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级驱逐舰松级介绍松级驱逐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rì军一直处于优势,其海上和空中力量均比美军强,所以各种舰只损耗较少,这当然包括驱逐舰在内。1942年中的中途岛海战rì军大败,战争主动权转移到美军手中,使得rì本海军的压力倍增。当年8月美军发动了瓜岛登陆战,rì本海军从此陷入了一个凡尔登式的绞肉机中不能自拔,各种舰只及航空兵器陪同陆军损失惨重,驱逐舰也不能例外。
当时驱逐舰担当了航空母舰部队(机动部队)的jǐng戒护卫和陆军反击瓜岛登陆部队运输舰的jǐng卫任务,瓜岛战局转向对美军有利之时又增加了所罗门群岛方面的补给勤务。加上东南亚方面和东海上美国潜艇张开的针对rì本运输线的大网,自此rì军的驱逐舰就一直头顶美军飞机的炸弹脚踩美军潜艇的鱼雷艰难前行。从1942年5月到12月,在严酷的作战环境下rì本海军损失舰艇35艘,其中驱逐舰12艘。由于rì本方面虽然经历了珍珠港和中途岛后仍然抱持舰队决战思想,再加上驱逐舰在战场上用处甚大,所以海军方面紧急要求弥补损失,特别是不能让决战需要的舰队驱逐舰不足。从情报上看美国人在用他们的老旧的一战平甲板驱逐舰用来做rì本人理解的次要勤务,避免直接冲突。而rì本方面的实际情况是登陆作战、补给作战、jǐng备作战需要大量的驱逐舰,这些新情况下的运用通常用不上舰队驱逐舰的强大火力,据此需要一种和以往战术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新型驱逐舰,这就是丁型驱逐舰(就是美英的护航驱逐舰)——松级和橘级。设计过程
实际上军令部根据中途岛大败提出的第排开,这种配置容易制造,其弱点是一旦轮机仓中弹损毁一个锅炉的话很容易造成整个轮机仓失灵,最后失去动力源全舰被动挨打,太平洋战场上的实战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作为总结战场上的经验教训而设计的松级的轮机仓充分体现了这点,其轮机部分共两台主机,每台主锅炉2个,采用了新的锅炉、机械室、锅炉、机械室的锅炉分离式配置方案,该方式是rì本海军中的第一次运用。这样松级的轮机仓即便中弹,只要不是全部命中,就不会出现两部轮机同时失去作用的情况,只要残存下来的一台能工作,就可以航行,大大增加了生存下来的机会。不过有利也有弊,这种轮机配置的推进轴相比以往的左右两舷轴是倾斜的,这部分的舰艇构造相对复杂,造成建造工时上升,这个和以简易量产型为初衷的设计目的相违背,舰政本部在权衡了生存xìng和建造xìng在此的冲突后选择了生存xìng。
松级的轮机仓从舰首方向排列下来是第一锅炉室、前部机械室、第二锅炉室、后福机械室,各个舱室之间有横隔壁加以分割保护。主锅炉是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主机为舰本式减速蒸汽轮机,前部机械室的轮机为巡航用涡轮机,驱动左舷轴,轮机靠左舷侧安放,后部机械室驱动右舷轴,靠右舷安放。螺旋桨推进器为3桨,直径2650毫米。全舰总共搭载重油370吨,分装于第一锅炉室两舷、前部机械室右舷侧、第二锅炉室左舷侧、后部机械室左舷侧的6个重油罐中。由于锅炉较小所以2个烟囱直径也小,而且直接配置在各个锅炉室上方,未使用曲折复杂的烟道。前部烟囱位于舰艇中轴线上,第二烟囱由于该锅炉室要通过前部机械室的传动轴而向中轴线右侧偏移了750厘米。所以两个烟囱的位置从舰艇正面看略有偏差。
武备是相对于以往驱逐舰变化最大的部分。
