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燕青翻
作者:丹经残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76

杨猛记得后世有句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

话有些粗俗,但却高度概括了‘人的立场决定人的思想及态度’这个观点。

在他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曾经沉迷于各种拳术的真传打法,例如若离最初传给他的太极动势,都提倡重意不重形。

可当他如今静下心来,在龙华寺钻研了三个多月的佛经后,终于发现了所谓的拳架及套路真正的作用,其中最令他觉得惊讶的,便是后世流传下来的杨氏太极小架和陈氏太极老架一路,这两套纯粹以养生为主的健身太极拳。

清末时期的太极拳,以太极拳意为重,无论什么样的拳架和套路,只要是以太极拳意发劲打出的拳术,都可以称为太极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李瑞东和孙禄堂创立的李氏太极和孙氏太极。

这样的拳术说是太极拳,虽然没有错,但只是以太极拳的神意发劲,至于拳路乃至动势,则可能糅合了形意、八卦乃至炮锤和长拳等拳架。

而后世流传的杨氏小架和陈家老架一路,则是纯纯的太极拳路再配合太极拳意。

因为实战性的不足,使得杨猛曾一度将这两路拳术弃之如敝屣,也因为他的灵魂是从后世而来,自然会与后世之人一样,觉得这两套拳术,纯粹是养生健身招揽门徒所用的花架子。

“中看更中用!”

当他拳术通神入化,开始寻求一条能抱劲成丹的新路时。这才发现这两套拳架里蕴含得东西,实则不单大有深意,且对他这般层次的高手来说,才是真正能促进人体进化的拳术。

但凡习武之人,即便是通神入化的拳法宗师,也会因为初学拳术或争斗时,在练法和打法上有一定的偏重与强力发劲,从而对身体内的筋络血脉乃至骨骼都回造成极其细微的暗伤,这也是为何很多武艺通神的宗师,到了六十岁以后。同样也会渐渐地拿捏不住体内的气血。身体开始一点点衰败的缘故。

杨氏小架,在流传之初的时候,曾经有人说是杨露禅晚年才创出的拳术,虽然后来越来越多的武门中人觉得这套拳术实战性极差。渐渐将其抛之脑后。可其流传的范围之广。简直比清末轰动大江南北的梅花拳还要可怕。

杨猛想要抱劲成丹不知还要多少年,但有了武当秘传的日炼之法在手,他对人体乃至动物身体的了解。已经算得上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等到翻阅了大量佛经典籍之后,他又渐渐总结出来一个结论,“若想抱劲化丹,需得先解决气血满而自溢,不断白白浪费的问题……”

这样就需要考虑月练时气血暴走的变化,以及日炼时骨骼为何会有滋养的感觉。

想通了这一点,便能找到如何刺激骨髓气血,怎么修复体内细微暗伤,从而将气血一点点收敛起来,最后凝成一团的方法。

考虑问题的高度不同,视角与思维自然也就不同。

“杨家小架和陈家老架一路这两套拳术,之所以特殊强调虚灵顶劲的重要性,从根本上看,压根就是发现了日炼之法的关窍,以日光滋润配合行拳吞气,纯粹地修复体内气血骨髓,进而踏上抱劲成丹之路的两套养生不老拳术啊……”

与若离一同研究了一个多月,杨猛又在连续经历了几次阴历十么?怎么还拿出来四处招摇,信不信我就在这里打死你!”

“八嘎,你地良心死啦死啦地,我要与你决斗……”

“霍师兄,这位是……”

霍元甲看着一进会场,便刻意招摇给自己找麻烦的李刚,不觉对着杨猛苦笑了一下,“这个回头再跟你说,眼前这事儿该怎么解决……”

“还能怎么解决,想打就打吧,想来这位和服先生,也早就想试探下我们上海第一国术馆的实力了吧?”

柳生千兵流双眼微微地眯缝起来,看着手下和那年轻人针尖对麦芒在对峙起来,忽地拍掌笑了起来,“这位小兄弟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杨先生也不愧是宗师风范,如此柳生便让他们两个打上一场,算是为大家解解闷!”

“拳脚无眼,一旦动手自然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你们日本人最喜欢借机生事,不签下生死状,我是不会让这孩子出战的……”

“哦?杨先生便这么有信心?”

“或许我是在虚张声势也不一定!”

众人的目光,渐渐转到了杨猛与柳生千兵流的身上,却看到两人在简单的对话之后,又极为默契地对视一笑,随后便招来几名中外名医做公证,为场上两人写下了生死状,并一一签字画押!

“那小鬼子下盘极稳,一身功夫大概都在手上,我看你身形虽然轻灵,但筋络骨骼中蕴含的爆发力,应该稳稳地在他之上,一旦他开拳抢攻,你只需以快步环绕侧击,就能避开他的手刀杀招连打,记得,他的罩门在喉咙,你只有一拳的机会一击必杀,否则恐怕那小鬼子就要制止比斗了……”

看着站在身边自言自语的杨猛,一向不服人的李刚心里顿时一阵别扭,“你与那小鬼子不过初见,你便敢肯定我能打死他?他的拳路你又是如何得知?”

杨猛看着一脸倔强的少年,忽地玩味地笑了起来,“你我今日也是初次见面,彼此连姓名都未曾通报,但你走路时如鸟落蛇行,上身筋肉如蛟龙游动,你敢说你练得不是戳脚翻子拳里的燕青翻子,我便自认看走眼,下去制止这场生死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