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几个月后,已经有了大概的方案和无数局部的建设方案。加上在华国的几项大手笔探索式投资经验,几个团队应该说是有些能力的。
把福国组建运营的重担交给楚清宇,我还是比较放心的。望着窗外的景色,忽然想起自己的智力比起自己的武功来说,那就是一个渣渣。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撑起一片天呢?虽然读了很多书,却不系统。仍然不清楚智力的成长应该走怎么样的道路。怎样让智力和武功相匹配呢?
忽地想起系统,忙问系统,系统回答:有两个方法,一是基因法,但系统没有贮备这方面的关键材料,无法短时间里满足宿主的需要,如果宿主选择基因法强化智力,系统将釆积宿主肌体细胞,展开基因进化,不过时间不确定。
我问: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系统:短则数月,多则数十年。
我唉叹一声,只好问:第二个方法呢?
系统:第二个方法是武功突破法,只要宿主武功突破到元婴期,智力会自动生长,不过初期增长比较慢。
听系统这么说,我忽又心喜,正想不明白自己的武功何时能再进一步呢,连忙问:那我何时能进入元婴期?
系统:不知道。一切要看宿主的体魄质量进化到什么程度。
听到这个回答,我泄了气。
窗外的景色不断在变化,我不自觉地想要努力汇总并系统化脑中的各种知识,试图创出一条象生态网络化那般的知识系统化的道路来,建立知识的统一场理论。
不过这条路何其难也。自古以来,有多少能席卷天下的大能也仅仅只是总结了一隅里的一点一滴。科学知识的较大的统一场理论所以能先一步建立,是因为自然现象中有许多象太阳系,基因排序这等自然奥密的展示,何况还有名声钱财享乐这样的强大动力呢。而想把千头万绪的各种社会和自然交织在一起的现象理顺,似乎是个无穷的问题,象是无解。智力不够呀!
想到这里,自然就想到了楚清宇他们这个社团写的几本书。
第一次看就能让我惊讶的书不多,其中就有楚清宇他们提供的那几本书。记忆和思绪转入。
按楚清宇的说法,几本书中,背景学说是基本,思维学说和语言学说等是他的推理。这样的写作构思,其实就像一个逻辑系统,按楚清宇他们自己的说法是建造一个类似科学体系的包括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的理论体系。虽然到目前为止,他们还不能做到把所有的想法,感觉,理论等构思在统一场中,但我似乎已经觉得他们有了一些眉目。
比如说把感觉统一在理论或自然规律中。背景学说中论述到,感觉很有意思,它不会凭空而来。背景学说认为人的感觉,人的行为都是有道理的。感觉和行为的背景背后都藏着一个客观道理,客观理由。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比如以花为例,我们的感官感觉到花的五颜六色,其实它的背后是光线的不同,是有不同折射率的更小的光线或粒子组成的缘故。或者说是由不同能量的粒子组成的这个背后的光的原理,这个光的原理就是背景式的存在。我们弄清了光的原理,以后我们就能思维迁移,于是后面我们就有了,理解了,认清了三基色原理,然后我们就发明了彩色胶带,电子枪,彩色电视机等等。
又比如说我们的感觉是,孩子们都喜欢摸爬滚打,调皮捣蛋。这在达尔文之前我们不理解,但在达尔文之后,我们可以理解了,因为我们人的基因绝大部分是猴子的基因,而猴子的基因大部分又是灵长类的基因等等。所以孩子们喜欢摸爬滚打就不奇怪了。这就是说遗传基因是个背景式的存在,因为这个背景式的存在,所以我们有许多动物的行为,比如我们一发怒,就会大吼大叫,就会动手动脚。
又如,一个古人考虑到冬天来了,天气冷,把盆栽果树移到房间里种养,希望能在温暖的房间里,可以在冬天里开花结果。结果呢,它并不能如意。这是因为他把两个背景存在忘记了,或者他根本就不知道,一个是植物有其习性,就是说它有休眠期。另一个是植物有一个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生长进化过程,后来的开花结果植物,花朵基本上是雌雄异株,就是说想要接出果实来,必须要有昆虫授粉和人工授粉。
又如,地层现象普遍存在,无数人见过,虽然有人会偶有疑惑,却都会忽略。但终有人在科学思想发展到一定时候会思考它,重视它,研究它,陆续发现各地层中的化石有许多完全不同,终于意识到,认识到地层是地球的演化史。于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考古学,釆矿学,生物学等等就忽然诞生成长。于是可见,现象后面有个背景,这个背景就是自然运动规律。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呈现一个不变的开花现象,这个现象的背后的背景式存在是:基因组构规律。从这个规律出发,血型溶合规律,性格遗传规律等被正确认识。这个规律也是高产水稻等植物育种的基本。
人为什么有两颗大门牙?这个现象让人感觉:人与兔与鼠等有相似之处。这个现象引起的古怪感觉的背后,是个惊天的秘密,它甚至推翻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让灾变论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个现象的背景存在是生物大灭绝和其后的物种重建,是个波澜壮阔的创世过程。
