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式步枪
作者:再生逍遥无忧客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428

三八式6.5毫米步枪(又称“三八大盖”)是rì本在三十年式6.5毫米步枪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一型制式军用步枪。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rì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rì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基本介绍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三八式步枪细节图(16张)是三十式步枪和三样。抗战胜利之初,国民党沈阳第九十兵工厂曾仿造九七式步枪,但口径改为7.92mm,同时把瞄准镜座去掉。因该产品未列入制式,故称其为“临时式步枪”,并在机匣正上方刻“临七九”三字。

在中国广大抗rì战场上,缴获的九九式7.7mm步枪或短步枪数量远远不如“三八大盖”多,主要原因是九九式7.7mm步枪或短步枪在中国只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手中,而大部分都用来装备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rì军,因此现在欧美各国有为数不少的九九式,都是战后作为战利品收藏的。

在中国,“三八大盖”被rì军一直用到战败投降,我军则一直用到祖国大陆全境解放,还有相当一部分“三八大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此后,我国广大的民兵一直用到1970年代中期。“三八大盖”这样一支取之于强敌之手,又为我所用与强敌作战的战利品,在中**民手中使用时间之长,分布面积之广,赢得胜利之众,实为历史所罕见。以至于老一辈军人每每谈及“三八大盖”的时候,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每每端起“三八大盖”的时候,是那样爱不释手,cāo枪的一招一式又总是那样娴熟。这就是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士兵!历史就是这样写着:兵民是胜利之本!规格参数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

口径:6.5毫米

弹药:6.5×50mmSR步枪弹

弹仓容量:5发

全长:1,280毫米

枪管长度:797毫米

重量:3.95公斤

初速:765米/秒

有效shè程:460米家族

按照现在的说法,“三八大盖”实际上是一个枪族。在设计三八式步枪的同时,还设计了三八式6.5mm马枪。该枪除了枪管比步枪短306mm,背带环位置在枪身的左侧,上护木从头箍一直覆盖到表尺座处以外,其他机构与步枪完全相同。在三八式马枪的弹膛部位上表面,也像步枪一样刻有rì本皇花和“三八式”三个字的铭文。

明治四十四年(公元1911年),又派生了一型带有折叠枪刺的6.5mm马枪,并将其年式定为“四四式”。四四式马枪的机构特征与三八式马枪基本相同,只是在枪身的正下方增加了可以折叠的三棱锥形枪刺,刺刀座与头箍相连,在其弹膛部位上表面,刻有rì本皇花和“四四式”铭文。

到了昭和天皇十二年(公元1937年),“三八大盖”又派生出一型6.5mm狙击步枪,因当年为rì本神武纪元2597年,故称之为九七式狙击步枪(该枪弹膛表面的铭文为“九七式”)。九七式狙击步枪乍一看很难与“三八大盖”区分,仔细看来,九七式狙击步枪有瞄准镜座,可以装瞄准镜;枪的二箍上装有一个钢丝支架,平时向前折叠于枪身之下,必要时向下展开,作为shè击时的脚架。其实,这个钢丝脚架究竟有多大用处,能不能将枪架稳?很值得怀疑!不过rì本枪大多有个规律,这就是到一定的时候总会出点“邪怪、武蛮、拙笨”的东西来,否则就不叫rì本枪了。

关于“三八大盖”的口径,始终是rì本陆军争论不休的问题。早在rì本大正天皇九年七月即公元1920年,rì本陆军技术本部的兵器研究方针就要求步枪采用7.7mm口径,但直到昭和天皇十三年六月即公元1938年,才开始进行步枪使用7.7mm口径九九式枪弹(与九二式重机枪弹同型)的试验,目的在于使步枪具有与重机枪一样的威力,从而解决6.5mm步、机枪弹在中国战场上显得威力不足的问题。试验中,使用的是口径改为7.7mm的三八式步、马枪和四四式马枪,最后认为,两型马枪改大口径之后,枪口动能以及后坐力过大;而“三八大盖”改大口径则没有多大问题。于是于昭和天皇十四年(公元1939年)在“三八大盖”的基础上出台了7.7mm的新步枪,因当年为rì本神武纪元2599年,故称该步枪为“九九式”。九九式步枪基本上就是后期出厂的“三八大盖”,除了口径改大以外,又在二箍上增加了与九七式狙击步枪相同的钢丝脚架,立框式表尺两侧各增加了一根可以折叠的、对空中目标shè击的提前量杆,并采用了觇孔照门。昭和十样。

