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诏狱,并不像外人想的那样阴森恐怖,干净的牢房里,没有什么异味。
明亮的烛火里,刘远那张胖胖的圆脸上满是认命之后的自暴自弃,而他这番举动却是叫孙玉伯有了些兴趣。
“你真的有严侍郎通倭的实证。”
“实证没有,可是我这些年给严世蕃送礼的账簿都在老家私宅藏着,而且我知道和严世蕃勾结通倭的人是谁?”
刘远惨淡一笑,然后看着眼前那个叫孙玉伯的锦衣卫百户,声音尖利地说道,“你确定你想知道,你不要以为你们锦衣卫有多厉害,严世蕃在你们锦衣卫里有人,说不定我用不了多久,就会死在这里。”
“你太小看我们锦衣卫了,你下去吧?”
孙玉伯朝着一旁记录口供的书办忽地道,“记住,刚才这厮什么都没说,要是想活命的话。”
“是,大人,小人知道。”
那书办能被孙玉伯找来录口供,也算是孙玉伯信得过的人,他自然清楚刚才刘远那些话的分量,这些年不知道多少人想要扳倒严党,可是这些人里大半都进了他们锦衣卫的诏狱,最惨的当属杨继盛,这个兵部武选司的员外郎弹劾严党后遭诬入狱,最重要的是恶了皇上,便是自家指挥使大人也护不住,在诏狱里可是被生生毒打了三年。
这三年里朝中不知道多少官员想要营救杨继盛,可是到最后又如何,还不是让严党找了个机会,把杨继盛给腰斩弃市了。
那书办收拾东西退出去的时候,却是仔细地看了一眼刘远这个通倭的前浙江总兵,他只是个小吏,没什么英雄节气,可是却也希望这个刘总兵手上真能有扳倒严党的铁证,实在是杨继盛这个铁打的文官在诏狱里待了三年,用骨气让他们这些锦衣卫的番子都服气了。
“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你可以说出你知道的东西了。”
等那书办走后,孙玉伯却是瞧着刘远说道,他甚至给刘远倒了杯酒,“放心,这间牢房四周没有密室可以偷听,你也不用想着用你知道的消息换条活路。”
“弹劾你通倭卖国的奏折几乎能把台阁都给淹了,你到现在还没死,无非是浙江那边的倭寇首级和俘虏兵部还未派人全部查验清点清楚,一旦查验完了,便会将那些真倭和俘虏一起押到京师,到时候你是个什么死法,可就全看……”
孙玉伯没有把话说死,但也完全掐灭了刘远心底里那一点点愚不可及的求生想法,通倭谋逆大罪还想活命,真当大明国法是摆设不成,就算他手上有铁证能把严家父子脱下水,也只是让这桩谋逆大案变得更加庞大。
刘远被孙玉伯揭破心底里那点念想,却是自嘲地笑了笑,他本就不该心存幻想,于是他喝下了面前那碗他原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的普通劣酒,辛辣的酒液冲进喉咙,却是忽地让他回忆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在九边啃沙子和那些套虏打仗时的经历,那时候这样一碗劣酒下肚就能让他开怀很久。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自己变成了自己曾经最痛恨的那种人,刘远的回忆很快就结束了,他放下了手中的酒碗,看向面前似乎并不在意他口中那些证据的锦衣卫百户,脸上原先的那种自暴自弃阴郁的负面情绪全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淡然和平静。
“我知道,即便我说了,也未必能对严首辅他们有什么作用,不过我既然要死了,倒也不妨在死前做些好事。”
“我给严世蕃送礼的账簿,藏在我家老宅祠堂供桌下面的暗阁里,除了我没人知道,就算严世蕃派人去灭口,他也是找不到的。”
刘远开始絮絮叨叨地和孙玉伯说起了他给严世蕃这些年送的金银珠宝和做的事情,送钱的事情且不提,这几年严世蕃这位小阁老可谓是威风八面,不知道多少人都挤破脑袋想要找门路给他送钱,为的就是升官发财。
不过孙玉伯还是低估了严世蕃的贪婪,按照刘远所说,他这不过三年的功夫起码给严世蕃送了将近二十多万两银子的财富,而他在浙江的时候,也有一个叫罗龙文的读书人私底下和他联系,让他帮忙支开朝廷的水师,和倭寇进行走私销赃的生意。
刘远给严世蕃送礼的账簿,孙玉伯不在乎,毕竟给严家父子送礼的人太多,哪怕刘远送的数目够大,可是却肯定动不了严嵩父子,严世蕃只要说是刘远诬告攀咬,一本账簿又能证明什么,可是这个罗龙文却不同。