相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体现象就复杂得多了。比如说,男女在发育初始,过程和终结都是不一样的,那么,男女儿童同龄入学是不是合理呢?又如很多重大发现和发明都在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这是为什么呢?在人的成长中,我们是优先发展大脑智力呢,还是发展身体体格呢?又怎样均衡发展或突出重点发展呢?隐藏在人体这个复杂结构后面的背景式存在可能很多。背景学说给予了一定的解释,主要的切入点是能量转移和运用。比如说一个人的能量摄入和运用不够,会影响到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如果能量的摄入和运用走向偏门,那么身体的发育也会走偏。比如能量摄入的偏门会影响到某些消化酶的足量生产或停产,从而影响到发育正常。按照生物进化的方向看,先着重体魄,后看中智力,所以能量的分配应该是:初期先体魄后脑力,中期均衡发展,后期优先脑力。
又如,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非常艰难这个现象,背后隐藏了许多背景存在。如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有各地的军阀割据和后来的北伐战争,好象都指向一条真理,那就是走城市暴动的道路或先行城市割据。所以无数的人都认定,只有城市里才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社会现象的背后可能不止一个起决定作用的背景式存在。我们知道,成功是由无数的条件决定的,而失败只要一个条件不成立即可。这个规律的变化式是水桶短板理论。所以在社会实践中,不仅会产生各种各样失败的人,也会诞生各种各样伟大的人,如有全局观大局观的人,能综合总结推陈出新的人,能举一反三的人,有预测能力的人,有自知之明的人,有洞察能力的人,有算无遗策的人,等等。社会背景所以难以分辨真假并一一数出,是因为相比自然,社会的年龄,社会的发展史太短了,人类这个生命的历史也太短了,那个运动规律,那个背景式存在还没有充分的展现出来,稳固下来。某种突然出现的能量就会打破原先的平衡。比如经济运行中那个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运动规律,也仅存在了几百年。其间还几经反复。在自然界,地球的运动规律是经过了几十亿年之后才稳定显现出来的。而生命也是经历了至少四次大危机之后,才走到了人类这个阶段。所以似乎一切还在无语中。
书中还写了一些目前无法认识剖析的现象,比如恋爱为什么会让人感觉那么美好,又为什么能让人誓死追随,能说一点的是,它的背后是繁育后代,延续生命的逻辑,是某种能激发美好感觉的荷尔蒙或者分泌物的原始原因。又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时,马上就会觉得她很美或很丑,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审美观,他背后的逻辑,他的背景存在,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书里最后引出的主题是,背景学说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研究的另一个功能,那就是它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感觉和行为的出处,这是不是意味着他能够最终解释生命意义这个哲学问题?
一脉相承,思维学说写的更是通俗易懂,比如里面有一节强调应该多做白日梦,说人的自言自语,做白日梦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它背后的逻辑或者背后的背景存在,其实就是与脑中的那个人对话,一个问我能做吗?那个说能,于是我们就做。一个问我能做吗?那个人说不能,于是我们就不做。如果对话是这样的:一个问我能做吗?那个说能。但你又问为什么?那个人的回答有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清楚,吱吱呜呜含含混混,但是在一问一答中慢慢会弄清楚。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过程。
我们在脑中与另一个人对话,其实就是百万年来我们在与同族的人,与领袖,与族中长老们的对话,和与不同对手,不同敌人的对话。这种对话形式通过时间的积淀,慢慢固定下来,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回路。
语言学说更是脑洞大开。比如说书中认为,碳基生命的背景式存在,决定了语言的形式。或者说先有生命,后有语言,于是说现有的语言就是碳基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表现形式。或者说碳基生命就应该是这种语言。
通过现象感觉看背景,通过背景推现象。把所有现象感觉与背后的逻辑和规律联系在一起,以建立牢不可破的坚固桥梁,走入通天大道,少犯错,不犯错,顺风顺水。这可能就是人脑的目的或忘想。
这也是福国的目标之一。
在福国应该建立怎样的背景呢?
不过,建设的太好,也会招祸。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