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指鹿为马
作者:南元      更新:2019-07-19 12:51      字数:2168

“当然记得,戚培祖这个人也是倒霉,如果是被人阴了也是他的命,要不是我想到他家是守护泉州百多年不受倭寇侵犯的家族,我连流放都不会给他争取。

朝廷上的事,我原本也以为我是皇上,我说了算,可真正坐在这个位置,就知道,下面人想让皇上知道什么,就让皇上知道什么。

黑白颠倒,指鹿为马,对于这些久经官场的士子来说,简直是信手拈来,尤其是现在的朝廷官员,百多年来形成了牢固的潜规则。

那就是极力维护读书人的脸面,维护整个士林的利益跟名声。

哪怕他们互相之间派系争斗,也不会打破这个规则,为了维护这个规则,这个明朝的臣权,真的是相当大。

当年戚培祖的案子落到折子上,呵呵,人家证据确凿,福建巡抚秦如昆最终还是将福建安定下来。

这对大明来说,那就是功绩,至于里子是怎么回事,没人会为了一个区区武将,得罪一省巡抚这样的文臣。

他们当时说的很有道理,安抚福建那几个府,首先需要有人承担罪名,还要有人有拯救姿态去安定人心。

内阁六部都用大局意识去看待这个案子,我就是有猜测,即便再安排人去查询,也还是要安排朝廷官员,最终还是他们说了算。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戚培祖一家子都是武人,应该还是不会拍文臣马屁的武人。

如今大明的军人,简直低贱到尘埃,我就是想培养出来不一样的军人,都没办法。

要钱?人家户部跟你能扯十年也不会拿出来钱!

招人?呵呵,祖制有军户制度在,人家能义正言辞的堵死你,可他们自己谁都知道,军户出来的所谓士兵,如今都是武官家里的佃户了,还谈什么打仗?

内阁六部六科都察院的这些官员,对武将,甚至是战争,都一个意思。

认定武才是乱国根本,历朝历代,但凡造反成了的,都是武将出身。

这朱家祖宗在得了江山之后,竟然也这么认定,武将军人这么多年来,差不多是留着撑场子了。

这些人对鞑子入侵的想法,简单可笑,认定他们是没吃没喝的,过来抢了自然会走,说什么这些未开化的蛮子,就是给他一个府地,人家也不会治理。

习性不同,那些人只会来抢,但不会转性下马种田。

海盗更是,只为了抢钱,自然不可能撼动国家根本。

所以,这些人认定,与其每年花费大量军费,劳民伤财,不如省下来,修水利,造福百姓什么的,再说国库如今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一百万两。

我要是问他们钱呢?呵呵,他们能将花钱的大头全算我头上,什么修葺宫殿,选秀花费,供养后宫那么多美人,总之,钱都被我这个昏君靡费了!

现在我也懒的跟这些人纠缠不清,实在是气不过的,就让锦衣卫盯死他家,找出贪污罪证,抄了他们的家,钱就多出来了。

但这么干,也得控制数量,不然这些疯狗一样的士子官员,马上就能放下各自争斗,同仇敌忾,先阻止了我这个昏君再说。

算了,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妈蛋的,大明的皇上,只有这一点好,想睡多少女人,随便。

戚家的事,我能重新找一个承担罪名的官员,比如泉州隔壁的登州,但不能彻底掀开,不然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反而不容易恢复戚家声誉地位。

政治这个东西,完全不分对错,全看博弈跟利益交换,如同我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要想让大臣办什么事,也得用相应的利益去换。

所以,你不想留在这,也是对的,天天跟这些人扯的没玩没了的,实在是累得慌。

像我们这样从前世过来的人,真要动手杀狠了吧,自己也不过意,杀的不够,根本震慑不住这些人。

诶,要是我手里有真正的震慑朝野内外的强悍军队,我怕谁啊?”

杨玉莲沉默不语,那咸阳知府,跟黄德太监合谋敬献自己给你享用,说起来也是你自己给了这些朝臣把柄,才能让这些人对付起来你的时候,那么理直气壮,仿若道德圣人。

你说没钱没人整治军队,要我说,那是你没有真正狠下心来,慢慢筹谋。

这要是换成我自己,我就不跟户部要钱,我另外安排锦衣卫在外面做生意圈钱,哪怕黑吃黑那些盗匪那些黑心贾商,也能弄到钱,还能练出来强兵。

军户那些人,索性全撇开,就弄招募兵,精心打造出来几万精兵,先将朝堂上这些人震慑住,彻底的收回了军权再说。

那些整天道义挂在嘴边的朝臣,我不跟他废话,我就按照我自己的意志来,不服的那就武力镇压。

用这些人的血去铺路还不够,还得将他们的名声搞臭,著书立说,让他们遗臭万年,没有罪名,编也编出来,再广而告之,老百姓谁管你是真是假?有饭后八卦才高兴呢!

你这么狠心搞十个八个内阁大学士,再搞十个八个老酸儒,你看看后面还有人敢这么跟你对着干?

不过,杨玉莲回头想想,大明的这个制度,其实还是很先进的,用一个集团治理一个国家,总比用一个皇帝治理一个国家靠谱。

皇帝是好是坏,没人能控制,但整个士林集团,最起码都是从千军万马中考出来的学霸,又都讲脸面,总比靠一个人喜怒无常治理国家强。

只是,大明的土地兼并,跟糜烂的军队,确实是大问题。

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治理国家的这些精英们,他们信仰维护的不是贫贱百姓利益,而是他们的圣人道义。

不,也许不能说他们维护的是圣人道义,而是他们打着维护圣人道义的旗帜,维护他们士绅阶层的既得利益。

算了,自己一个后宅女人,操心这么多干嘛?清清静静的在竹山村,种田什么的也就够了。

更何况,如今自己连最后的后顾之忧也没了,更是不用操心这些,好好守着朱弘安那孩子成家立业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