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一次小聚会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316

( 请牢记 ) ( 请牢记 )萧令先的得意只维持了短短的三天。 首发--无弹出广告

他以为的“天威所致,凶狄遁逃”,实际上是“抢够本了,战略转移”。在这三天里

,萧令先的底气十足,一面下令统计本次俘获、损伤、奖励,一面下令下诏责问青牛

部,同时要派使巡谕诸狄以作威慑。

因为是天朝“胜利”了,而且蒙受了一些损失,所以萧令先要求诏书的措词要强硬。

李神策明明白白翻了个白眼,只是当时萧令先正在慷慨陈词,没有看到。李神策对于

狄部的了解比别人都深刻,即使他没有像郑靖业那样差点把狄八部给玩死——最近几

年他的心力都用在这个上面了,明明白白地感觉到了这其实的不对劲。

与萧令先相比,郑靖业、蒋进贤就老成多了,他们提出:“圣人,边民受难,请先抚

之。”

萧令先才想起来,他一激动,当看着战争胜利的结果,忘了自家百姓还在受苦受难。

这才令安抚臣民。

郑靖业又提出:“三城被焚,宜重建,谨防狄人再范。”

萧令先一脸便秘,显然,他又没想到。不过丞相就是干这个活的,郑靖业提醒了,没

耽误事儿就好。再让郑靖业与有司合计筑城的费用,如何迁民实边一类。

如果御座上坐的是先帝,郑靖业肯定不敢这么干,这样一条一条地拎出来,那是在红

果果地打皇帝的脸,证明皇帝无能想不到这些问题。遇上先帝,郑靖业会写个仔细的

条列,用词委婉地做一份计划交给皇帝,让皇帝去宣布。对现在的萧令先,郑靖业已

经失了这份耐心。

所以说,有时候别以为大臣什么事都提出来了就是真的为你着想了,同样的事情不同

的做法,里面隐藏的心意是不同的。

萧令先这菜鸟哪事老狐狸的对手?他见庶务已经安排妥当了,又沉浸在对狄胜利的喜

悦中了。只要是雄性,就难免会热衷于激烈碰撞带来的快-感。尤其军事的胜利还能

带来政治上的收获,接着滚雪球一样的引来更丰硕的成果。青牛部进犯,也算是给萧

令先敲响了警钟——不可疏忽了边事。

萧令先督促着中书舍人写诏书。

写诏书是个技术活儿,尤其是对外,不但有各种措词的问题,还要考虑到两国之间的

历史渊源与恩怨情仇。池脩之、柳敏转岗,只剩下蒋卓与郑文博两个中书舍人,这两

个人硬着头皮写好了草稿,萧令先看了还觉得不满意。他觉得没有把他的意思给完全

表达出来。

郑文博是个实诚孩子,闷头不坑声。蒋卓坏一点,恭恭敬敬地请示萧令先:“臣驽钝

,请圣人明示。”萧令先的文化水平绝对不及蒋卓,他只觉得不好,却又说不出哪里

不好来,只好赌气似地吩咐蒋卓:“你去一趟鸿胪那里,问问李神策狄部的情况,重

新写了来。”

蒋卓答应一声就收拾好文具去找李神策了,实际上他是在磨洋工,一点也不肯出力。

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蒋卓看来,你好.xzsj8.歹是个皇帝,咱先写道诏书抚慰边民好吗?你被

人屠了三座城啊!难道不该先安抚民众、查一查青牛部发的什么疯吗?

郑靖业与李神策已经分别在做这件事情了,以前对狄部不算忽视了,却由于距离的原

因没有过分关注,也不可能把重点全放到这里。狄部其实挺大的,事务千头百绪,难

以全盘掌握。现在有了一个清楚的目标,调查起来反而容易。

先是,郑靖业接到了张进书的报告,抓到了几个掉队的青牛部伤兵,问了个大概,道

是八部齐犯,以一个改了原先图腾,而以双头鹰为新图腾的部族为核心,大家都听双

头鹰部头子的话。狄人语言与天朝语言殊异,用意译来翻译,其主自称为“神命统治

天下四方之主”。张进书还没有抽风到这样称呼他,除了汇报情况之外,一概称之为

“双鹰王”。

郑靖业拿到情报,觉得这样也算合情合理,却没有马上报给萧令先,他还有情况没搞

清楚呢。下令张进书继续审:双鹰王统一八部了吗?如果统一了,之前八部分别遣使

进贡是障眼法吗?怎么能表现得这么自然?还有就是,能统一八部的王绝不可能是什

么庸才,必然有一个大计划,他令青牛部打了头阵,攻其不备取得大胜,为什么胜而

后遁?为什么没有展开一个大的进攻计划?如果是八部齐进,取得的战果肯定不止这

些——那么,他为什么不这样做?

