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也不能少》明面上看是揭露华夏内陆农村教育事业的短板,唤起人们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注。 首发--无弹出广告但实质上却是利用国人的善良为希望工程圈钱,将本因由zhèng fǔ来负责的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再次转嫁到已经纳税的百姓头上。
此外,在《一个也不能少》电影中,一开篇就表现乡村教师能安守清贫现状,为崇高的教育事业而奋斗,这固然是对乡村教师们最中肯的褒奖。但电影中有提到乡村教师们所遭受的待遇,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受到的底层zhèng fǔ人员非难吗?这些当然不能有。所以在电影上映后,再配合上zhèng fǔ所做的支教宣传,许多满怀热血愿意做出贡献的年轻人义无反顾的去到了内陆偏远地区,然后或撞得一头包的离开,或将青chūn永远献给了那方土地,实实在在的为zhèng fǔ缓解了不想解决,却又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
而当电影发展到主角去寻找失学孩子时,主角面对的是冷漠无情平民大众,在搜寻过程中处处碰壁。但在主角的锲而不舍之下,最后终于迎来了救苦救难的社团干部某位电视台台长。于是在社团培养出来的好心人帮助下,主角得以通过电视台找到了失学的孩子,之后更是在电视台的爱心宣导下,主角猛然间获得了感化后的平民大众捐助,带着不少的学习用品回到了落后的乡村。..
《一个也不能少》整部电影立意高远,不仅宣传了zhèng fǔ用来推脱责任的希望工程,更是将社团成员以及zhèng fǔ喉舌的形象拔高。要是没有点看破的眼光,根本识别不出这是一部替zhèng fǔ劳力外搭歌功颂德的电影。
王硕曾说过张毅谋早年是一路投机过来,重视的就是大的、空的概念,一直随着政治风向走。所以不管政治风向怎么变,其都有迎合政治风向拍片子的本事。张毅谋最擅长的实际上是用最朴实的电影手法撒大谎。
这句话在江河走向社会以前一直认为是王硕与张毅谋的文人相轻,但在走向社会后,见识和阅历增加了,江河回想自己曾看过的张毅谋电影,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几分入木之感,其不愧为内陆导演中最有政治敏锐xìng的。
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以获得票房的成功,《一个也不能少》已经在之前确立了这一理论的正确xìng,张大嘴自然要坚定的走这一路线不动摇。
那么《英雄》这部电影中有什么积极向上的政治纲领呢?虽然《英雄》是一部商业片,说的还是七国争霸时期的事,但张大嘴相信以张毅谋一贯的xìng格,一定会在电影中留下政治信号。
张毅谋看起来极具农民本sè,但其父当年却是国名党的军官,其大伯更是黄浦高材生,官拜参谋长。如此优异的门第出身,却由于解放前夕其二伯和其父投诚失败,大伯更是跟随蒋公前往流求准备光复内陆,于是在稳固了内陆统治新zhèng fǔ展开清算运动后,张毅谋一家彻底悲剧,成为了超级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再加上一千多万美元片酬力邀的大腕巨星李联杰、梁cháo伟、张蔓玉、陈祷明、甄紫丹加盟,辅以杜可峰的摄影、谭盾的音乐、程啸东的武术、和田惠美的服装和人物设计、帕尔曼的小提琴、华夏星特技制作为全片制作的将近半小时,耗资八百万美元的特技,《英雄》剧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为《英雄》品牌注入了强大的票房吸引力。
有了这些大腕,张大嘴自然组织着大腕们三不五时的接受采访,通过大腕的魅力吸引人们对于《英雄》的好奇。此外,讲述《英雄》拍摄过程的纪录片《缘起》也适时推出。这部专门为《英雄》而诞生的纪录片,采用纪实手法,从首都到敦皇,从久寨沟到横店,历时三年共一千多个rì夜跟踪拍摄而成,刻画了《英雄》从张毅谋脑海中的一个概念到最终成为一部成熟电影作品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这部记录片,使观众有机会第一次与《英雄》的创作和诸多明星亲密接触,从而强烈地勾起更广泛的人群对《英雄》产生好奇与期待。
《缘起》带来的热cháo未灭,在相关领导的关心和扶持下,《英雄》的漫画、小说、邮票等相继快速面世,形成一浪接一浪澎湃之势。到了顶峰时期,更是大手笔的包机前往首都,在极具政治象征意义的钓鳖台国宾馆举行了隆重的首映礼签约仪式,将首映rì期定在了暑期档兼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六月二十rì。
《英雄》宣传过程中带来的多个内陆第一,使广大群众对《英雄》的品质产生了莫名的信任。国人根深蒂固的想法,那就是有本事的才能闹得凶,且还有了zhèng fǔ为其作背书,《英雄》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优秀国产电影。
宣传自己是一方面,张大嘴也没忘记打压《快乐传说》。雇佣一帮水军冒充德国华人,开始了对《快乐传说》展开批斗。
《英雄》是典型的牺牲小我或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百姓,从而实现大我,完成统治者的宏图伟愿。而《快乐传说》则是典型的顾小家,无大局意识。
水军们针对《快乐传说》中男主角为了保全孩子,竟然虚与委蛇的替东瀛人作伪,不管走到哪都是以自己孩子的生存为第一要务,就算最后的爆发也是为了吸引东瀛人注意力,从而让孩子能活下去为要点,将《快乐传说》塑造成了一部宣扬苟且偷安,不敢与侵略者作斗争,侮辱了抗战中那些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抗战烈士的电影,呼吁着有血xìng的华夏人共同抵制。
再加上《快乐传说》中从头到尾没有展现过社团成员们的抗战英姿,反而是略微凸显了七七事变时,国名党军队的誓死抗击,以及之后北平的不战而降。这与华夏新zhèng fǔ所书写的抗战历史完全就是两码事。不受zhèng fǔ看好之下,《快乐传说》当然不可能如《英雄》那样获得zhèng fǔ部门默默无声的鼎力支持。
在《快乐传说》营销团队准备拿下居民大会堂作为首映礼现场,却受到步步掣肘,最后反而是后来的《英雄》取得了资格后,感受到了zhèng fǔ无声打压的《快乐传说》营销团队不得不通知远在美国的江河回国,主持后期的营销工作。
PS:关于张大导演捐助希望工程的问题,本人查了诸多资料,都没有任何新闻有过相关报道或回顾。反而是查到05年时印尼海啸,张大导演大手笔的个人捐出了30万人民币,之后国内08年地震大导演捐了10万,10年的那次与《山楂树》剧组共同捐了30万。
或许张大导演还有慈善行为都是悄悄的,但从新闻上不难看出,张大导演与伟大的zhèng fǔ一样,都是厚外薄内。本人讨厌此人由来已久,喜欢张大导演的也别来和我辩,不看我的文章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