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俩恋人苦争
作者:龙五一      更新:2019-07-22 16:26      字数:4568

刚刚下了一场秋雨,“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果真的有些凉了。

在崎岖的山路上,走来了一个老妇人。

她衣衫褴褛,左手挎着一个破篮子,里面放着些许破旧的衣物和一个打着锔子的瓷碗,右手拄着一根弯曲的木棍,那是讨饭的人们,为防止恶狗扑咬而预备的。

她年岁老迈,步履蹒跚,看得出肚里吃食不多,因此,行路艰难,几欲跌倒。

她停在小路上稍作休息,夕阳西下,她老眼昏花,手搭凉棚向远望眺望着——下山后就是佐庄了。

“这是谁,她到这里来干什么”?

这就是刚刚离开天津,来解放区执行暗杀任务的旬慧子。

她有两条使命,第一是找到所谓的叛徒韦虢莨,予以惩戒并刺杀;第二收集解放区情报,确定前委是否驻扎于此。

旬慧子高超的易容技术,让人们相信这就是一位老妪,她是去附近的村庄找寻女儿。

战争期间流离失所,丢失人口,找寻亲人,是再正常不过的理由,再说谁会怀疑这么大年龄的一位老奶奶呢?

老婆婆本来是养儿女防老,结果战争来了,孩子不知去向何方,相信世人谁都会可怜她!

旬慧子沿着山道缓慢的向山下走去.....

第一节

佐庄在附近的村庄中不算最大,但它依山傍水,占地面积却是不小,进可攻、退可守,地势险要,和坌庄成掎角之势,可相互驰援。

佐庄有三分之一的农户住在山上,还有三分之二组成了村镇,官道到了这里就没了,当然,翻过山去就又是一片天地。

这地界前有官道、旁有密林、后有大河,上了官道可以很快到达本庄,后面的大河只要有船,可迅速转移。

前委相中这个地方就是因为它的灵活性和隐蔽性。

韦虢莨办公地点,在一个小小的农家院落里,破旧的门楼旁有一个碾盘,院墙低矮,一溜几间石头砌就的房屋两个警卫战士在院门口活动。

院子里,一只大公鸡带着几只母鸡在院子里溜达,不时低头在地上锛上几口,找寻着食物,高兴的时候就会昂起头来,鸣叫几声,以显示自己的地位,环境安静而又优雅。

山区的人家都有前后门,韦虢莨的房子也是如此,打开后门就可以直接往上走,几分钟就可以到达院子后面的高坡,那里种植着很多大树,把下面的院子偶读遮盖住了,山坡上三四个朝阳的院落,蓝墙高瓦、居高临下、气势不凡,院子规模都不小,是本地一个财主的居所。

有门的地方,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那里站岗,严肃而神秘,这就是前委机关的所在地。

后面有重机枪阵地,前面有边区保卫部,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旬慧子沿着山路慢慢的走着,她不知道韦虢莨现在何处,只能慢慢寻找,她走一回歇一会,慢慢的观察着四周。

看到那些气势恢宏的院落和周边的环境,她怀疑这就是前委所在地,估计韦虢莨如果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也一定离此不远,她躲在暗处观看。

果不其然,从街上来了一队人马,左拥又护,向后面的院落走去。

她借机到一个农户家讨水喝,慢慢攀谈“大妹子,刚才过去的马队好威风啊”?

“那是,首长吗”!人家很骄傲的说,

“奥,是哪位首长啊”,

“你看那架势还不知道,那是....”

刚要说出后面的话,就被走进来的儿子把话打断了,“妈,可不敢乱说”!

又不好意思的跟旬慧子说“大娘,不要乱打听,小心被人当成特务抓走”!

又转身跟妈妈说“赵处长不是说,要提高警惕吗,您忘了”?

“哎,是是,你瞧我这脑子”,

又笑笑“大姐可不是说您,这经常有特务来捣乱,孩子也是好意”!

“嗯,做的对”!旬慧子假意夸奖,“我也是随口一问,还是不得不防,不得不防,我从解放区来,这规矩是知道的,知道”!

