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黄河水清
作者:飛天耗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736

须将一片地,付与有心人。开 心 文 学

黄河信有澄清rì,后代应难继此才。

传语龙王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

.

列位看官,且听吾言。

开篇此句乃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评价其手下谋臣罗隐所作的一首古诗,其中“黄河信有澄清rì,后代应难继此才”两句说得是:他钱镠宁愿相信黄河之水有澄清的时候,也不相信后世有人能继承到罗隐的才华。

果不其然,距离钱镠此言将将过了仅两百年,黄河之水竟然一连清了三年。

.

大观元年。

八月,乾宁军、同州黄河清。乾宁军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遂升乾宁军为清州。

大观二年。

十二月,同州黄河清。

大观三年。

陕州、同州黄河清。

.

其后,徽宗政和六年、政和七年、宣和元年,也有黄河水清的记载。此乃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三国时期,魏国文士李康曾在其著作《运命论》中言道: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

宋徽宗究竟是不是圣人?这个后世自有评说。单从其在皇帝位二十五年间,黄河水清了足足有六次之多来作参考,徽宗道君皇帝怎么着也应该算得上是一位圣人吧?

.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杨涛和木兰此时正随着师傅周侗站在同州朝邑县的黄河滩边,看着黄河秋涨。朝邑县,黄河滩,广袤开阔,地势平坦,朝邑城南则略呈倒坡升之势。每年入秋,霖雨骤增,千沟万壑的雨水就齐刷刷地涌入了母河,黄河之水自上游飞流直下,直至韩城龙门,又从两岸高山的夹峙中汹涌喷出,一下子就平铺漫流在了郃阳、朝邑两县的滩涂之上。每年此时,鸥鹭飞翔于滩渚,帆樯出没于烟波,时常见人弄一叶扁舟游于河水之上,乘风破浪,搏击前行。能在秦晋之地见得扁舟弄水,实乃一大异景也。

杨涛见得此情此景,不觉心痒难耐,他这个十足十的旱鸭子都会想着浸入通透的河水之中,肆意地畅游一番。于是,杨涛眼巴巴地看了看周侗,只见周师傅只是手捋长须,面含微笑,压根儿也不来瞧他一下。杨涛无奈之下,只好用胳膊碰了碰身边的木兰,然后朝着在河水里嬉闹的人群努了努嘴。木兰眼看着杨涛在她身旁打着哑谜,心里明镜儿似得知道了杨涛究竟想干些什么,便知趣地摇了摇周侗的胳膊说道:

“师傅,木兰久闻黄河鲤鱼金鳞赤尾,细嫩鲜美,只是无缘尝得一尝,今rì既然来到了这黄河滩边,不如就下去捞两条拿回家做汤,也好给师傅您下酒吃。”

“木兰啊,‘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黄河鲤鱼自古便有‘龙鱼’之称,向来为食之上品。也罢,你就和涛娃子一起下去,捉两条回来便是。”

杨涛不等师傅说完,便拉着木兰,兴匆匆地奔往黄河边上去了。

正待二人摩拳擦掌,卷衣撩袖,意yù下河捕鱼之际,忽听得身边有人大喊:“救命”!

杨涛抬起头往身旁看了看,只见一个六旬左右的老丈正在急得直跳脚,原来是他的儿子不慎失足落水了。

杨涛见状,也顾不得惊世骇俗,施展起了轻身的功夫,只一窜便来到那老丈面前,那老丈指了指前面河面不远的一叶小舟,焦急地说道:“我儿子便是在那条船上翻下水的。”

杨涛看了看那小船距离岸边也不是很远,便暗暗念了念“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的口诀,便运起了神乎其技的“金雁功”,一跃间三尺有余,凭空行走了不到三十步,施施然落在那小船之上,小船竟然一动都未曾动得。杨涛瞧定溺水之人伸出水面求救的手臂,俯身拿起船桨只是一捞,便将那人从水中挑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杨涛再次默念口诀,“金雁功”二度施展,一条白sè的身影从小船之上一跃而起,抱定那溺水之人后,在空中尚能转过半个身子,径直往岸边踏空而去了。

就在杨涛将将要抵达岸边大功告成之际,忽觉腹内气息不畅,便暗叫一声“坏事了”,连同怀中抱着那救起之人,一同向水中掉落而去。只见这时,一条红sè的身影飘飘然从岸边冉冉升起,一转眼来到杨涛身后,伸出单掌只是一托,便将杨涛二人送至岸上,杨涛连忙站稳脚步,只见那红衣人随即借一托之力在空中翻了一个绚丽的跟斗,便也稳稳当当地站在了杨涛的面前。

原来那红sè的身影正是木兰,就在杨涛力竭,即将要掉入水中之际,木兰便运起“飞仙功”,助了杨涛一臂之力。

.

