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西方宣传东方是遍地黄金一样,这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就更不用说了,可谓欧陆世人皆知。
在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描述中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美丽、技术先进的岛屿,他在书中写道:亚特兰蒂斯不仅有华丽的宫殿和神庙,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坛。柏拉图在描述中说,亚特兰蒂斯人拥有的财富多得无法想象。亚特兰蒂斯人最初诚实善良,具有超凡脱俗的智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亚特兰蒂斯人的野心开始膨胀,他们开始派出军队,征服周边的国家。
他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腐化,无休止的极尽奢华和道德沦丧,终于激怒了众神,于是,海神波塞顿一夜之间将地震和洪水降临在大西岛上,亚特兰蒂斯最终被大海吞没,从此消失在深不可测的大海之中。
这样的传说,在华夏一律归在了神话故事中,可是人家西方人偏不。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对话录》中,记录着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亚斯所叙述的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柯里西亚斯是苏格拉底的门生,他曾在对话中三次强调亚特兰蒂斯的真实性。柯里西亚斯说,故事是他的曾祖父从一位希腊诗人索伦(solon约639-559bc)那儿听到的。索伦是古希腊七圣人中最睿智的,索伦在一次埃及之旅时,从埃及老祭师处听到亚特兰蒂斯之说。对话录中的记载大意如下:
在地中海西方遥远的大西洋上,有一个以惊异文明自夸的巨大大陆。大陆上出产无数的黄金与白银。所有宫殿都由黄金墙根及白银墙壁的围墙所围绕。宫内墙壁也镶满黄金,金碧辉煌。在那里,文明的发展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有设备完善的港埠及船只。还有能够载人飞翔的物体。它的势力不只局限于欧洲,还远及非洲大陆……
这就像东方的理想神国一样,又或是佛家的六道轮回之天人国。华夏人是不会去寻找的,但是西方人不—样。
高大的船长,指挥刀锋—指:“伙计们。这是贪婪的亚特兰蒂斯,他们当年败于雅典……亚特兰蒂斯这种背弃上帝眷顾的行为,导致天神震怒。因而唤起大自然的力量,消灭了这个罪恶之岛。现在它又出现了,以神的名义进攻。当然我们更加需要黄金与白银! ”
海盗们笑了。咆哮着冲向人间城。
砰!
“船长,我们上不去。”守护的法力护罩依然保护着,他们自然是进不去的。
可是黄金的刺激下,那就是他们的神。“继续进攻!”
……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船长。船!”
“该死!是飞翔的荷兰人号!”很快他们便辩识出这艘极为有名的船。
这本是一个海上传说, 它是传说中一艘永远无法返乡的幽灵船,注定在海上漂泊航行。这艘神秘的帆船通常在远距离被发现,有时还散发着幽灵般的光芒。据说如果有其他船只向她打招呼,她的船员会试图托人向陆地上或为早已死去的人捎信。在海上传说中,与这艘幽灵船相遇在航海者看来是毁灭的征兆。关于这艘船的起源,相传是福肯伯格船长(captainfalkenburg)以自己的灵魂为赌注与魔鬼掷骰子,结果被诅咒在北海不停往返直到审判日。
然而它这么有名。是因为从渔民到威尔士亲王都声称曾经见到过这艘船仿佛永不休止的航行的身影。
现在,精灵出现了。亚特兰蒂斯出现了,它出现自然更为正常。“不!快,向中国人的地方前进!”
“可是船长,它担负着押送海上遇难的亡灵到达异界的使命。各方面都优于黑珍珠号。”
船员们已经吓坏了。如果亚特兰蒂斯还可以用黄金,用雅典士兵打败过他们,用神罚来鼓励自己,但是死灵船,绝对是他们无法对抗的存在。船长知道自己必须鼓舞起士气,当引诱办不到之后,他当场用剑刺死了自己的—名船员,借此鼓舞士气大声道:“就算上帝让我航行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尽最大的努力!”
