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团长的命令,驾驶mig-29m的小伙子们立即行动起来。
和通常超视距作战中堪称繁琐的发射程序相比,多架战机协同发射r-27p/ep导弹的流程非常简单明了;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目的只在于逼退、而非一定要消灭敌人,飞行员们通过火控系统为导弹装订了简单的飞行参数,同时开启加力提速准备接战。
和中高空的战斗态势不一样,空空导弹在低空大气中的有效射程会严重下降,挂载r-27p导弹的米格机必须迎头接近到距离二十千米内才能发动bvr攻击,当然对面的美国人也一样。
天空中,相隔数十千米距离、以雷达互相照射的两组战斗机,正不约而同的加力提速冲向对方。
对于驾驶“鬼怪”的土耳其人,用着从美国人手中领取的解封老旧战机,接受的训练也并不充分,来自新组建航空联队的大胡子飞行员们无心采取更加复杂、也更难驾驭的多机协调空战战术;而且和单纯空中遭遇战的多变战术不一样,被临时抓来救场的土耳其人也实在是别无选择,他们必须直面北方杀过来的一票俄国佬,否则没法向指挥中心交待。
仓促上阵,却要面对未知的新式武器,土耳其人的厄运在战斗爆发之前就已经注定。
面对数百米高度来袭的390团战斗机,土耳其人的f-4e“鬼怪”无法依靠自身雷达快速发现目标。而只能依赖于预警机的远程监视;在指挥中心的数据链支持下,在天空中转过九十度加速接敌,等到雷达上出现俄国战机的踪影时。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小于六十千米。
六十千米的发现距离,对“鬼怪”战机的apq-120雷达来说是个挺正常的成绩;面对装备n019的mig29m,双方的电子设备水平比较接近,如果都是使用各自标配的aim-7f和r-27r来进行超视距对抗,那么可以说交战双方的胜算是在伯仲之间,r-27导弹的射程有一定优势,但也并不怎么明显。
但是今天。挂载了r-27p反辐射导弹冲锋陷阵,红空军的小伙子们已经掌握了克敌制胜的奇兵利器。
刚刚配合237团的苏霍伊战机进行了一波钓鱼作战,现在独力面对两点钟方向来袭的北约战机。虽然无法确信当面敌机的具体型号,390团飞行员仍然斗志高涨——可不是吗,既然r-7f与r-27导弹的攻击包线分析,这两批气势如虹的战斗机很快就会进入对方超视距火力的不可逃逸区,眼见一场骑士对冲的远程投枪战就在顷刻。然而和幻想中的雷霆般对冲并不一样,互相以火控雷达照射锁定的“鬼怪”和米格机这一次却都多了个心眼,在进入对方火力杀伤范围之后就立即压坡度侧转,开始了一幕幕“老鼠与猫”的狡猾机动对抗。
超视距导弹战,和一般人想当然的比较导弹性能、然后信誓旦旦认为“导弹更好的一方可操必胜”完全不同,实际上就是一种攻守态势随时转换、斗转腾挪彼此斗法的躲猫猫游戏——因为战斗机要发射导弹,就必须用机载雷达牢牢盯住目标,而战斗机的机动规避战术,就是在尽可能不被对手截获的情况下抢先锁定目标,并早一步发射导弹。
这种对抗模式,听起来似乎是挺简单,然而一旦放到态势空前复杂、一点点因素都可能影响结局的天空战场上,就变成了难以求得最优解的复杂生存博弈。
面对天空中投射而来的雷达探测信号,战斗机需要用侧转、桶滚或者破s一类的动作去破坏对手的跟踪与锁定,在低空时还往往会借助一定的地形优势规避;如何在机动规避的同时,抓住机会把对手放进导弹的导引头视场中,这其中的种种策略简直就变成了一门艺术,绝非仓促练习了几个月的菜鸟飞行员们能够完全理解、研究透彻的。
身处两军对峙的战线上空,也是罕有地面部队存在的战场“真空带”,不需要顾忌地面防空火力的土耳其“鬼怪”与红空军米格不约而同的实施了疏开机动。
在天空中划出剧烈机动引发的白雾航迹,一架架或侧转或俯冲的战机,机载雷达仍在试图盯紧天空中的目标;在形势愈加纷乱、战机来往穿梭的天空战场中彼此占位对抗,iff和目视判定这时候都已经不起作用,坐在机舱里忍受过载的土耳其胡子和红空军勇士们都在尽力保持连续的雷达追踪,如此才能确保在抓住致命一击机会、重重按下电钮时,导弹奔向的目标仍然是一架敌军战机。
天空中爆发的战斗,看上去就像一场真正的超视距对抗那样激烈。
然而和表面上的你来我往完全不同,面对南方天空的北约战斗机编队,390团的mig-29m其实在实施机动对抗之前,就一阵风般的发射了反辐射导弹;之后的所谓“规避对抗”,也只不过是在装一装样子,诱使对手一直雷达全开迎接死亡而已。
拥有真正“发射后不管”的空战利器,虽然导弹的命中概率暂时还比较低下,红空军的小伙子们还是很潇洒的打出一波齐射之后立即乱序脱离。
是啊,既然有利剑在手,现在当然是打了就跑,谁还会有闲心去和敌人纠缠不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