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笑的一脸开心,临走还特意举举自己手里的包裹,那是娘特意给她准备的单衣,现在不必给她了。
还有这十两银子的笔墨纸砚,都不必留下了,让李家穷的凑不齐院试的钱才好,让你一辈子到死,连个秀才娘子的名头都不会有。
贱人!活该被人当成脑子有病的!
若不是脑子有病,怎么会在有婚约的情况下,勾引少爷?
可恨当时怎么就没有淹死你的?不然自己哪会被小姐姑爷撵走?
姚红英母女来的时候,见到村里人就笑着得瑟自己给李家带来什么好礼物,急匆匆离开的时候,再见到村里人,可就没有心情废话一句了。
看着这对母女走的村里人,极为惊诧的看到杨家人将带过来的礼物,又带回去,顿时都鄙夷不已。
果然杨家人,不上路子。
幸而东阳媳妇,是不错的,不然可害死了东阳!
“玉莲,你娘你妹妹怎么忽然走了呢?”
杨玉莲娘跟妹妹刚刚离开,李家人自然也得了消息,没人挽留这个亲家,反而觉得走了松口气。
不过,李东阳的娘,还是不放心的过来问问。有点关心杨玉莲的意思。
“娘,你坐,刚刚我娘跟我妹妹来,我连大门都没开。她们见到我,就高高在上的恩赐我跟东阳,十两银子的笔墨纸砚。
东阳不高兴的走了,我呢,就告诉我娘她们,我从嫁到这,就一直有病,脑子病了。
你们家带着我去县城看了大夫,一直不见好,所以呢,我就这么被丢在后面,自生自灭的养着。
就这么着,我娘急匆匆的走了。
临走丢下一句话,说是叫我不要着急,她跟我爹不会不管我的。说她这就回去找我爹,想办法。
娘,我知道东阳娶我是被我娘家逼迫的,不然他是打死也不会娶杨家女儿的。
摊上这样的亲家,走出去都被人耻笑。
我虽然是杨家女儿,但上一次我差点淹死之后,也算对娘家死了心。
他们上次是打算勒死我,把尸体给赵府看看,让赵府歇火的。
娘,我知道你们一家都是好人,但我也明白,我不能拖累你们。
娘,以后,我就不出门了,就当是病了,什么人都不见,包括我的娘家人。这个对外通着的空地,有时间的话,请大哥,帮忙用土砖堆砌起来大院子。
等两年,不管是恶疾,还是没有子嗣,都可以休妻,也不影响东阳名声了。
以东阳的本事,将来高中是必然的。
娶我这样的女人,不仅仅给他脸上抹黑,也给他摊上这么一个岳家,丢人不说,还一定拖累他。
杨家这么处心积虑的教养女儿,可不是为了女儿有个好婆家的,而是想让女儿给杨家带来泼天富贵的。
抱着这个想法,一旦东阳当官了,杨家必定仗势欺人,闹得厉害了,最后害的还是东阳。
当官的名声不好,被人抓住把柄,轻则丢官,重则连累全家丧命。
娘,你说,我这样的媳妇,东阳能要么?”
杨玉莲看到李东阳娘眼里的那点关心,心里一动,不如就跟李家长辈,开诚布公,分析利弊,最终跟他们达成默契。
自己暂居李家两年,然后拿着休书,自己就算是自由身了。
到时候,不必管杨家打自己什么主意,也不需要脑壳生疼的猜想,李东阳到底图自己什么了?
将来自己必定是要陪着朱弘安的,以后嫁人不嫁人,到时候再说,遇上合适的,也可以嫁。
总不能两辈子都做老姑娘吧!
李东阳的娘,被杨玉莲的这番开诚布公的话,震惊到了。
没想到杨家还有这么通透的姑娘,可惜,她是杨家女儿!
东阳不得已娶杨家女儿,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的时候,全家人是这么决定的,等娶过来两年,就找理由休妻。
只是没有想到,这个孩子,自己就给自己想好了。
“可,那个时候你要怎么过?”
李东阳的娘,不忍的看向杨玉莲,显然她是默许了杨玉莲的话,承认李家将来会休妻的。
“娘,大嫂娘家人来的时候,我就说了,我被休之后,不会离开这个村子,就在这找个地方住下来。
虽然不能跟李家成为真正的一家人,但将来我一个人过遇上困难的时候,也会厚着脸皮请你们帮忙的。
再说我也不是不能养活我自己,虽然织绣不行,但脑子还行,靠着脑子肯定能吃上饭的。
再说,朱弘安这孩子,对我也挺好的,说不准,将来我可以投靠他,等再过上一两年,我还能再找一个老实的乡下汉子。
这辈子,我不求别的,只想安安静静的。”
杨玉莲说的万分的真诚,半点没有叫李家为难的地方。
“诶,你这孩子也是没遇上好爹娘,娘就按你说的,让东青将老房子跟正房之间的通道都堆砌起来,你日后缺什么,我让灵灵帮你买。
这后院的菜,你想吃什么,就弄什么,有事的时候,就到前面来找我们。
诶,要是你不是杨家的女儿就好了。”
李东阳的娘,重重叹口气,真是不错的媳妇啊,可惜东阳不能真的被她娘家给毁了。
刚刚虽然自己没有跟杨玉莲的娘寒暄,但还是在正房前面贴着门,听着这边动静的。
结果还真是不出意外,不,还是有些意外,那杨玉莲的亲妹妹,害起来她亲姐姐,真是半点不手软啊!
李东阳的娘一想到东阳将来有这样的岳家,就万分不愿意。
哪怕对杨玉莲看法很好,也不能要。
结亲,结的是两家之好,而是不只看媳妇一人!
当天午饭后,李东阳的大哥李东青,就带着全家人,再次堆砌起来院子。
不过这一次的院子工程稍微有些大,毕竟老房子跟正房子之间相隔二十几米的距离,将这两处围起来,还是花了好两天功夫的。好在不耽误即将开始的农忙。
李家这么动作,李东阳在农庄一直没回来自然不知道。
而村里人见李家这样,也不觉得奇怪,谁家有能力,自然想堆砌起来院子,不仅仅自家地方大了,也方便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