继秋月级装备高平两用炮后松级进一步根据战场经验强调防空能力。舰桥前的舰首楼甲板上设置40倍口径仈jiǔ式127mm高shè炮一座,舰尾上甲板设置同型双联装高shè炮一座。前部炮设有简单的防浪护盾,后部炮则没有设置。这也是该型高shè炮初次上舰。舰桥前、后部烟囱两舷、后部甲板室上各有一九六式25mm三连装高shè机关炮共4座(本应多设,无奈为重量所限制),舰桥两舷的舰首楼甲板了、舰桥后部上甲板两舷、后部烟囱前三连装高shè炮座上下甲板两舷、后部甲板室两舷上甲板各有一单装25mm机关炮共8座。由于rì军在太平洋上的制空权不断丧失,后期竣工的该级舰在前主高shè炮后方两舷、后部烟囱后方三连装高shè炮座以及舰尾两舷上增设了5座单装机关炮,并且为所有的单装机关炮加上了防弹钢板。shè击指挥仪为四式二型,舰桥上架设有九七式2米高shè测距仪。
两部烟囱之间设有一座九二式610mm四联装鱼雷发shè器,内装4条九三式610mm氧气鱼雷,无备雷。关于这个鱼雷也是颇有一番周则。最初计划如此,然后在技术会议上有人提出一次齐shè4条命中概率不足,要求增加到六联装,而由于舰体大小的关系只能改为533mm的六联装,根据当时的夜战情况看威力又不足,最后只好设计不变。
反潜武器为两条深水炸弹投放轨,设置于后部主高shè炮后方。搭载深水炸弹共36枚,而那些长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防舰一般搭载为120枚,松级明显偏少,执行任务时必然受到钳制。扫雷用具考虑到使用的频率很低所以没有搭载。
水中侦察设备为九三式探测仪和九三式声纳。九三式声纳是在1937年将本为潜艇使用的移上水面舰艇,xìng能较差。该设备装备于舰艇底部,共有16个圆凸状的可动线xìng输入型捕音器。九三式探测仪的接收器为升降式,在舰体底部有专用的开口,该仪器有无法克服的无法分辨本舰产生杂音的问题,要探测微速运动的潜艇必须让主机停车,显然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这个问题后来在橘级上用新研发的设备得到解决。
舰桥上设有无线电测向仪、对大型战舰最大有效距离35千米驱逐舰级舰体有效距离17千米的22号厘米波段对海雷达,在前桅杆上架设有E27型对空雷达,后桅杆上架设有13号雷达。除上述外,烟囱前后两侧各装有10米特型货运艇、小艇。所谓货运艇、小艇是单独设计希望能一次运载步兵一个小队登陆的机动艇,其实也都不小。
以上即为松级护航驱逐舰的概貌,在建造过程中各舰均有细微的调整。
松级驱逐舰的预算列于1942年战时舰船补充计划(改五计划)的第二次追加计划中,在接下来的三年第84~86届议会中通过被允许建造从5481号舰到5520号舰共42艘之多,详细的会议讨论在此不累赘叙述。最后分配为舞鹤工厂承建5艘,横须贺工厂承建24艘,藤永田造船所承建13艘。一号舰“松”号于1943年8月8rì在舞鹤开工,接下来二号舰“竹”号于10月15rì在横须贺开工,三号舰“梅”号于12月1rì在藤永田开工。开工之初军方要求建造期为5个月,70000工时为目标。实际上一号舰花费9个月于1944年4月28rì竣工,从二号舰开始各舰基本上为6个月工期完成。
1943年横须贺工厂开工5艘、舞鹤工厂开工3艘、藤永田造船所开工3艘,战争期间松级共完成18艘,其他24艘由于rì本方面战局经济等方面的恶化无力完成。竣工完成的松级很快被投入一线使用,多出现在运输物资人员和船队护卫上。相对于以往驱逐舰松级的反潜能力有一定提高,由松级和部分海防舰编成的第31战队就被成为“猎杀者”(似乎夸大了,rì本驱逐舰对美国潜艇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菲律宾光复后松级也担当过吕宋岛rì本孤军的撤退任务,到1945年太阳帝国已经是rì薄西山,在本土决战的思路下松级也开始加设高shè炮和增加反潜深弹或者改装成回天自杀鱼雷的搭载母舰妄图一搏,不过区区小改于大事无补,两颗原子弹宣告了一切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