张进书接到郑靖业的密令,很快再次提审俘虏。玩计谋猜人心,张进书是非常信服郑

靖业的,哪怕本来觉得青牛部的俘虏已经交代得很痛快、很详实了,还是一一逼问。

青牛部的俘虏本来也不是什么心机过于深沉之人,开始是骗了张进书,但是在张进书

照着郑靖业的密令一一盘问之后,脸色变得张进书都看出这其中有猫腻来了。

这年头可不讲什么人权,刑讯逼供是常有的事情,衙门里审案,还规定了可以用打板

子的方式问讯。当然,老虎凳、辣椒水、烙铁、皮鞭什么的是法律明文禁止的,不过

如果你只是小小用那么一下,也很少有人会抗议你凶残,只有当你沉迷于开发新刑罚

又或者弄出人命来了,才会大大提高被参劾的可能性。

青牛部被张进书用比较粗糙的刑罚折磨着,终于撬开了嘴巴。

郑靖业也就接到了八百里加急的情报:双鹰王开始统一战争了。青牛部是不愿意跟双

鹰王混的,反抗了一回,打不过双鹰王,于是决定西迁,越过一道天然的障碍——大

青山脉,往更西的草场去。哪怕对于逐水草而居游牧民族来说,迁徙也绝不是旅行,

这是一场残酷的自然淘汰,老弱病残不用说了,连牲畜都要被“天择”一回。

为了增加迁徙的存活率,青牛部需要准备更多的物资,于是在假意臣服之后,悍然发

动了以抢劫为目的的袭边行动。反正等会儿就要跑路了,也用不着跟天朝睦邻友好。

抢了一把就跑,如果能嫁祸给双鹰部就更好了,两家对掐,他正好能够取得一个喘息

的机会。

照青牛部对天朝的认知,遇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内部先吵一回。双鹰王虽然讨

厌,但是眼光还是有的,他曾说过,天朝好磨蹭。等天朝吵完了,必定要暂时收缩准

备一下,然后才是作出反应,先问责,再报复。等这些步骤履行完了,青牛部早在新

的草场安了家了。

郑靖业心道:好的不灵坏的灵,还真让七娘给猜着了。下令给张进书:递解俘虏入京

。他自己揣着报告去找萧令先,哪怕已经萌生了炒掉老板的心意,在这个时候国内还

是不能乱的。

—————————————————————————————————————

———

萧令先在跟蒋进贤大眼瞪小眼,一旁的蒋卓觉得他完全不用再写废话了:从蒋进贤的

情报网来看,青牛部早跑得没影儿了。

傅宗铨正在耀武军呢,青牛部就从他的驻地不多远的地方跑过,他不抓俩掉队的都对

不起他自己。傅宗铨远没有郑靖业这么老练,没有听出俘虏供词里的破绽,但是作为

一名扎根边塞的职业军人,想依靠着军功+朝中有人+家世,风光返朝的有为青年,他

还是颇为认真地熟悉了一回边塞环境。他发现青牛部撤退的方向与他们在这个季节放

牧的草场方向呈了一个一百三十,不肯贸然动手。这里面

郑靖业比较不着急一点。

郑靖业道:“臣已令张进书解递顽狄入京细审,先问明了情况再作打算。圣人,眼下

该把不相干的事情都先放一放了。一青牛部就能屠灭三城,若八部一统,秋高马肥来

犯连,抢了就走。追,是追不上了。尤其北地苦寒,秋冬无法深入敌境。”

萧令先恨恨地道:“蛮夷无耻!”忽然道,“眼下却是春天,春夏可开战否?”

郑靖业的职业规划里,是有跟狄人打一仗的打算的,那是狄部分裂的情况下,现在他

却不肯妄动了。郑靖业的人生目标是舒舒服服地过下去,可不是搞冒险。

郑靖业立陈不可,因为:“圣人知道现在狄人的主力在哪里吗?”如果俘虏所言属实

,那么狄人内部的统一、并吞,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生存的地点,一去扑了个空,还是

客场作战,不找死呢吗?

