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回 迁都长安,毒杀刘辩
作者:Vanspiri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688

( 请牢记 ) ( 请牢记 )关东群雄的举兵终究还是引起了董卓的高度重视,他一方面即刻通知李傕、牛辅、徐荣等部队撤回司隶,同时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广泛征兵,以对抗山东诸侯。 首发--无弹出广告为缓解经济危机,他废除了公业,河南开封人,少时便多有谋略,名闻山东,曾经在何进手下为官,初为尚书侍郎,后升奉车都尉,可谓名士中的名士。

董卓虽然并不吝惜多杀一个反对自己的人,但对于名士,他内心还是有些憧憬,于是问道:“依你所见,以大军征伐反而是无益?”

郑泰站起身来,神色转厉,他朗声言道:

“并非不益,以山东不足加兵也。今山东议欲起兵,州郡相连,人众相动,非不能也。

然中国自光武以来,无鸡鸣狗吠之警,百姓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虽众不能为害,一也。

明公出自西州,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称当世;以此威民,民怀慑服,二也。

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体长妇人;张孟卓(张邈)是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孔伷)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无军帅之才,负霜露之勤;临锋履刃,决敌雌雄,皆非明公敌,三也。

察山东之士,力能跨马控弦,勇等孟贲,捷齐庆忌,信有聊城之守,策有良平之谋;可任以偏师,责以成功,未闻有其人者,四也。

就有其人,王爵不相加,妇姑位不定,各恃众怙力,将人人釭跱,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率徒旅进,五也。

关西诸郡,北接上党、太原、冯翊、扶风、安定,自顷以来,数与胡战,妇女载戟挟矛,弦弓负矢,况其悍夫;以此当山东忘战之民,譬驱群羊向虎狼,其胜可必,六也。

且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而明公权以为爪牙,壮夫震栗,况小丑乎!七也。

又明公之将帅,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自三原、硖口以来,恩信醇著,忠诚可远任,智谋可特使,以此当山东解(合)之虚诞,实不相若,八也。

夫战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明公秉国政平,讨夷凶宦,忠义克立;以三德待於三亡,奉辞伐罪,谁人敢御?九也。

东州有郑康成,学该古今,儒生之所以集;北海邴根矩,清高直亮,群士之楷式。彼诸将若询其计画,案典校之强弱,燕、赵、齐、梁非不盛,终见灭於秦,吴、楚七国非不众,而不敢逾荥阳,况今德政之赫赫,股肱之邦良,欲造乱以徼不义者,必不相然赞,成其凶谋,十也。

若十事少有可采,无事徵兵以惊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为非,弃德恃众,以轻威重。”

郑泰一口气将“十条”说完,朝着董卓拱了拱手,跪坐了下去。

徐荣听完,心中颇为赞许:这才是真正的名士啊,想必如此洋洋洒洒的言谈,早就在他腹中有了定稿。董卓这人有时候也挺天真的,尤其是当对方拿出似乎很是万全的对策时,他很容易便相信对方。

果不其然,董卓听完这话,目露喜色,激动的看着郑泰:

“君言甚是!孤便以你为将军,统诸军,讨伐山东那群宵小之辈!”

以董卓来看,如此大才之人,只怕比徐荣更适合做一军统帅,于是立刻就打算重用郑泰。

徐荣深深叹了口气,郑泰此人在《三国演义》里笔墨很少,但很明显是反对董卓的人物,当初何进打算让董卓进京的时候,他便出言反对,还预言董卓将祸乱朝政,独揽大权。何进没有听他的话之后,他甚至后悔的对颍川人荀攸说何进这人不容易辅佐。这样一个人,岂会真心为董卓效力?他的所有话,只怕只有一个目的:从董卓手中得到兵权,然后协助关东诸侯对付董卓。

然而,徐荣明白:如果她去说了,董卓今后对她将有所戒备,因为连董卓都完全没有戒备的事情,她提点到了。这同以前替董卓出谋划策完全不同,是足以令董卓对自己起戒心的。不过也罢,她能够带兵的时机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只是不希望郑泰得到统率大军的权力罢了,从这点来看,徐荣也是有私心的。

徐荣单独找到董卓,说道:

“郑泰此人智谋过人,又结谋山东,今相国资以兵马,使其领军在外,只怕……他会有异心。”

董卓听了以后,目光闪烁,他冷冷的盯着徐荣,徐荣厚实的黑布和以往一样,让人看不清她到底是个什么表情,但董卓那目光却变得如同尖刀一般。

“徐将军,你说郑泰其人,与山东诸侯相联的话,可有凭据?”