海上的追逐战,特别是在十六世纪,追上个几天几夜,也正常得很。
不说一艘幽灵船会把他们追到什么地方去。这需要不少时间,特别是一方全力逃窜。
京城暮春,气候温暖宜人,是个可以媲美金秋的好时节。
这时候是午夜,在南京紫禁城的皇宫之内的一处宫殿,洒金竹纹云锦帐帘幕低垂,铜铸的仙鹤口中袅袅地喷出香云。床侧一扇钿螺八仙过海的屏风,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宫女倚靠着屏风难耐困意,螓首不时地向四方点去,手里的宫扇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撇落地上。
忽然,锦帐里轻轻一动,带动着帐钩上璎珞发出清脆的和鸣。小宫女一下子睁开眼,微微击掌,然后迅速弯腰牵起宫扇,悄无声息地走到床前,拉开帐幕。在一串悦耳的环佩声中,宫女麻利地揭开被褥,扶起一位大约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少年。
就在这当口,太监、宫女排成一排,手里捧着水烟袋、面盆、毛巾、镜子等,流水价地涌到床前。中年妇人吸了会儿水烟,才完全从刚才的睡意中清醒过来。等她挥手让太监捧走烟袋,一群太监宫女围上来,穿鞋的穿鞋、穿衣服的穿衣服、梳头的梳头、洗脸的洗脸……虽然诸事并作,却是有条不紊,没有发出大的响动。尤其是那个给年轻少年梳头的老太监,动作如行云流水,动静缓急都恰到好处,不仅被梳理的人侍弄得舒适,便是看的人也觉得惬意。在别人根本看不见的时候。他手上轻微一动,把梳落的几茎头发收进衣袖中。
可是少年天子却无法享受这一刻,他问身边的太监道:“四王叔。真的反了?”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削藩。在先后削夺了的度牒,还有三件僧衣、一把剃刀和遗书一封。按照遗书所示,朱允炆剃了头,换上僧衣,带着九个人来到太平门内的鬼门。鬼门是内城的一扇小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炆一行出了鬼门,只见水道上停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老僧,老僧向朱允炆叩首称万岁,快速带他们君臣一行上船。于是建文帝便削发为僧,像朱元璋当年一样,当和尚云游四方去了。
朱允炆失踪后,急坏了刚即位的朱棣,他在有生之年不断派人四处寻找,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就有寻找朱允文的目的。他还专门派户科给事中胡分在穷山僻壤、市井城镇搜寻了16年之久。
正如《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帝从南京逃出后,带着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一行,隐名易服,云游天下。学者根据地方志、遗迹、遗址等资料考证,认为建文帝曾流亡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浙、广东等地,留有很多有关建文帝的遗址和传说。一些书中还记载有建文帝的诗文,虽然无法判断是否是后人假托,但还是有些符合建文帝身份的。
当然,老朱还安排了后手。比如:漂洋出海,不知所终的传言。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还有北京西山说、江苏吴县说、四川望京寺说等等说法,不一而足。显然在知道自己的孙子会发生的遭遇后,老朱早已埋下了种种手段。
作为了解儿子本事的开国帝君,想让英雄—般的儿子找不到孙子,他安排再多后手也不为过。
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前题,那就是朱棣已经打到了南京城下,而不是朱棣刚刚靠着800军士打穿了自己威逼的军队。
威逼自己四叔的军队虽说不少,但是这是卫所建全的明初。不敢说九牛一毛,但是那些军队即便全没了,也明显无法对明帝国伤筋动骨。
朱允文之所以表现得这么不堪,还是由于许仙这穿越者造成的。是,许仙是没有插手他们老朱家座位争夺赛。但是作为袅雄的老朱,又怎么会不打许仙的主意?这里的“打主意”其实也就是一些旁敲侧击什么的,毕竟当时许仙离开前,大明是一门“河蟹大神”。
许仙唯一暴露的,便是当年他与老朱谈天说地时,实在是不应该评价老朱的手下们。
当时,既有老朱旁敲侧击的因素,比如为自己儿子选一些有才能的辅佐者。毕竟许仙是仙人,他这儿评价一定很准的。
当时许仙也是不想看到“狡兔死,走狗烹”,纯粹是好意。
没有人觉得许仙的评价有什么不对(当然不会错,都是后世的评价),就是朱元璋—开始也只是抱着收集人才的目的去的,可是随着马皇后死去,太子朱标死去。慢慢地,朱元璋再看当年的评价,慢慢变了。因为这时期再看,文臣猛将都跑四儿子那去了。
至于黄子澄、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之流。在许仙的评价下,不是教书先生,便是掌柜的,当不得大用。
可偏偏自己的孙子朱允文,自己帝国的后继者,是—门心思认定他们有大才,为他们求官。
如果没有许仙的评价,这官老朱自然要给,还会大大的给。一朝天子一朝臣,把自己孙儿的人尽早安排好,显然是有助于孙儿执掌朝堂的。但是许仙当年偏偏就评价过他们。这一下,老朱才后知后觉起来,开始了布局。
老朱到底布了什么局?朱允文又为什么这么怕朱棣?许仙回来了这大明又有怎么样的变化?请听下文分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