此外,为了适应空降兵作战需求,还生产了一种可从枪管节套处将枪分解成前后两段的7.7mm短步枪,rì本军方将其命名为“二式”步枪。九九式7.7mm步枪系列开始正式投产装备rì军之时,也正是rì寇“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之时。九九式无论是在中国战场,还是在东南亚乃至太平洋战场,事实上并没有成气候,更不能挽救rì寇的失败。到后来,九九式的生产水平和加工质量每况愈下,远远不及“三八大盖”。

编辑本段优势

可以说,三八大盖的优势非常明显,概括起来说就是shè程远,jīng度高,容易训练新兵,制造简单还有就是善于近战。

shè程远

三八式的标尺shè程高达2400米,有效shè程460米。实战中,受过严格训练的rì军士兵往往能在600米左右的距离上成功杀伤对手。这个shè程是当时广泛采用的老套筒或汉阳造之类的枪不能达到的,只有中正式或捷克VZ24才能达得到,但上述两枪只有jīng锐的部队才有配备。而rì军大量杀伤美军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实际上也只是用三八式的基础上加厚一点枪管再加装一个2.5倍瞄准镜。

jīng度高

三八式的子弹有着平直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中远的距离jīng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在800米距离内多次杀伤对手的记录,即使今天雷明顿M40A1

7.62mm狙击步枪shè程也不超过1000米。

训练新兵

三八式的后坐力很小,不像chūn田,毛瑟步枪这样有着强劲的后坐力。后坐力过强的步枪会让新兵产生很大的恐惧,不利于新兵的训练。而使用三八式的新兵,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出sè的shè手。台湾直到七十年代,仍然有民兵使用三八式训练的科目。

在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多和伪军作战,缴获不少三八式步枪。这些步枪在训练很少(战前shè击甚至少于20发)的游击队员的手中是无价之宝,他shè击jīng确,容易训练,还可以在远距离狙击,是一款游击利器。

制造简单

三八式从三零式过渡而来,所以rì本国内有着成熟的制造技术和完善的生产工艺流水线。加上其结构简单,需要材料不多,很适合资料匮乏的岛国rì本。

善于近战

三八式枪长1.275米,重3.9公斤,配上三零式刺刀,整体超过1.5米。这个长度长于世界其他的所有步枪,在近战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rì军重视刺杀训练,基层各部队都要刺杀教官,rì本士兵的刺杀技术是比较不错的。加上三八式这个拼刺的利器,rì军在肉搏战中占尽优势。

三零式刺刀缺点

三八式最大的缺点恐怕就是其杀伤力的不足。

由于步枪为远距离单发武器,所以它的一枪致命率是很重要的。**产的老套筒和八路军自制的粗劣的仿中正式,之所以能够在战斗中发挥还不错的作用。主要在于其子弹进入人体会发生翻转,造成空腔,杀伤力大。虽然shè击不jīng确,但是rì军士兵中弹以后非死就是重伤,而且伤还不容易医治,必须送到野战医院治疗,造成战斗中减员。

当时三八式的设计人员出于军方对于shè程和jīng度的过分需求(rì本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恶习),导致它采用了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小口径的子弹虽然有着非常好的飞行稳定xìng能,但是也有代价。就是它的稳定xìng太好了,好过了!它直接导致子弹击中人体以后,仍然保持原样飞出人体。它有很好的穿透力,能轻松贯穿人体,并不发生翻滚,也就是说,一弹二洞,连受伤的组织都是光滑的伤口!

由于穿透能力过强,一颗三八式发shè的子弹击中人体,后在人体停留时间很短,很快穿透飞出,人体受伤较小。所以只要不是被三八式击中躯干的重要部位,很难对被shè中者造成致命伤。

上海会战中,经常出现**士兵身中数枪仍然能够继续战斗的情况。这让rì本军人对三八式的杀伤力大为不满,也导致了rì军大口径步枪的出现。

这也是一把枪无法满足所有xìng能需要的最好注解。对于其他xìng能来说,三八式已经足够实战的各种需要,很难找出其他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