旬慧子很冷静的应付,一方面说明自己是好人,一方面其实心里已经知道,这不是前委还能是谁?

“哎,大侄子,一看,你就是干部,这觉悟真高”,旬慧子这嘴真够甜的。

“大娘,看您说的”,被人捧了一下,那人有点不好意思“大娘,听说您是从解放区来的,哪个解放区啊”?

“哎,太远了,山东啊”,

“啊?这么远的路?那您”?

“唉,还乡团去了,杀人呀,我们娘俩带着孩子跑出来走失了,呜呜,剩下我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婆啊”!

说完就大哭了起来,情真意切,哎,旬慧子真是久经沙场,说出话来,即透着亲切又显得可怜,而且合情合理滴水不漏的!

那人果然受了感动,“哎,大娘别哭别哭,这该死的还乡团,回头我跟赵处长帮您打听打听,他见多识广,又经常跑外”,

旬慧子赶紧顺杆爬:“你说的可是住在前面的那个大干部”?

那人笑了“呵呵,他哪儿算什么大干部?这里比他大的干部可太多了”,好像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赶紧往回收

“哦,也是大干部,大干部”!

旬慧子一切都明白了,一个处长在这里都算不上大干部,可见这上面的官有多大,“这里是前委驻地无疑”!

她已经全明白了,为了不露馅,她得赶紧走“我到别处再找找,谢谢你啊,大侄子”说话透着倍儿亲切!

“大姐,您走累了还来我们这吧,可别到处乱走,会把你当特务抓的”,那个好心的老大娘不放心的叮嘱旬慧子,

”哦,我就到前面找找,晚上还上您这来,谢谢你了,大妹子“,

“哎,好,那你可得慢点,看你的身体够呛,别摔着了”,

“哎,好好”旬慧子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向前挪动这僵硬的双腿,小伙子赶紧上来搀扶,“哦,没事没事,老胳膊老腿,唉”,

边嘟囔着边蹒跚这走了,让人看着都担心,别摔在半路上——那表演的是真绝呀!

第二节

前边不远的地方的地方就是平津保卫处的驻地,赵万年跟王鹏举他们正在研究地图——王鹏举已经将地图全部画了出来。

他每天耐心的给战士们讲解地宫设计的理念和设置,连带一些传统文化中易经理论和知识,其实这些都是融化在中国人血液中的东西,慢慢的大家就基本懂了,什么“三吉门、三凶门,两平门”,如何攻打这个地宫在大家的脑子里,也慢慢形成了方案。

王鹏举在和战士们的接触中也慢慢的变的坚强,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埋头读书、画图纸的书呆子,阚连长为了救他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让他无比震撼和感动,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啊,他们是那样的英勇顽强,又是那么的伟大,为了解放穷人,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看看小李和小丁为保护他,24小时贴身护卫,生怕敌人搞破坏,水要先试试,饭要先尝尝,把上级的命令。当成自己的生命来执行,废寝忘食不怕牺牲,慢慢的他也变的热情了,活泼了,教学也更加耐心,除去每天绘制地图以外,他甚至还和战士们一道参加部队的训练和思想教育学习,加上他在北平的时候,就受地工的影响,所以觉悟提高的很快。

看到王鹏举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每天开心的学习和训练,赵万年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居然和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甚至目不识丁的小战士结成了革命的友谊,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共同提高训练水平和阶级觉悟。也难说,其实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是农村苦孩子出身,有的本身就是农民,王鹏举家也不例外,但他们当了解放军,就不在是那个只追求“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民,他们成了解放军战士,心中有了大目标,那就是“解放全中国”!

看到这些变化,他能不高兴吗?

这天,赵万年依然在房间里和大家讨论着有关地宫的基本知识,听到门外有陌生人在门外讨水喝,“大娘给你水,您从哪来呀”?

“哦,山东”

“啊,那么远,一个人啊”?

“是啊,来找自己的女儿,失散了,找不到了”!