罗龙文的名字,孙玉伯一点都不陌生,他在嘉兴府潜伏,在浙江待了三年,当然知道罗龙文的名声,这个人在江南有些名气,为人大方爽快,据说和汪直、徐海都认识,不过此人并非倭寇,相反还曾经帮朝廷和官府联系汪直,行招安劝降之事。
孙玉伯曾经猜测罗龙文在朝廷里有些关系门路,却没想到罗龙文居然是和严世蕃有勾结,不过想想刘远所说,倒也是没什么可疑之处。
天下赋税,大半都在江南,江南赋税又有大半在江浙,这倭患的起因其实是东南的士绅不讲规矩,拖欠那些走私海商的货款甚至于要黑吃黑,当年余姚谢家的灭门惨案便是倭乱的开端,自那之后意识到朝廷海防空虚,江浙朝廷卫所军队孱弱的走私海商和海盗便成了彻底的倭寇。
可是哪怕有倭寇侵扰,可是这海上的走私并没有消停下去,反倒是还多了一门倭寇销赃的生意,这些年倭寇在东南沿海抢掠,他们抢掠的东西总要脱手,而赃物脱手惯例是负责销赃的拿大头,便好比价值十万两的赃物,那些抢掠的倭寇到手最多也就是三四万两的银子。
罗龙文明面上是个读书人,家中豪富,看似是做生意的,实际上却是搭上了严世蕃的门路,在浙江这边明目张胆地给倭寇销赃,当然有地方官府给罗龙文遮掩,哪怕是锦衣卫也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在刘远口中,罗龙文此人颇得严世蕃信任,这几年往返京师浙江,按他估计,给严世蕃输送的银两不下百万两,当然孙玉伯也不会全信刘远的说法,不过饶是如此,他也已经被刘远所说的“真相”给惊到了。
罗龙文除了给倭寇销赃,又倒卖货物走私到日本获利,确实还经常打听朝廷剿倭的动向,偶尔透露些消息给倭寇,更关键的是此人长袖善舞,又有严世蕃的关照,在浙江那边不少地方都被官府奉为座上宾。
“这一切都是你一面之词,那罗龙文通倭之事可有实证?”
孙玉伯看着平静的刘远,他的直觉告诉他刘远没有骗他,也没有必要骗他,可即便是罗龙文,要坐实此人通倭的事情,也需要实际的证据。
“罗龙文做事极为小心,来我府上与我见面不过寥寥几次,全是口头与我交流,无有书信来往。”
刘远看着一脸期盼的孙玉伯,却是摇了摇头,那罗龙文确实是个人物,算起来他给严世蕃送的银子里,其实有不少也是罗龙文赚来分他一份的。
“既然没有实证,那我也无能为力。”
孙玉伯叹息着摇头起身,不过刘远也不以为意,“孙百户,我如今也清楚我说的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处,可是总好过烂在我的肚子里,你接下来若是什么想问的也不必问了,只要供词写好,我签字画押便是,但求死前能过得快活些。”
“你想得通便好,供词一会儿便让人送来。”
孙玉伯离开了,他回到京师后,通过陆停的关系,却是得了陆炳的接见,如今算是陆炳的亲信之一,这次提审刘远便是陆炳让他做的。
如今审问既然结束了,他便要向陆炳禀报,将这一切全都如实向指挥使大人告知,至于刘远说得这些内容,他自己则是会烂在肚子里。
不多时,孙玉伯便在北镇抚司后院的书房内面见了陆炳,听完他所说的一切之后,陆炳不由皱了皱眉头,宽大的书房里,除了两人之外,还没有启程回返浙江的陆停也在。
“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陆炳对锦衣卫的控制虽然算得上是历代锦衣卫指挥使里面最强的,可他毕竟是人不是神,像孙玉伯这样的人才同样被埋没了很久,才借着林河的关系得以被陆停引荐,成了他的心腹。
孙玉伯回返京师之后,陆炳便抽空和孙玉伯见面聊了很久,因此对于这个身手不错办案精干的手下,他也是颇为看重的。
听到陆炳的询问,孙玉伯也是精神一震,不过他本来想要立马回答时,却是忽地想到了林河这个弟子曾经和他闲聊时说起的一些关于锦衣卫和严党之间的关系,于是他缓了缓之后才开口道,“大人,刘远所说,并无实证,而且严党目前仍旧被皇上信任,这些事情不妨先放着,只是私下里查探那罗龙文的底细为好。”
孙玉伯的回答让陆炳还算满意,他和严嵩明面上算是盟友,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只不过是皇上要用严党,他才帮着严党一点,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内心里其实也很希望哪一天把严家给办了的,因为那意味着功劳和财富,只不过眼下还不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