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发动机试车结果除了现场两位当事人之外,其它谁也不知,也没对外公布。
本来嘛,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不要求多长,加上首次点火试验目的也只是验证技术可行性,看电泵循环能不能满足推进剂输送供应罢了。
中午测试点火完毕,章昭拿到对应的数据之后,下午则再次将自己关起来。
没有跟其他人多解释什么,作为一位拥有丰富经验的航天系统副总工,在面对这种结构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小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时候,他自有整套想法。
火箭发动机全套的设计数据已经从张教授那边拷贝到,而现在,章昭需要对其做些小手术。
考虑到书房里面只有一个人,章昭可以更加的随心所欲,甚至还自言自语地喃喃着,而言语当中,自然也不乏鄙视之意。
“这都是什么玩意儿,要拿这个去参赛的话,如果能获奖,那我把这发动机吃下去。”
真是越看越想笑,甚至把鼠标砸掉的心都有。
太破了!
章昭现在的目标跟以往那些学生毕业不一样,如果是学生做研究,通常仅仅只需要针对发动机的某一项技术深入研究,关于发动机的其它部分,自然会选择最简方案。
比如现在这台发动机设计,因为是张教授哪里拿来的,学生研究的技术重点是复合材料喷管,那么要验证的,其实也只是复合材料喷管技术罢了。
至于燃烧室、进剂喷嘴、推控制系统.....
以上这些,全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简直毫无技术可言。
单是拿推进剂喷嘴一项来说,这破玩意儿居然还在使用莲蓬头式喷注器,由此又导致了燃烧室体积大让人目瞪口呆。
仔细回忆本科时期,在航空航天概论—火箭发动机发展史一节当中,大概是这样描述:
莲蓬头式喷注器是二战产物,此乃老古董v-2火箭的发动机所用!
v2......
所以嘛,就现在这种破玩意儿,章昭自己看着都不好意思,更不说拿出去参赛什么的,他可丢不起这个人。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那些学生。
人家学生目的本来就只是为了研究复合材料喷管而已,只要能达到目的,发动机其它部件性能优劣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能保证发动机转起来就行。
也正是因此,章昭现在才不得不抓紧时间,他得对这款除了喷管之外就毫无技术含量的发动机进行大范围之内的魔改。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就算要改进,好像也只能因陋就简。
一方面是时间来不及,另一方面是加工问题,火箭发动机很多关键技术都需要专业的加工设备,只有专业的火箭发动机生产厂家才具备,章昭不可能搞到手。
就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各种缝缝补补,章昭也费尽心思。
毫不夸张的说,就算他上辈子在基地做副总工时,经手制造了一批又一批中大型火箭,好像也没这么心累,毕竟那时候普遍都不担心设计,工厂是只管按照图纸要求做好生产制造。
也是这时候,章昭才切身感觉到创业不易,想到062基地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现在身处异国他乡,章昭更加感同身受,甚至比上辈子还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而这自然是因为经历不同的原因所导致了。
又是一周时间过去,才勉强算是能够将这台发动看过眼,虽然还是不能达到航天巨头的专业水平,但如果只是在业余组之间对比,已经算是相当不错。
后续有关制造问题交由张教授帮忙处理,这其中关系,章昭显然还弄不清楚,那索性就不去过多参合。
拿到设计资料,张教授看看之后,其实刚开始也没有多说,只是点点头。
把办公室东西收拾好,招呼着一起出门:
“看得出来,你这次确实花了很多心思,一台自制的探空火箭发动机,居然还用上了双股互击喷嘴,那这个虽然比较麻烦,但应该可以做出来。但是你要求的烧蚀材料喉道,那就有点不好处理,时间上来不及,我这边弄到,要不再退一步,你改用辐射冷却如何?”
专门研究材料的张教授都说了,暂时不好弄到烧蚀材料来做喉道,那还怎么办,只能再继续退一步咯。
章昭:“也行吧,那就辐射冷却,左右不过是后续的箭体设计上需要多花点儿心思罢了。”
听到章昭这边很好说话,那事情就好办多了,教授心里也大致有数。
“其它都没问题,但你要知道的是,这种精密加工很需要耗费些时日,至少要一个月之后才能做出来,而再有三天,可就......”
教授好心提醒,章昭自然是心里有数: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相比电泵循环能否连续带动推进剂输送系统,章昭现在更关心另外一件事,到底该如何实现高密度电能存储和快速放电。
也就是:电池。
告别教授后,章昭并没有回住处,反而是一人独自来到硅谷的大街上,开始漫无目地闲逛。
电泵循环的电机工作时间不会太长,从发动机点火起飞到关机入轨,加起来最多也就几分钟的事儿,但在这期间,电机所需要耗用的电量却是个问题。
首先,由于火箭自身限制,就只能使用电池作为储能手段。
传统火箭因为有电气设备的存在,也需要用到电池,但由于耗电量不大,而很多又是低功率电器,自然也对电池就没什么太大的要求。
但现在不行,功率高达80kw的电机需要箭载电池具备大功率放电能力,那这并不好解决。
————
走在繁华地大街上,要说这硅谷的富人也确实是扎堆儿往外冒,豪车更是数不甚数,自从到了斯坦福访学,一个多月过去,章昭对这些已经见惯不怪。
然而,在众多豪车当中。
或者应该说是在众多燃油动力汽车当中,时不时出来刷一波存在感的某田普锐斯混动汽车,这就有点儿意思了,看来硅谷的富豪们好像对环保很重视,也就难怪能在此处诞生出特斯拉这种小怪物。
目送这普锐斯绝尘而去,章昭却陷入沉思。
如果给电泵循环火箭的电池系统用普锐斯的电源,效果会不会好一些,毕竟普锐斯的电机功率也不算小。
敢想就要敢做,一路直奔某田的销售点.....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真正了解到普锐斯的技术参数过后,章昭瞬间感觉兴趣缺缺,即便是还未正式开始销售的第二代车型,那也同样不怎么行。
原以为可以有不错的收获,可谁知道这车用的镍氢电池,那问题就有点儿不好处理。
诚然,镍氢电池的电量输出大,在当前条件下可以更轻易地带动大功率电机,但它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
能量密度小,重量大!
而这种缺点对于火箭来说,简直不可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