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章、心理学秘籍:镜子论,人生如镜,修行就是修成一面镜子
作者:青灯禅      更新:2019-07-26 21:49      字数:1403

此篇,得于慧能六祖、神秀两段偈语,有感而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来于六祖得道真言,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但解释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世间怎么个不存在一物?菩提是觉悟没错,可明镜即是明镜,尘埃也是尘埃呀,怎么会都没有呢?敢情六祖在逗我们,玩文字游戏?

别急,我们先看看六祖师兄的偈语:“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句话相对容易理解,身体犹如智慧树,心像一座透明的台镜,需时常擦拭而不被尘埃遮住本来的面目。所指大意,心如明镜,能显一切法,切勿怠慢修行,而要时刻观照本心,勿染不良作风,从而保持心性光明的本质。

神秀也算高度觉悟了,实实在在的修行,在修行中提升自我,擦亮心中的那双慧眼,不看走眼,不稀里糊涂地活着,而是明明白白洞悉那个真实的自己。

个人倒另有一番看法,心镜非心镜,是心镜,说它是心镜,能显法,说它不是,世人难免被心中镜相所迷,为境而转,情绪不由波动,故而或喜或忧,如镜面尘埃不显真常,可见,心镜并不能见到真正的实相。而镜无视一切情绪变化,如如不动,照显一切法,如显当下则是当下,物来不拒,去了不留一丝痕迹,也不思那贵贱分别,美丑之分,显法不为所动,无碍通达,无念而生万相,这不正好应证了金刚经那句话,“不应所住,而生其心”!

通过思辨可见,不沾两边,当选如镜本质,如如不动,方才保持心灵世界的光明。

由此也可觉知,心灵上的污垢是心念在动,镜面上的尘埃属于外界所致,心不生妄念,便能似镜如如不动而显真常,镜面尘埃,是人都知道擦拂。

笔者把以上论述称为“镜子论”,若悉知其中矛盾并加以修行,可通晓内心本质,不随外境所转,到时,你会清晰了然,人生如镜,所有烦恼不过是对外境着相而已,而保持如如不动的真心,也绝非真的没有任何念头,只是看清了实相,不执于念头,冷静处理人事罢了。

我们回到开始的话题,慧能六祖留下几句真言,其实是对心性的一种高度领悟,菩提觉悟,与树有何干系?心如镜,也不存在什么台?你说有东西,东西在哪?意识下的创造体,并非实有,想的再多也是没有,本来都没有嘛,哪来的尘埃?

慧能见性如此简单明了,直接断了烦恼。不过,以个人看法,慧能、神秀两段偈语,皆有可取之处,佛法简单也并不简单,关键在于个人的觉醒能力,从来没有佛直接度人成佛,修行过程中,需要领悟与长期实证,当你拥有了心中的真正道法,大致能合理解释万事万物,并能圆融于现实生活,那烦恼就像跟“玩”似的,说明你已经走在解脱、成佛的路上,要知道,佛无定性,世间法也是佛法。

其实,所有的推论,也无法诠释一个绝对的真理,只有量多量少,相互协调达到最终安然的境地。在实证中,我们都会碰到事物规律的相同与差异,并无涵盖万象,囊括其中的固定法,至于笔者所提出的镜子论,全凭内心真实感受,不能全部当真。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心灵鸡汤、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