萧令先道:“那就再发使催张进书把人解递进京。”

郑靖业答应一声,不作无谓之争,又道:“如此,则发往狄部的诏书就要缓一缓,问

明了情况再写,否则恐狄人耻笑。”

萧令先无奈地同意了。蒋卓得到了解放,舒了一口气,对上一个中二青年皇帝,工作

压力略大啊。

—————————————————————————————————————

———

青牛部的俘虏很快被送到了京里来,张进书抓到他们之时他们就受了伤,又被张进书

不那么和谐地审了几回,虽然也有吃有喝给裹伤,青牛部诸人的精神还是很萎靡。狄

人之中会讲天朝语的人也不多,鸿胪寺又派了翻译来供审讯之用。

萧令先亲自带着郑靖业等人去审问俘虏,狄人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萧令先的计划

能否如期展开。萧令先算是发现了,不把这外面的事情给解决了,他是定不下心来处

理内政的。

由于种种原因,青牛部的俘虏被关到鸿胪寺特意僻出来的一所小院里,派上重兵看守

。鸿胪寺就没关过犯人,在这个方面经验稍有不足,这事儿难不倒李神策,他打了张

欠条,从刑部牢里借了几副脚镣,加坠铁球的那一种。其他的待遇完全称得上是优待

俘虏,除了没给他们洗漱用具。

萧令先等人在正堂坐定,几个强壮军卒把人给架了过来。此时天气渐渐暖了起来,俘

虏们一进屋,屋子里的味道也丰富了起来。萧令先差点没被熏趴下,强忍着用手帕堵

住鼻子的冲动,摒息问道:“你们可是青牛部之狄?”

大约是被张进书给打怕了,青牛部的俘虏也不敢再耍滑头,称得上是有问必答。何况

从张进书的态度里,他们感觉到天朝似乎对双鹰王更感兴趣一点,也就乐得配合审问

,大有把责任都推到双鹰王头上的意思。

萧令先问了几句,憋得脸都红了,忙把嘴巴闭上,勉强呼吸了几下,又示意郑靖业和

李神策来问。

郑靖业比较关心的是:“尔等受双鹰部逼迫,为何不请内附?”他常玩的把戏就是蚕

食狄人力量,他也被熏得够呛,不过掩饰与忍耐的功夫比萧令先好多了,看起来还是

一派从容自然。

李神策也很奇怪这一条:“内附之后,尔等部民衣食有着,总好过逐水草居,部族贵

人亦得安置,生活优渥,强于幕天席地。”

青牛部一脸“你们很坑爹”的表情,诚恳地道:“我们好歹也是一大部,岂肯被人吞

并?”(双鹰王==!)

“投奔南朝会被收掉部众,成个空架子。”(郑靖业==!)

“虽然能有爵位也会被瞧不起。”(世家全体==!)

“就算还有人愿意结交也会三天两头被人告黑状。”(梁横==!)

“南朝人最狡猾了,一点也不可靠。”(萧令先==!)

“我们只要往西走就有新家园,能自己做主,有自己的部族和牛羊,高兴了就唱歌跳

舞,不高兴了就抢抢劫,弄得别人不开心来娱乐一下自己,所以,为什么不选自在的

日子过?”

众人:“……”

虽然很想把这几个人剥皮拆骨,郑靖业还是忍着询问了许多关于双鹰部的信息。青牛

部非常配合地提供了详细资料,原来双鹰王还不到三十岁,生得英武不凡,更兼胆大

心细。就是那种七岁能拳打南山猛虎,八岁能脚踢北海蛟龙,九岁虎躯一震小弟拜服

……的人。他还尝乔装入南朝观察,就是萧令先还称赞为“壮武”的那个狄人使者。

萧令先后悔得想扇自己嘴巴,李神策气得想剁手——次奥!老子当时看出他不对来了

,怎么就没把他扣下来呢?

“从南朝回来他就开始四下出击,几部都吃了他许多的亏,青牛部离他最远,到今年

才被逼勒,族里一合计,就走了。”嗯,临走收拾收拾行李,顺便到南边邻居那里有

借无还地借点盘缠。

【这才几年啊?】萧令先各种羡慕嫉妒恨:“他用了几年就一统八部了?”就绝对面

积而言,这位双鹰王的疆域比萧令先的地盘要大得多。【狄人怎么就出了这么一个人

物来了?事先一点儿风声也没听到。】狄人出了英主,是不会事先跟你打招呼的。

“是七部,”俘虏强调,“我青牛部才没被他吞了哩!”然后才解释,“他准备了好

有十年了,拿下那些软蛋有什么好稀奇的?”

双鹰王坑爹啊!这货用了十年时间去准备,然后用三年时间蚕食七部,最后一举攻灭

诸狄,因为地理原因只跑了一个青牛部。太狡猾了!因为之前七部都在,天朝内部又

有诸多事情发生,竟然让他给瞒过去了!

