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月带着史凡来到了书房,便悄悄地退了出去。史凡见侄儿贾兰在埋头于书堆中,也不开口叫唤,只是静静地放下自己手里的那三部书。
史凡本以为兰哥儿在认真看书,谁知此时听见贾兰的声音传来,问的却是:“那三部书叔叔觉得如何?”
原来,贾兰早已察觉史凡的到来,只是碍于碧月的监督,假装在认真看书的样子,直到碧月离开后才问候起史凡来。
面对兰哥儿突如其来的问题,史凡随口答道:“都挺好的,《四书章句集注》和《十三经注疏》这两本是考试必备之用,我也准备去买一套回来细看,至于《国朝编年史》对我来说挺新鲜的,不过既是一家之言,必然有真有假,有虚有实,不好妄断。”
“叔叔的意思是,苦读这些圣贤之言最终不过是用于考试?”贾兰似乎感到十分疑惑,转而哀叹一口气,继续说道:“难怪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难道除了考试之外,圣贤之言真的就一无是处?”
“当然不是这样!有言道,孔孟之道,圣贤之言,滋如甘露,沁人心田,领其教者,家瑞吉添!”史凡的脑海中突然蹦出了这样一句话,也不知道是谁说的。
贾兰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说道:“叔叔说的倒是没错,读书确实能让人身心愉悦,可是考试就不一样,我最厌烦创作那些试帖诗和八股文了!”
“要说这试帖诗和八股文,叔叔那可是比你还觉得厌烦,不过没办法,都是为了功名嘛!就算圣贤再生,恐怕也得把这试帖诗和八股文痛骂一顿!”史凡苦笑道。
“我记得宝叔叔也说过类似的话,好像是骂这八股文,说它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奥,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以前我不懂,这会儿又听史凡叔叔这么一说,我倒是懂了一点。”贾兰说着,合上了书本,似乎有点泄气。
史凡一见大事不妙,若是让大嫂子李纨知道,因为他的一番话而导致了兰哥儿读书泄气,那他恐怕以后都不能再踏进稻香村的书房半步了。心里一嘀咕,史凡转而立即对侄儿贾兰说道:
“兰哥儿,你可别学你的宝叔叔,他安于现状、目光短浅、不负责任,所以才会说出那样的话来,你可别走上歪路了。”
“可是我们读书人若是一心只为了科举当官,那何必读这么多书,干脆买几套试帖诗范本或是八股文选,再背得滚瓜烂熟不就得了!”
贾兰的话脱口而出,似乎透露了十分重要的信息,不过此时史凡没有功夫理会这些信息,他得先让贾兰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史凡的脑海中又蹦出了响亮亮的四句话,于是继续慷慨激昂地说道:
“读书人当然不是为了当官,而应该如理学大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为了实现这些,简单直接地说,就先要当官,因此必须参加科考,哪怕再厌烦那些考题,也要为天地、为生民、为往圣、为万世而坚持到底!”
贾兰听了史凡这番慷慨激昂的言辞,不禁大受鼓舞,说道:“侄儿明白了,考试不是目的,读书永无止境,当官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叔叔,我说的对吗?”
“对,你说的很好!”史凡见贾兰不再胡思乱想,这才放心了,转而回头去想贾兰刚才话中透露的那个重要信息,问道:“兰哥儿,刚才你说什么试帖诗范本和八股文选,都是些什么东西?”
“这你都不知道?就是官市和黑市里都有卖的那些时文选呗!学堂考试的前几天,大家几乎是每人随手一本的。”
贾兰的回答让史凡顿时自觉无知,但为了考试,为了从贾兰那儿得到更多有关时文选的消息,史凡不得不放下脸面,不耻下问。
原来,八股文的试题都出自《四书》、《五经》,考生可以预先就把书中可以作为试题的字眼写成若干篇文章,或请人代作文章,平时只死记硬背以便临时侥幸猜中,随手拈来。
八股文是科举考生们的必修课,称为举业。但八股文章真是汗牛充栋,多不胜计。于是,有些儒士就专门做起了八股文的选编,这渐渐就成为了一种行业,甚至不仅私人编,官方也在编。
史凡从贾兰的口中得知,本朝八股文选的仿刻泛滥成灾,考生们平时只需要死读硬背,临到考场就剿袭一番,甚至有考生只知八股文,而连本经都不知的。除了八股文选外,试帖诗的范本更是数不胜数。只听见贾兰又说道:
“大多数情况下,科举考试要考诗歌,唐宋要考诗赋,本朝的乡、会试都要加试五言八韵的试帖诗。因此,翰林院的纪大学士还为举子写了不少试帖诗的范本,我这儿就有一本他的文集,收录的全是这些试帖诗范本。”
翰林院纪大学士?史凡的脑海中突然一阵恍惚,也不去多想,便要求贾兰道:“好侄儿,你把他的这本文集借叔叔看看呗!”
“这本文集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叔叔想看,侄儿送给你就是了。”贾兰说着,走到书柜前,一边寻找着那本文集,一边说道:
“前些天,侄儿听外祖父说,纪大学士奉当今之命,正在着手编纂一套《四库全书》,其中就从诸多时文选本中挑选出了一部分,收录进《钦定四书文》四十一卷,作为士林之标准。我就想啊,要是能得到这四十一卷的四书文,别说什么童生试了,连乡试、会试都不怕考不过了吧!”
纪大学士?四库全书?史凡又是一阵恍惚,正有了一点头绪时,只见贾兰刚说完,便从书柜的一个角落里翻找出了那本文集,果然已经被翻得破旧不堪。贾兰将这本文集递给史凡,史凡接过文集,翻开封面一看,只见扉页上写着:
试帖诗选河间纪晓岚编
“是纪晓岚!”史凡大吃一惊,几乎是惊叫道。
“原来叔叔也知道翰林院的纪大学士?”贾兰见状忙问道,又见史凡不回应,便自说道:“我在外祖父家里见过他一次,这人比我们学堂的赵先生大不了几岁,不过比赵先生有趣多了。”
史凡只是呆呆地听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他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原著说好的是架空,这出现了一个赵翼还嫌不够,怎么又来一个纪晓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