭则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因为情况本就是如此。
“若这样理解也没错。正如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家需要不断冲击更远的航线一样,宇航产业的未来,必定也要迈向更加遥远地宇宙,探空火箭仅仅只能算是第一次婴孩的啼哭。”
果然。自己没看错,这epat绝对是一支有理想的团队。
虽然之前已经从侧面了解到,这家公司确实在秘密研发一款小型运载火箭,而且萨斯菲尔德本人也在此处遇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很多来自传统老牌航天巨头的工程师都是其中核心骨干,而这些人也都表示他们确实在从事小型运载火箭研究工作。
不管打听到的消息如何,考虑到现在这些人都是雇员和小股创始人,萨斯菲尔德心里其实很清楚,来自这些人口中的消息并不算完全靠谱。
只有真正从公司的大股东,现任ceo口中得到确认之后,他才算完全放心。
其实在章昭回国的半个月时间,萨斯菲尔德也并非毫无所得,工作期间,他就已经能够切身感觉到这家公司和他以前见过的火箭公司都完全不同。
首先。
epat的生产与研发部门完全就是一墙之隔,很多工程师甚至直接能够从零部件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实现全流程负责。
所以严格来说,这家公司的研发与生产已经完全一体化,光是上面这一点,绝对就已经让萨斯菲尔德瞠目结舌了,甚至由衷发出“此行不虚、新航天时代已经到来”的感慨。
至于公司内部独特的小组结合、自由竞争完成子项目研发,诸如这种模式创新,更是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积极性,虽然也不免会出现些无法预料的小摩擦,但这个独特的公司制度已经完全甩开了太多航天航天界同行。
至于人文关怀领域,那就更不用说。
像什么健身区、小吃甜点,团建活动,虽然对比传统火箭公司也有很大进步,但大多都已经是不值一提了。
不管如何,反正就是一句话:epat表现的非常不错!
作为协调员,而且还身肩着考察重任,萨斯菲尔德的考察报告已经记录了很多值得一提的内容,而这些都还只是他从表面上就能够了解到的东西,至于更深层次是什么情况,那暂时就不得而知了。
好在及时见到了公司的ceo,或许还应该可以得到更多的爆料,就比如epat目前面临部分资金问题,这可是一个新情况,之前他完全就没发觉到。
于是就好奇道:“公司需要融资,对吗?”
章昭:“没错,现在确实有比较大的资金缺口,所以我一直在寻求资本支持。坦白说,情况并不理想,至少硅谷这边的风投公司对航天商业化趋势还没有足够前瞻的预判。”
这样说,倒是巧妙地把epat未能融资成功问题推给了风投公司的目光短浅,加上萨斯菲尔德本人也是航天商业化的拥护者,那自然也认同章昭。
但认同章昭说法的同时,资金问题也绝对是不能忽视,萨斯菲尔德对此更是直言到。
“资金有问题,那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发恐怕就不能按计划推进,这个没错吧,公司下一步又是打算如何解决?”
章昭:“先看有没有其它资本力量愿意投入,如果确实没有合适的投资方,那我个人会继续增加投资,这次回国就是布局我两年前所创立的一家科技公司到美国上市,之后看情况,我可能会套现回笼资金,从而保证epat的资金链不会断裂。”
居然要个人注资解决资金问题,这可不得了,萨斯菲尔德知道epat的体量,也清楚研发一款小型运载火箭所需投入的资源几何。
正是如此,所以才更加惊讶:“你说真的,确定是个人注资?”
“搞清楚,这可不是几百万美元就能打住,如何能够轻易拿出那么大一笔资金来,而且就算你能够拿出,如果渠道方面不太正规,税务系统那边同样.....”
萨斯菲尔德这样一说,章昭心里则表示呵呵,左右不就是钱嘛!
若是到了关键时刻,他也并非是拿出不来,个人底线还可以给epat注资不超过1亿美元。当然了,如果还想再进一步注资肯定就不可能。
搞创业,个人财产和公司要分开。
说白了,这事儿谁都知道,但真要是到了关键时刻,谁又会愿意眼睁睁地看到自己所创立的公司因为资金问题而轰然倒塌?
要保证epat高速发展,在外部融资不畅的情况下,那就只能是章昭自己承担融资风险。
而这笔钱,注定就要等三维数字公司在美国上市之后,然后是作为大股东的章昭出售手里股份去套现而来。
关于资金的问题。双方之后也没有多谈。
在章昭透露了关于“三维数字公司”的情况之后,萨斯菲尔德也识趣地选择换一个话题,因为他也需要回头去核实情况。
这边话题刚结束,马上就有雇员敲门进来,顺便还抱了一大摞文件、资料。
“boss,这是付总让我给您送来的资料,除了半个月的日常事物之外,其它就是这两份文件最重要,我都给您放下。”
文职雇员离开,而放在办公桌上的文件资料却格外显眼,它们几乎同时吸引了章昭跟萨斯菲尔德的目光,两人随后又相视一笑。
桌上,一共是两本科研招标项目书。
厚的那本,封皮写的是“立方星多星上面级项目需求和竞标标准”,而合同金额更高、看起来更重要的“液氧/甲烷火箭可行性演示项目”反而是没有太多的纸面要求。
看到桌上两份资料,章昭心里确实是在流口水,可正如他之前电话里面跟付才说的那样,情况绝对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