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明军也搞长征
作者:拾贝听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77

六天以后,安大朝带领五千名精兵,在当地猎人的指引下,沿着弯曲的羊肠小道,穿越崇山峻岭,险滩激流,一路跋涉,排除万难险阻,终于抵达玉皇阁一带。()这里距九丝山还有一天的路程。路上还算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其实这一路根本没有什么正规道路可走。所谓的路,其实都是被丛林灌木或杂草掩盖着,由于常有猎人和茶商的马队活动,勉强还能算是一条道路。沿途,很少有人家,海拔高,空气稀薄,大军走得很辛苦。路途劳累,呼吸困难,士兵们的脚上磨起许多大泡,步履艰难,疼痛难忍。

不过,由于有兵部的勘何,路过的州县,由于多年来没有队伍从这里经过,官民都能积极配合,像对待亲人一样的迎接子弟兵,为大军提供了大量的充足粮草,还送了许多干粮和牦牛肉。大军过处,家家张灯结彩,老百姓在家门口摆上了酒饭水果,招待大军。这次,官军也找回了子弟兵的感觉,军民情谊浓浓。安大朝也约束部队做到秋毫无犯,他还有了意外收获,一路上竟落下一万两的银**,发了一笔小财。

出发前,巡抚都御使曾省吾对他说:“这仗打得没意思,明白着是张巨正在为刘显邀功。等仗打完,刘显回去出将入相,没咱们什么事。不过仗还要好好打,不能让人家说咱们川军没本事,等你们打胜回来,我给你们记功,另有赏赐。”

尽管已是花开的季节,深山老林里各种珍禽奇兽,奇石美景,珍花异草,比比皆是。但他们都无心赏玩,一心往前赶路,想早点赶到九丝山,把松风等匪徒抓获交差完事,早点回到成都老家,守家待地,守着老婆孩子好好过日子,所以,安大朝一路催促士兵,晓行夜宿,闷头赶道。

天刚拂晓,安大朝就让亲兵吹起起床号,过了一个时辰,大军又出发了。过了玉皇阁,前头没了驿道,只见山峰相连,叠峦起伏,山势陡然变得峥嵘起来。山壁陡峭,飞云乱渡,奇石嶙峋,飞流湍急,古树参天,杂草丛生,云遮雾漫,夹道幽谷。此时,已经没有道路可走,路只是在山涧里,河滩上蜿蜒,乱石沙滩,崎岖难行。安大朝只好下马,拉马前行。高一脚底一脚的徐徐前行,道路窄的只能单人单行,队伍曲曲弯弯绵延了数里,一眼望不到头。这地势,安大朝感觉四周围阴深深的,有点瘆人,不祥的感觉升上心头,吓出一身汗水,把牛皮盔甲都湿透了。忙把向导叫过来询问:“到九丝山还有多远?为什么道路如此的难走?!”

“九丝山方圆三百里,现在已经进入九丝山的山区。离主峰大约还有一百多里地,再往前走就到了白水涧。满山遍野的石头都是白的,连河里的水也是白的,所以叫白水涧。这里地势险要,山涧险峻,悬崖陡峭,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军爷可要小心了。”

听向导如此一说,安大朝心里一揪,立刻又放宽了心,一些土匪对付如此众多的正规军,恐怕还没那么大的胆子,他说:“传令!前队停止前进,后队跟上来,收拢队伍。”张泽建议道:“军门!这里地势险要,是不是派出小股队伍打前站。把大部队分成几个部分,过去一部分再过一部分,免得让人家一锅烩,没有救应。”

安大朝本不想听张泽的,但面临这样的地势,心里真有点发憷,命令部队:“三个营为一队分头前进,到白水涧后,前头过去,第二队再过,然后是第三队,大家警惕点!听见了没有!”部队又徐徐前进了。

队伍又走了大半天才到了白水涧。前边的道路更窄,只能容下一人独行,小路两边是陡峭的山崖,几乎是垂直的,常人无法攀爬。小路边,悬崖下,还有一条湍急的小河,由于落差很大,浪花飞溅,奔腾向前,但河水很浅,清澈见底,河里的石头、水草、鱼儿都历历在目。由于悬崖的遮挡,涧内没有阳光,正中午时分如同到了黄昏一般。仰头望去,只见苍天之上尽剩下一条细细的长线。到了这里,原来拢集起来的队伍又变了回去,象一条长蛇走入山涧。如此险恶的环境让将士们更提心吊胆,头皮发麻。又行走了约一个时辰,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大家提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又拐过一个弯儿,正当走的出汗的时候,隐约地听到头顶有人在唱山歌,歌声,时而高亢,时而婉转,余音袅袅,煞是好听。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

南方的山歌与北方山歌截然不同,北方民族骠悍勇猛,山歌也豪放直接;南方民族细腻多智,唱起山歌也多温柔缠绵。不过,如此美妙动听的歌声,尽管很温柔,在这种环境下猛然听到,谁的心里也会一惊,这歌声对安大朝来说更非福音。

“我知!”

一阵和声,如春雷般在山涧里回荡,山涧两边的悬崖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影。

安大朝吃了一惊,大呼:“不好!有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