杨涛直至此时,方才得以仔细看了看自己所救之人,只见那人却是一个与杨涛年纪相仿的少年,银盘也似一张面皮,生得虎头虎脑,煞是jīng神。

那少年被杨涛平放于地上后,张开嘴“哇,哇”吐出几口河水,稍时便苏醒了过来。身旁老者看到那少年终于捡回一条命来,忙不迭地对着杨涛、木兰二人打躬作揖,口中“少侠”叫个不停。

周侗远远看着这边出了事情,此时也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与那老丈聊过几句之后,便知道原来此人乃华州华yīn县史家庄庄主,史太公便是了,那溺水的少年正是史太公的长子,名唤史进。史太公老来得子,对史进向来宠溺有加,这一rì听得同州这边黄河水清,便带着史进来朝邑县黄河滩边游玩一番,未曾想那史进毛躁多动,只是缠着史太公要弄一条小舟去河上玩耍,史太公拗他不过,便租来了一叶扁舟,史进大喜过望,独自一人就划着小舟离岸而去,未走多远,一个浪头袭来,史进立足未稳,便被甩出小船,掉进了河中。也幸亏杨涛相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祸事的发生。

史太公也问过周侗的来历,知道了原来这位老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杨涛、木兰正是周侗的两个徒弟,忙不迭地又对着周侗打躬作揖起来,口中却又换作“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名师出高徒”等等叫个不停了。

.

且说那史进醒了过来,只见身旁老老少少多站有三个人。随即想了一想,落水后似乎就是那个身着白袍的少年救的自己,便挣扎着翻身起来,问了问史太公事情的详细经过。史太公见爱子安然无恙,心中只是高兴,便添油加醋地将杨涛和木兰的人品武艺着实狠狠地夸张渲染了一番,直臊得小杨涛面皮发红,转身几yù先走。

史大郎听罢太公所言,便对习练武艺心生神往,连忙走到太公身边,缠着太公去央求周侗收自己为徒。史太公从来都是拗不过那史进的xìng子,便来到周侗面前,诉说了一番史进的意愿。周侗见史进自小骄纵惯了,生xìng浮夸,实非良徒,便对史太公说道:

“周某年岁已高,座下这一对徒儿尚且教不过来,怕误了你们家大郎,还请另寻名师才好,太公莫怪。”

原来史进的爹爹史太公晚年得子,便想叫史进用心读书,将来好去考个功名,见周侗没答应,心中并无丝毫不满。只是那史进却怅怅然若有所失,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史太公看了看天sè已晚,再加之史进方才差点溺水身亡,早已没了游玩的兴致,便对周侗言道要打道回府,归还史家庄了。周侗想了一想,那史家庄离得独角村也不是很远,两家也算得上是乡里乡亲,刚才直言拒绝了史太公的请求,此刻觉得心中稍微有些过意不去,便决定师徒三人与史太公同路,一起回华州不提。

.

一路之上,史进便又缠着杨涛,让他施展一下轻功让自己开开眼,杨涛也是小孩天xìng,几句话与史进相谈甚欢之后,便默念了口诀,施展开“金雁功”来,直惊得小史进一双溜圆眼睛一眨也不会眨,大大张开的嘴里能塞得进去三五个鸡蛋了。

算起来,史进比起杨涛尚且还要大上一岁,看着杨涛如此高明的武艺,史进在心里暗暗发誓,回家之后一定要让爹爹遍寻名师,待自己练好了功夫,到时候再来与杨涛好好得比试一番。

说话间,一行人等先到了潼关镇独角村周家大院。周侗执意要留史太公父子在周家大院里暂且歇上一晚,明rì一早再走不迟。史太公推辞不过,便欣然应允了。于是周侗唤来了王丙,叮嘱他为史家父子安排好了住处,再备上一桌子酒菜,不可怠慢了贵客。酒过三巡,周侗与史太公,杨涛与史进,彼此皆是相谈甚欢。菜过五味,便各自回房歇息去了。

.

第二rì一早,史家父子便辞过了周侗,自回史家庄去了。

杨涛看着史进渐行渐远,对着木兰怅然说道:“好容易有个年龄相仿的玩伴,谁知只能在一起待上一天。”

木兰听罢,只是用双眼在小杨涛的身上狠狠地剜了几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