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生活中的烦心事,面对它们,如何真正有效排解问题?
提及烦恼,不同岁不同忧,儿时,为了没吃到糖果,或是大人不让看动画片,即躺在地上撒泼。面对繁重学业,家人不予理解,时有话痨,心理不快。处在青春叛逆期青少年,不少固执己见,行事莽撞,结果不尽人意,却依然我执,情绪莫名失控。待到成年后工作挣钱,又是要面对一系列令精神焦虑的问题……
所有总总,回首时,发觉生活中的烦恼如影随形,它让人压抑,却难以分清问题到底出在何处?即便克服了一个问题,还会有另一个问题。
笔者经过长期心理实证,大多烦恼来于潜意识里的真正需求与现实落差太大,造成心理困惑。
举一例,小张擅长画艺,但在现实中压根挣不了几个钱,亲友们劝他放弃,为他介绍了一份高薪工作,小张不解好意,认为是对自身实力的侮辱,将善意拒之门外。
于是小张更“努力”了,却离现实也越扯越远,借债维持生计,胡子不刮,头发长了不打理,生活邋遢,现实矛盾不断加剧,引发焦虑。
显然,理想并不能给小张好的现实生活,不过,这倒也不是说他的理想不行,而是人的兴趣、能力需符合现实规律才行,有人兴趣修手机,长年摸索,技能日益精湛,喜欢的行业恰好又适合市场规律,所以越干越好,从而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理想生活。
换种说法,一旦对理想生活做出选择,现实生活即会产生变化,但多半不容易,反过来说,变得容易多了,关键在于选择,万事万物终究离不开规律!
它好比命运,而命运中藏万千纠缠变化。打个比方,一个人选择了漂泊在外的生活,也就意味着另一种失去,失去的有可能是亲情、爱情,或说是前途。得与失本属纠缠规律,不论你如何的固执己见,总会莫名心系一方或是被另一方影响,你的每一种选择,相当于命运被重新洗牌,它既是死的,但同时也是活的,在不同的选择中,通过意识观测,各种因素又相互纠缠,却不能兼得。
话到此处,不由想起爱因斯坦曾说过的一句话,
“量子纠缠是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瞬间影响对方状态,这违背了他一贯坚持相对论中光速最快的结论。
话题有点扯远了,不过量子力学中确实是因为意识的观测,事物才出现了坍塌状态,简言之,即是从不确定到确定的状态,而在观察前处于叠加状况。好比抽奖,参与者都有可能获奖,这属于叠加形态,当人观察后,波函数坍塌了,即成确定了。
同理,借用量子纠缠现象,排除烦恼并不难。当出现理想状态与现实生活不一致,从相反的角度可找到另一种答案。正如上文中小张,理想丰满,现实生活却过得不容易,不论何种原因,以画谋生,致使生活窘迫,令精神压抑,只有重新选择,才有新变化。至于喜欢的事,权当业余玩耍,陶冶情操,经过一段时日,你会发现,没有了物质生活的干扰,将得到不一样的精神享受。
都说是客观世界,若没有意识的加入,那到底是什么世界?可以肯定的是,一切将与人类无关。意识作为特殊的物质,冥冥中也在不断影响客观世界,人为制造的东西层出不穷,好坏皆有,因主客观纠缠一起,选择的不同,最终而影响客观世界。最明显的事,工业发达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增加了,造成温室效应,两极冰川融化,照此下去,地球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也危及到人类自身安全,而通过意识观测,人类也在努力改善环境,开发新能源,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不过,对于意识本身而言,仍然有缺陷,烦恼便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你问问身边的朋友、周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烦恼,即便有些人嘴上不说,但在行为上已透露着不安的愁绪。笔者观察到,不论我们如何思考,总会被纠缠现象莫名干扰,我们要做的事,首先即要接受它们,而后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找出正确结论,从而正确引导行为,对于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不必耿耿于怀,站在心理免疫学的角度,但凡陷入精神困惑,免疫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容易患病或是加重病情。
话说回来,修行全在个人,无明烦恼还需自身领悟与长期实践,非一日之功。
原创:心灵修行记
笔名:青灯禅
《心灵修行记》一直致力于心理破译、心理学、心灵鸡汤、草根传志原创语录、心理免疫学、行业内幕预测、未来科技猜想,以真实故事为主导,也包括极少部分小说的成分,意在开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但所有的篇章仅供参考,旗下有《奇缘传》、长篇小说《凡人悟道斗恶魔记》等作品,欢迎关注这三部作品更新情况,谢谢。
笔者已委托维权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私自下载、转载作品,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