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分析各类杂志(下)
作者:霍当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88

罗惟明继续道:“这些迷你电视杂志又唤作电视书,‘迷你’是说比普通杂志小,‘书’是指杂志把电视剧集文字化,看杂志就如看小说一般。电视书全是周刊,大概在5、60页左右,中间加插彩页。以前售价都是1元港币,现在基本上都提价了。《香港电视》、《电视周刊》、《玉郎电视》、《大电视》2元港币每本,《金电视》1元一本,而《银sè电视》、《大众电视》稍高点,2.5元每本”

这些电视杂志里头,《玉郎电视》号称“内容最丰富的综合xìng电视杂志”,《新电视》标明为“权威xìng电视娱乐周刊”,跟《香港电视》、《电视周刊》一般,归为销量比较好的一类。

其实,这是70年代杂志的通病,凡是娱乐杂志大都冠以“电视”为名。也就是说,电视最疯魔的那年头,大家全是“电视书”,当热cháo退的时候,就全做回本职——报导娱乐圈,扒一扒明星的八卦事。

听着罗惟明娓娓道来,张绍平总算对这些词。

陈冠忠笑道:“罗经理说得不错,我们完全不用调低售价,只需增多杂志内容就行了。别的电视杂志都是周刊来的,广告投效只有7天时间,而我们的杂志可是15天。我们可以一边增加广告投放量,一边增收广告费,比如在《新电视》开价5万元的广告,我们就叫7.5万或8万。我想,广告商在10万14天广告时间,跟8万15天的持续广告时间,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大家一听全笑了,可不是嘛,选择前者,广告效应是中断的,而后者是持续的。因为,买一期杂志的读者,可能第二期的杂志就不买了,广告的作用自然不明显。当然,也会有一种情形,那便是但凡买了杂志的人,无论买了一期、两期抑或多期的人都会被广告所打动。

但是,这种情况可能吗?

要知道,广告是需要持续投放,才能产生作用的。

在电视卖广告,只是一瞬间便过去,很难尽量解释商品的长处。而杂志恰好弥补了这个缺陷,兼之它的jīng美印刷是报纸所没有的,它完全可以尽顾广告的鲜艳夺目。

邱世闻笑罢,忽然提醒道:“可是我们的《电影时代》却是周刊来的,尽管5.5元的售价比其他的电影杂志要低,可出版得太频繁了,超出了大部分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想每期杂志都买的话,他们得花比《中外影画》、《银sè世界》等多几倍的钱,长期以往,他们会觉得花冤枉钱的。但是,如果没有每期都买的话,那说明我们没有稳定而忠诚的读者群,销量上是没法保证的。”

张绍平揉了揉脸,道:“你这么一说,我才发现麻烦大了,以前考虑不周啊!”

陈栢生提议道:“要不我们降价?例如降到4.5元?”

罗惟明道:“不能降,一旦降了,开了先例,再想提升就难了!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改变出版周期,跟《电视时代》一样,都是做半月刊。其实,我觉得嘛,我们杂志要做到国外去,出版周期还是别太频繁为好。慢工出jīng品,这是肯定的,如果为了赶着刊发,粗制滥造,那是得不偿失。”

陈冠忠想了想,道:“先看看吧,等到大陆、台.湾、rì韩、东南亚等地的信息反馈回来了,我们再根据实际做出调整。”

“可以。”张绍平点头道,“该怎么做,你们内行,自己抓主意、做决定就成了。”

岑健勋道:“价格和刊发周期说完了,我还是说回刚才的话题吧。咱们的杂志确实不够八卦,不说跟《明报周刊》、《东方新地》比,起码得向《新电视》看齐吧?”

“八卦是把双刃刀,既会割伤自己,也会伤害别人,要谨慎啊!毕竟我们只是做杂志的,不是要人命的,太过了,在圈内口碑就坏了,得不偿失的。”刘天岚说道。

邓晓宇道:“天岚说得对,我们没必要做绝!这样吧,学学《新电视》、《玉郎电视》,跟艺人约谈,愿意说的,我们就开个专栏、做个特辑。”

张绍平闻言,拍着额头道:“你不说,我都差点忘记了!我们做杂志的,一定要跟读者多接触,问问他们的观感,可以让他们提一下意见。对了,下期开始,直接在‘读者互动’栏目里开个分栏,叫读者说出他们对杂志不满意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加大彩页、增加插页、多增明星照、专栏、特辑等,需要的话,我们都应该去做。”

“有奖活动,也要添加,可以勾起大家的购买yù望。”邱世闻提到了一点。

“嗯,可以在‘读者互动’栏里头加进去嘛。奖品,可以是明星艺人的随身物品、签名照,也可以是奖电影票之类的嘛。”陈冠忠笑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供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