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所谓传国玉玺
作者:受伤的害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476

匆匆的弹指之间,由暴怒硬生生的转化成和风细雨的请教,让一直经历的唐门,感到极大的不妙,越是隐藏,那就是对庞煌的怒气越深,连这一点也不明白,也枉费了唐门在暗卫里面厮混了这么多年的阅历。

但是庞煌好像不觉得一般,依然是我行我素,大有“请向我开炮”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但不知道是不是用错了地方呢?

这么多年,在刻意的安排之下,唐门几乎没有见过庞煌,但是看今天的情况,似乎有些升迁过快,染上了一些骄纵的风气,看来是要找个机会和这个庞煌好好地说道说道了。

无论如何,暗卫也算是你的娘家吧,你出身暗卫,在升迁的路上,暗卫的这个身份,和暗卫所能提供的各方面方便之路,都立下了不可抹杀的功劳。

就算是毛大人做官有些阴狠,就算是毛大人做事有些无情,就算是毛大人对人有些偏袒,就算.......。

咦!不对,庞煌似乎还没有见过毛骧呢?唐门在那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更是没有给毛骧打过交道,那又是从哪里来的那股怨气呢?

突然想到这个关键的问题,让唐门心里不由有些嘀咕,前几年毛骧一直在江南,为朝廷整肃朝野以及民间的风评,而自己也去过四川和贵州等地公干,于是庞煌似乎一直直接和皇上奏报,不过具体事务,还是由蒋瓛来管理的。

难道是庞煌和蒋瓛走的近了,故意给毛骧难看?

不是没有那种可能。蒋瓛那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灯,由于江南事务一直由毛骧亲自去办。这个是皇上的意思,蒋瓛根本插不进去手。而南京也属于江南,所以蒋瓛在南京的位置很尴尬。

早就传出来,蒋瓛对于毛骧这种独断的做事方法有些不满,把手伸向毛骧的空白区域北平,也不是不可能的,庞煌的日常由蒋瓛管理,他只要稍微给予点方便,相信就会笼络到人心,庞煌在此期间。受到了蒋瓛的笼络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个问题,唐门不由小心翼翼的看了毛骧一眼,看见毛骧脸色阴沉,可能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不由心里一沉。

类似观摩会性质的场景,在按照程序往下走着。

看着郑虎所带领的二十个随从,一样一样的尝试着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那八百暗卫也露出新奇的表情,这样也可以锻炼身体吗?

随着郑虎在旁边大声讲解。大家都知道了,在,使毛骧才醒悟过来,原来这个庞煌还有一个驸马都尉的身份,自己怎么就被他激怒的失去了常规的判断呢?

有了驸马都尉的这个身份,这个庞煌还真的难以完全对付,与其他把我激的失去了应有的判断能力,现在我恢复过来了,自然也要尝试看看你庞煌的信心如何呢?

果然,毛骧的这些话起到了一些作用,以贱民的称谓,称呼自己的属下,让庞煌十分不爽,马上反驳道:“大人言重了,贱民两字原封奉还,大人是我大明的股肱之臣,请尊重这些曾经为大明效力的勇士们,不要忘记,他们也曾经为朝廷出力,也是我大明的百姓。”

“哈哈!”毛骧得意的一笑,道:“好,本官收回就是。”

虽然这样说,却是对庞煌轻视了很多,原来心性也不过如此,但是为什么自己还没有见面,就被这个人激的几乎失去了理智的怕段呢?

看来应该是蒋瓛在中间作梗。也只有蒋瓛那种阴险之人,才会想到要让自己和大明第一个驸马都尉相互有了怨怼之心。看来这次职司完成之后。要好好的考虑一下蒋瓛的地位问题,蒋瓛此举。无非是开始挑衅他毛骧的权威了。

庞煌却是没有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竟然被毛骧判断成是蒋瓛在后面给自己撑腰,而把恨意大部分转移到了蒋瓛的身上,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啊。

其实庞煌的目的很简单,要让毛骧把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自己的身上,以免过于一帆风顺了,就会在北平乱七八糟的插手,很容易暴露庞煌的一些问题。由于毛骧是检校出身,对于情报、信息非常敏感,而且自己的,他也不认识,索性排除了一切,仔细观察传国玉玺的真迹是什么样子的。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篆字,庞煌还是认识的,穿越这么多年,要是不认识这几个篆字,估计真的是个笑话了,然后看着印章上的缺口,是王莽篡权时索要此物,被王莽姑母汉孝元太后摔在地上缺了一角,虽然后来经黄金镶补,但终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瑕痕。

庞煌努力的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回想着传国玉玺的整个过程,试图找出一点端倪。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表示前无古人的功绩,特别规定“玺”作为皇帝大印的专称,文武百官和老百姓的图章只能称“印”。

还把那块著名的“和氏璧”琢为一枚四寸见方、以螭虎为纽的玺,命御史大夫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由咸阳玉工孙寿刻到玺上,这就是所谓的“传国玉玺”。秦朝二世而亡,传国玺作为“天命”的象征却历代相传。

秦之后,传国玉玺就逐渐被神化,成了证实政权是否正统是否合法的标志,有了玉玺就是正统的天子、合法的皇帝,没有玉玺就称帝有违礼制,是僭越行为,得不到上天护佑。为此,各种有志于面南背北驾登九五的野心家们无不挖空心思不惜一切代价,以能占有传国玉玺为其终极目标,围绕着传国玉玺上演了一幕幕传奇故事。

最著名的有王莽篡汉,汉孝元皇太后用玉玺怒打讨玺大臣王舜,崩玺一角,王莽以金镶之,传国玉玺遂有了“金镶玉玺”的别名。

庞煌的记忆到此为止,别的就不知道了,至于怎么会落在蒙元的手里,那就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问题是,估计这第三个任务,才是庞煌和毛骧角逐的目标,分出高下的目标,只是庞煌自己也不知道,他距离传国玉玺,可能又近一点,因为去年放出的种子,今年终于要发芽了。(未完待续。)

ps: 坚定不移的求各种票票,虽然很可能求不到,但是还在努力着,为害虫的努力不断更加点油,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