听到门外的对话,不知怎么回事,他突然有一种心血来潮的感觉,再也坐不住了,说什么都想到外面,去看看这位寻找自己女儿的老大娘。

他放下手里的地图,向门外走去。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满头白发,一脸的皱纹,灰头土脸,穿着破旧的衣衫,衣履单薄,看样子走了不少的路,有些步履瞒珊,看那苍老的模样,都活不了多少时间了,不由的让人心生可怜,

“通讯员”,

“到”小李应声而来

“给这位大娘拿几个馒头”,

“奥,再把我的衣服拿一件来”,

“处长,那你”?小李有些犹豫,

“快去”,

“是”!

赵万年发现老妪颤抖的更厉害了,以为是她有些激动,也没在意。其不知此时,旬慧子的心里正在翻江倒海,起着巨大的波澜....

第三节

旬慧子已经看到了赵万年,清清楚楚、百分之百没有错,他确实没死,他还活在人间,并且当上了解放军的干部,“这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三眼兄弟么”?

只见他高大伟岸、魁梧潇洒,一身解放军的浅黄色军装,被腰间的一条宽宽的皮带束住,大小合身肥瘦正好,衬托出他男子汉的军人英武气质,牛皮腰带上挂着一只手枪,小巧别致,旬慧子一看便知,那是一只标准的德国撸子,她抬头看见三眼兄弟的黑胡茬,不由的想笑,当年那里只是一些细细的绒毛呢?

他头上戴着军帽,显得威严齐整,乌黑的头发茬从帽子边缘露出,这是一个标准的军人,“我的三眼兄弟”,旬慧子眼含泪花,几乎不能自持,朝思墓想的亲人就在自己眼前,我要上前相认——“三眼”这两个字样,差点就要迸口而出,突然间,就像一个木棒突然打到了她的头上,“我失去了贞洁,已经不是当年三眼的琴姐了”,她眼泪流了下来,接过小李递过来的衣服和馒头,扭头就走,连声道谢都没有表示。

这让小李十分不高兴,“哎,你”?

赵万年拦住小李,他也感到很奇怪,看到老妇人的脸上,一会欣喜,一会泪花四溅的样子,他十分不解,“是不是太激动了?还是年纪太大有点神志不清?嗯,估计是”,他知道有人饿了多天,往往会有这种恍恍惚惚的感觉。

所以也没太往心里去,“走,我们继续”,他招呼小李他们回屋里继续研究去了。

快到门口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老妇人竟然大步流星的走了起来,完全没有了风烛残年的那种病态感觉,这如风摆柳的身影却有几分似曾相识——“咦”?

这让他的心里起了疑惑,难道自己看错了吗?他揉揉自己的眼睛。再看时,老妇人已不知所踪。

他笑了,笑自己神经过敏,也笑自己自作多情——怎么可能呢?江湖凶险,琴姐孤身且又柔弱的一个女子,在那人吃人的社会里,一定是命运多舛,“唉”,他不敢多想也不愿意再想下去......

赵队长本名赵三眼,是他父亲为了纪念家乡那三眼甜水井,而给他起的名字,“人有三只眼睛,这人该有多聪明呢”?

所以虽然名字难听,但他也很喜欢。参加革命后,是自己的老师韦虢莨给他改的名字,“你叫赵万年吧,革命胜利万万年”!

他很喜欢这个名字,但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叫赵三眼。因为他有一个恋人叫旬琴,所以,他不能忘,“那是琴姐喜欢的名字”。

赵三眼比琴姐小两岁,在他15岁那年,他的家乡遭受了一场大旱,饿死了很多人。

琴姐的家里欠了地主的租子,无法偿还,所以,就让她去了地主家当了丫头以抵欠债。

有一天她去放牛的时候,地主家少爷跟踪了她,在野地里意欲非礼。幸而被他发现,在搏斗中,他失手打昏了地主家的少爷,两人都太小误以为地主家的少爷已死,所以,就双双的逃了出来。

在一个渡船上,因为没钱,他被恶霸推进了滚滚的河水中,赵三眼只来得及看了琴姐最后一眼,就被浊浪吞没了,好在后来被人救了,但已经被冲到下游几十里了。

他遍寻琴姐不着,自己又身无分文。恰逢红军正在这个地方活动,他就只身参加了革命,“唉,琴姐,也许只是个梦了,赵万年凄楚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