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烈士英明垂千古 (二)
作者:九霄问道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58

同光三年腊月二十四rì午后,赵国公府。无弹出广告小说

老国公周德彦的遗体已经摆放在灵堂之中整整七rì了,按照习俗,在这一天,装着周德彦的遗体和周文渊的衣冠的两幅棺椁就应该被埋入位于郊外的墓地之中,入土为安。

这七天来,周文博除了处理些必要的事务,吃住都在灵堂之中。

而周晋康更是呆若木鸡的在这灵堂之中跪坐了整整七rì,每天也仅仅只稍稍饮点水,吃两块饼,有客人前来时吊唁时也没有任何反应,整个人看上去都仿佛痴傻了一般。

大多数朝中的权贵都认为赵国公府和魏王殿下是天然的铁杆,因此都认定了赵国公府已经是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这几rì来不少权贵都亲自赴门,吊唁了一番这位后唐名帅、国之干城周德彦。

不过到了这最后一rì,该来的人都已经来过了,灵堂里面也是冷清的很,倒也不再像往rì那般热闹了。

就在周文博正要在rì落之前亲自抬着老父亲的棺椁去墓地时,却突然看见老管家周德慌慌张张的跑到他身边,附在耳边低语了一番。

“什么?陛下居然微服前来?”一听到这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周文博也是一惊,然而他也没有时间去多想,急急忙忙的随着周德出了灵堂,迎到了前厅。

“微臣周文博叩见陛下!”

周文博一瞥眼的功夫,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位一身湖绿sè锦袍的斑白须发的老人,从神sè和形象上看上去竟是比上个月周文博入宫时所见苍老了将近十岁。

“不必多礼,速速起身吧。”李存勖似乎也不愿意让太多人知道自己前来的消息,而是仅仅为了悼念一番旧友,于是也没有摆什么排场,直接就要去灵堂。

李存勖这次身边只跟了一个老太监,却不是平rì里那位如同影子一般跟在陛下左右的黄远黄公公。

周文博不及细想,便亲自为陛下引路,一路行到了灵堂。

李存勖一抬腿跨过高高的门槛,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副做工jīng良的漆黑楠木棺材,两幅棺材的旁边则是挂着白底黑字的挽联,三牲摆在灵台之上,整个灵堂之内庄严肃穆。

“耿耿丹心垂宇宙,巍巍功业泣山河!”一边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冰冷坚硬的棺木,一边读着周文博亲手所书的这幅挽联,李存勖竟然有些哽咽了。

“德彦啊,德彦,你曾经跟朕说过,要替朕征战四方,一统天下,如今尚有半壁江山仍未归入我大唐疆域,你怎就忍心去了?”

李存勖已经年近,却透露出了重要的信息。

太傅,正一品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这天子三师之一,堂堂正正的帝师。

虽说是死后追赠,除非真正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并且深深为帝王所感激,否则绝对不可能追赠。

渤海郡王,虽然不过是个郡王,却也是异姓封王,这在中国古代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非死者不可能得到的荣誉了。

“武”和“穆”都是中国古代谥法常用字。

《汲冢周书》称:“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谥法》称:“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武穆”这个谥号是个美谥,而在历史上得封“武穆”谥号的最为出名的就是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了。

若是在盛世当中,比如唐、宋、明、清这些大一统朝代,谥号“文”肯定比“武”更强,然而在这乱世之中,武人的地位远远超过了文人,周德彦能够得到“武穆”的谥号,却是极高的赞扬和褒奖了。

通过这一番话透露出来最关键的信息就是,赵国公周德彦已经被李存勖不通过群臣的建议和探讨,而直接粗暴的下了定论,正是所谓的“盖棺定论”。如此一来谁也不能再揪着周德彦兵败蜀中的事来攻讦赵国公府了,如果这么做就是在打皇帝陛下的脸。

换句话说,自从周文博穿越以来,悬在头顶之上的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烟消云散了,周文博也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忠武将军周文渊,赤胆忠心,能征善战,追赠冠军大将军,追封扬威侯,谥曰孝。”

周文博的大哥周文渊生前是正四品上的忠武将军,如今被追赠了正三品的官军大将军,也算晋身成为朱紫高官的一员了。

追封为了扬威侯,虽说是死后追封,却也是能够封侯了,这也是一个军人的最高追求了。

由于周文渊的官职并不算很高,换句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够不上“前三排”的标准,所以带“文”“武”之类的谥号就跟他没关系了,最终的谥号“孝”也算不错了。

“周德彦幼子,侍读直学士周文博,文采斐然,忠厚仁孝,准继赵国公爵位,从一品官爵!”

出乎周文博意料的是,最终李存勖不但给自己的父亲和兄长追赠、追封、定谥,最后还特意同意了自己来继承赵国公爵位。

这样说来自己这所谓的赵国公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臣叩谢陛下!”周文博一看李存勖终于不再发生,知道这道圣旨已经下达完成,于是叩首表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