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么?瑞王府有龙气?”朱成旭浑浊的双眼,陡然间闪亮起来。
“回禀皇上,这是云泰山三清道长,十一年前看出来的,当时,知道的的,只有他跟瑞王府的七岁嫡长子,朱弘羽。
这也是朱弘羽为何要三清道长给他亲弟弟批命,克父克母克兄长的原因,甚至为了杜绝其余子嗣的出生,朱弘羽在七岁的时候,就给他父王下了不育的药。
如今,对此事的知情人,三清道长已死,朱弘羽被不知情的瑞王拘禁,剩下一个,就是卑下了!”
蒋佑惟满头大汗,这件事非同小可,皇上如今不仅仅有三个儿子,还有两个孙子,如果三清道长的话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
蒋佑惟想想都不寒而栗!
“这件事,朕知道了,你尽快赶回去,尽量将你的人,都聚拢在咸阳府,既保护玉莲,也盯着瑞王府。
不论遇上什么事,你都可以问玉莲,听她吩咐,即便朕不在了,你也要带着你的人,都听玉莲一个人的,你做到吗?”
朱成旭预感到,三清道长的话,也许是真的。
之前自己只是打算拉着该死的人都去死,也想过,扶持对玉莲依赖的那个朱弘安上位。
但一想到瑞王的儒家风范,君子之风,朱成旭就很不爽,自己做了大明的皇上,就是被这群儒家士子架空的。
还想到了瑞王一旦登基,后宫三千的,朱弘安不一定能斗过瑞王后来的子嗣,一旦斗不过,说不准还连累玉莲。
但现在既然得知瑞王已经不育,只有朱弘羽跟朱弘安两个儿子,那就好办了。
死掉一个朱弘羽,剩下的朱弘安,就是顽逆少年,也一样能顺利登基。
这群儒家臣子,敢扛着天子拱手而治的大旗,却没人敢明目张胆的造反。架空皇权,是眼下大明臣子的共识。
“来人!”
朱成旭叫来自己一个武功极高的老辈暗卫,赐药毒死瑞王的嫡长子,确保朱弘安顺利成长到登基的那一天,让他成为玉莲将来的依靠。
皇权虽然被架空很多,但做了皇上,还是有让臣子忌惮的武器的。
太监跟锦衣卫就是皇上随时可以举在臣子头上的刀刃!
不过是自己这个现代来的皇上,实在是做不出古代帝王动辄的大肆杀戮,不然,也不会纵容这些臣子到这个地步!
玉莲啊,玉莲,我能为你做的不多了,感觉我越来越不行了,果然,色是刮骨钢刀。
殿试开始之后,朱成旭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杨玉莲的男人,李东阳身上。
没想到这个男人,果然长得极为帅气,比时下以白为美的男子,阳刚沉稳吸引人多了,难怪玉莲被他迷住了,死活要跟着他,也不愿意做大明的武则天。
此人能从案首,到解元,再到会元,已经是大明瞩目的新秀了,如果殿试再高中状元,此人的路,正常来说的话,应该能走很远。
将来的入阁,对他来说应该不难。
自己要做的是,推他一把,还是扯他一把?到底怎么对待,才是对玉莲最好的?
诶,恨只恨自己,认识玉莲太迟,更恨自己太老太老。
若是知道,自己也许,也许能克制一下美色诱惑的,也许吧!
当下面人将本次殿试前十名的试卷放到朱成旭面前之后,朱成旭扫视一遍,没有看到李东阳的字迹,瞬间明白,李东阳得罪了所有阁臣。
有点意思!
殿试的试卷,会由内阁几位辅臣,挨个过目,圈个甲乙丙。
然后从中挑选出来排名前十的,让皇上钦点名次,剩余的,基本上还是依照辅臣的批阅排名,定下名次。
“传旨,将本次会元的试卷,给朕挑出来,朕想先看看会元的作答!”
朱成旭冷冷的撇了所有阁臣一眼,作弊做的如此明目张胆,对自己这个要死的老皇上,是半点不放在眼里了?
“启禀皇上,这不合祖制,没有定下名次之前,是不已揭开糊名的!”
“正是,皇上,这不合祖制,大明取士,贵在公正公平,从院试开始,便采用糊名制,至今百多年,没有一次例外过,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微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福王跟太子以及寿王的人,都开始谏言阻止皇上的旨意。
前十名的名单,已经被福王跟太子的人,互相斗着,暗中定了下来。
会试之后,所有有才能的人,都被各种阵营拉拢,不能拉拢的,注定了是要被边缘化的。
所谓糊名,越到最后,人数越少的时候,在笔迹上,就越容易认出来。
从笔迹上不仅仅认出来必须要抛弃的人,也能认出来自己阵营必须要提拉出来的人。
是以,糊名制,到了殿试这会,意义已经不大了。
如今大明官场的潜规则,乡试重在选士,会试则重在收拢士子,殿试,那几乎是各大阵营争斗的结果。
前世的李东阳算是投靠了内阁辅臣夏炎,是以他的文章能正常走到最后。
但这一回,他的试卷,被内阁几个人的暗中操作之下,排在了殿试后三十名,而历代皇上殿试阅卷,钦定名次,也就取殿试前十名。
“那好,要公平公正,是吧?来人,将所有殿试试卷,糊名张贴在国子监,由天下士子点评,朕从中选择点评最好的三十名殿试士子。
一旦被国子监师生,以及天下举人查出来,有人滥竽充数,则一查到底,朕,这一次,绝不手软!”
朱成旭从现代高科技作弊时代而来,如何不知下面人如何作弊?
这个大明的乡试,才是最过硬的,靠的是真本事,但到了会试之后,就有作弊的可能了。
到了殿试,几乎成明目张胆的私底下交易了!
你敢叫嚣公平公正?
好啊?那就彻底的公平公正!让所有国子监的师生,天下举人都看看,大明取士的阁臣们,是怎么操纵天下士子的?
朱成旭的话刚刚落下,顿时惊得各个辅臣,以及在场的所有臣子,都集体跪下,求皇上收回成命。
这些臣子,最怕的不是死,而是名声尽毁,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