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闻郑伯所言,低头沉吟片刻,转而冲其笑道:“卿既有此意,朕自是欣然受之,不过有罪亦要罚之,但念君赎罪之功,故而只收其爵位,汝可服之?”
郑伯欣然回道:“罪臣愿服。”
其余诸君闻帝与郑伯对话,以污言秽语辱骂郑伯者渐渐消逝,诸君转而思索起已身出路,智者紧随郑伯之后抢先投名,瞬间引得众人纷纷效仿以保己命,然如此大势所趋之下,却亦有愚忠于宗派者宁死不屈。
结果显而易见,愚忠者头落于地,至此,除三十五位诸侯外,以及少数宗卫者,其余宗卫、士卫者尽皆人头落地。
帝令兵士收拾残局,又对虎臣及九宗言道:“卿等随朕而来。”
话音一落,帝便转身归于朝殿。
虎臣及九宗面面相觑,甚为不皆帝意,怎容己等披盔带甲之人进朝殿,此举在定朝百余世从未有之。但帝令在此,诸君顾不得法令,便随帝而去。
帝进殿坐于上座,虎臣及九宗进殿便要跪之,帝言:“无需多礼,告诉朕吕侯所去为何?”
虎臣单膝跪地抱拳羞恼道:“吕侯失于臣手,恳请圣上责罚!”
见此,帝俯视虎臣斥之:“安敢不尊帝言,起身回禀!”
然九宗却齐随虎臣跪地禀道:“圣上,吾等皆有失职之罪,非韩将军一人之过,望圣上治臣等之罪!”
帝怒,起身左手负于背,一步一步踏下殿来,驻足于虎臣及九宗前,语气不含丝毫感情言道:“如何治罪,需要尔等教朕吗!”
九宗及虎臣低头应道:“臣等不敢!”
然帝却神秘一笑,不复之前盛怒之象,可诸君不知便仍跪于地,静待帝之降罪。
望诸君忐忑之景,帝陡然笑之,顿时便教九宗及虎臣心生疑惑,却不敢抬头查看,只低头望于地,心道: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也。
不理九宗心言之语,帝笑道:“朕非怒于诸君露于吕侯,而是诸君揽罪行大礼之错。”
虎臣及九宗闻帝言甚是不解,遂尽皆抬头望于帝,并报以疑惑之色。
帝环顾诸君,叹道:“朕不喜诸君行大礼并揽罪于己身,乃因此看似义气之举,实则为害人害己之行罢了。”
虎臣按捺不住疑惑,率先问道:“为何?”九宗亦投以疑惑之色望于帝,静待帝答。
帝言:“揽罪是以蒙蔽诸君之错也,若小错积为大错,必悔之晚矣!”
虎臣及九宗露以感动之色,后齐声言道:“臣等愿为圣上效犬马之劳!”
帝满意一笑,然虎臣却陡然言道:“吕侯武力甚高,吾等聚力才可敌之,若其带宗派来之,吾等失职之罪,岂不是给圣上带来麻烦!”
帝傲然道:“不过一宗派耳,不足为虑。”
感帝胸有成竹色,诸君心中竟莫名信服,遂脱口而出道:“圣上德合上天,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便又是一番君臣恭维之景,教张阳甚是无奈。
………………………………………………分割线
华夏分九州之地,定朝亦分九州之地,且定朝九州之奇观并不下于华夏,敬请看之。
话说,在定朝极北之地有一山,山高耸于天,且山上常年浮于白雪,一副仙山缥缈之景。
山下百姓亦有好奇者进山寻仙,却终无所获。但据其言语,山中异兽、奇景万千,已与仙境无异。
山中果如其人所言?
是也,亦非也。
山名雪云山,乃百姓取自其景与其高之意所得,故而才得名之。
山高十二千九百六十丈相差仿佛,雪厚九米不差分毫,此为何所得?众人亦不知晓,似乎生来已知。
山内天然有一屏障,入屏障者一日不出,则不得进山,次日便可绕回山外。若有一日进山者,亦只能在山内待十二时辰,所因为何?未曾有人知晓。
从山下往山上走,有一道天然的阶梯,不过要走到山顶,常人需花一年有余,武者亦需花半年。
山内有一宗派,名为云霄宗,因倚雪云山而立,故而才得其名。
天下宗派有数,且宗与派并立,然派有万千,宗却只有其六,其因在于道者。
道者所在之宗,为己身高人一等,故而划分了阶级,定下超凡者可立派,道者可立宗之规。然道者有数,似由天定一般,已百世未有新道者出。
然此时,雪云山之顶处,却有一老者、一中年、一青年、一少年、一儿童还有一女子立于其上。老者慈眉善目,中年者面带威严,青年者意气风发,少年者神色跳脱,儿童顽皮好动,女子则眉宇间透露着红尘之意。
慈目老者率先对五人言道:“天数有变!”
五人面无表情,似是早知此事,因此,慈目老者又言:“吾曾看未来一角,武化为凡。”
闻此言,五人脸色顿变,女子肃穆道:“可天意所为?”
慈目老者摇头,后仰天叹道:“天意不在吾等,徒之奈何!”
“轰!……”穹顶之下一道雷声顿降。
见此,慈目老者面露凶狠道:“千万别逼吾等与你同归于尽!”
“轰隆隆!……”穹顶又是一阵响雷,却在最后慢慢消逝而去,似惧怕于老者所言。
众人见此,皆面露不屑之意,后又将言词归于主题。
小孩儿虚空中托下巴着嬉笑道:“没事儿,没事儿,看天意之举,一如平常胆小,肯定没什么事。”
少年跃跃欲试道:“来就来呗,谁怕谁啊,正好手痒痒。”
而老者脸上慈眉笑目早已消逝,转而露出了一副冷漠之色。闻众人嬉闹之语,只见他冷冷道:“够了!真当我是开玩笑吗!”
少年不屑道:“喊那么大声干什么,怎么?你想跟我打一架?”
然老者却不理少年挑衅之语,沉声言道:“吾等得天数,故而才寿命无尽。近期,吾想诸位亦感天数震动之怪,前所未有之,此定为前兆。”
女子秀眉一蹙,轻声言道:“为何如此确定?”
女子所问,亦是四人疑惑所在,遂目光聚于老者,静待其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