“此人原在何进帐下之时,便劝阻何进,莫要让相国进京。少时又闻名山东,此人若无可疑,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徐荣平静的回答着,并不为董卓的目光所动。

董卓陷入了沉默之中。

良久,他才皱眉:“……可真有此事?”

“千真万确,相国大人,切勿以兵助贼、抱薪救火啊。”

董卓考虑到徐荣对自己以往一直以来的帮助,终于点了头,以徐荣、李蒙、杨定等部分统各路兵马出雒阳袭扰山东诸侯,数日后便出发,而拜郑泰为议郎,留在朝中。

徐荣从董卓那里退出来以后,禁不住兴奋得全身发抖:终于,这个时刻到来了!报仇雪恨,弑杀仇人的机会到了!尽管董卓已经对她起了疑心,但那又如何?只要大仇得报,之后的事情,她又如何会去理会?她本就是为了仇恨才走到了这一步。

在徐荣即将出发的前几日,董卓命郎中令李儒持毒酒给已经被废为弘农王的刘辩,并对他说道:

“弘农王请服下此药,病当痊愈。”

早已大权旁落的刘辩当时便仰天长叹:

“我哪里来的病?这分明便是毒酒一杯,真是没想到,已经沦落到了如此下场,董贼依旧不肯放过我!”

他不肯饮下毒药,李儒便勃然变色:相国大人所料不错,这刘辩果然不是一个痴傻之人,如此更不可留,当即怒斥道:

“弘农王岂不知,如今天下早已由相国说了算,莫要说是服药,就是真的下了毒,弘农王又岂能违背相国大人?”

刘辩终于明白:自己早已失去了一切,这一条命,终究是保不住了!

他悲愤难平,与其妻唐姬作别以后,他唱出一首楚歌来:

“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然后他令其爱妻唐姬起舞,唐姬泣涕满面,举袖而歌。

歌毕,刘辩红着眼眶,对唐姬眷恋不舍的说道:

“爱卿是本王的妃子,势将不复为吏民之妻。自己保重,从此长辞!”

遂接过毒酒,一饮而尽,毒势迅猛,片刻之内便毒发身亡,时年十五岁。

得知董卓已经毒杀了刘辩,徐荣想起了那一日,刘辩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她耳边,没想到这么快就天人永诀。一个可怜的男孩,他和他的兄弟刘协相似,即使再怎么努力,命数却是无法改变的,唯愿他下一世能生在寻常人家。

董卓毒杀弘农王以后,立刻着手迁都之事,也趁此可以彻底侵吞雒阳城里城外众富户,随意给他们安上罪名杀之,没收其家产。京师、司隶一带的数百万民众被西凉军驱赶到了关中,由于百姓们扶老携幼,行程很慢,西凉军便命步骑驱赶,甚至军士们随意奸**女,无人能管束。可怜茫茫苍生,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死者不可胜数。

董卓自己则率领其本部兵马驻留在毕圭苑,亲自坐镇雒阳,董督诸军,更令吕布四处挖掘皇陵以及公卿以下家冢,收其珍宝。

又命士兵悉数烧毁宫庙、殿宇、楼阁、官府、民宅……雒阳方圆二百里内,屋室荡尽,鸡犬无余,真可以说是作恶多端,天人共怒!

而此时,徐荣已经率领其本部两万余人出雒阳以东,直扑阳城:那是她第一个目标,也是最紧要的一个目标,万年公主刘瑛及其家人现在便在阳城居住!刘瑛,等着吧,徐荣心中的仇恨越发浓烈:这是她答应的,为已经死去的“董筱幽”、碧落、百灵等一众人复仇!

******

这一回也大部分是史书上记载的内容,尤其是郑泰的十点,很不好改成白话,所以几乎都是直接搬的原文,剧情铺垫需要,所以把两回并作一回,希望大家能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