李神策与郑靖业两个从来不吃亏的主都被他给狠坑了一把,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蒋进贤很生气地道:“尔等受双鹰部逼迫之时,怎么不向天朝求援?”好歹能给你们

一点军援啊?

“南人多奸诈,不定又借援救之名做些什么坏事了。”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有多坏

蒋进贤被华丽丽地鄙视了。

郑靖业华丽丽地无语了,手最黑的就是他!八部狄里许多上层提到他就头疼,一点也

不想跟他打交道。就怕让他帮忙,最后弄成引狼内室,仇人让他给干掉了,自己也成

了添头。

—————————————————————————————————————

审过俘虏,朝廷政策又是一变,萧令先能拿的最有用的主意只有一个:下诏责问双鹰

部。

你怎么能够随便吞灭其他部族呢?赶快道歉!不要乱吃东西,都吐出来!

天朝人很爱干的一件事情就是“复故国,继绝嗣”,这是一件大功德,也是对外战争

的一个好借口。

双鹰王一世英明,也被青牛部摆了一道,到嘴的肉没吃到,还提前暴露了自己,心里

正不痛快呢!回书曰:狄人自来是一家,阴天下雨打孩子,老子闲着也是闲着,你们

表干涉他国内政!再搞霸权主义我揍你!

狄人没有文字,文盲率比天朝高多了,还是借用的天朝文字,这封国书的书法在郑靖

业眼里拙劣异常,还把他给气到了。不单是郑靖业,朝廷上下都被气到了,因为双鹰

王投来的国书也自称为诏,是他下诏给萧令先。这份国书比萧令先给他的国书要长两

寸、宽一寸。

他自称“天之所生神命统治天下四方之主”,按照此时从右往左、竖行书写的行文习

惯,他的称谓比萧令先的称谓要高两格。这是红果果的挑衅!管你忠臣奸臣贪者廉者

,只要不是个软蛋,或者不想被人说软蛋,就绝不能容忍一介夷狄如此挑衅!

但是仗也不是随便打的,萧令先气坏了,抖着手指.xzsj8.着群臣道:“你们说,你们说,这

还能容忍吗?”

不能忍,坚决不能忍!

魏王首先出列跪倒,慷然请缨:“臣请提一支军,为圣人削平逆狄,献俘阙下!”

萧令先很开心,还是摇头,他不忍心他哥上战场冒险!一见他亲爱的招牌。也就世家能瞧不起他们,换个人你试试!

就算出小概率事件,自家亲戚也能出几个英豪来!

许多宗室都遣自家子弟入京来谋发展,梁横作为萧令先亲近的人儿,也没少收礼。梁

横一想,对啊!宗室!他们可用呢!他们姓萧,与皇帝的血缘却远,篡位的危险也小

,还能出力。便一力掇撺着萧令先用萧家人,他打的好主意,用宗室出了力,自己来

摘个果子,还有举荐之功。

萧令先正有大用自家人之意:世家人能做官,凭什么宗室不能?

两下一拍即合。

魏王自请领兵的时候梁横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听到萧令先反对,梁横才放下心

来,特意申请跟萧令先谈个话。却问出一句“先帝以家国相托,不忍置、不得筑屋,辫发着裘,

习骑射。”

陈庆成皱眉道:“果然是蛮夷,秉性凶残,不思开化,真是没脑子。”你带着一群野

兽能成什么事啊?这样能有一个有效的组织吗?你的国家能长治久安吗?他的观点是

绝大多数人的看法,农耕民族是先进的,游牧民族是落后的,落后的想要发展,就要

学习先进的。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郑琰却脸色苍白,池脩之发现了她的不对劲,不安地看了她一眼。这个动作被很多人

捕捉到了,也悄悄看她一眼。当许多人一起做某一个动作的时候,效果是惊人的。

李神策意味深地问:“怎么了?”

“一代雄主,”郑琰很肯定地道,“他不是没脑子。要战,要战胜,他靠的只有一条

,他们是蛮夷!悍不畏死!什么文明开化,等他打赢了再开化也不迟!就算一直不开

化,他抢了就走。草原地广,那地方现在开疆拓土了去也是块鸡肋,食之无肉、弃之

有味。朝廷就算是剿了它,剿完了也难守住。打完了,还得走。我要是双鹰王,就一

个劲儿地打打打,以战养战,鸠占鹊巢了之后再示以所谓仁爱之心。”还要养几个没

节操没下限的文痞给捧个臭脚、造个光辉的有神话色彩的祖先,把有理想有坚持的人

统统杀掉。

人家现在要的是生存扩张,发展什么的,以后再说。

李神策拍拍拍地拍了三声巴掌,只说了一个字:“高。

蒋进贤是最先反应过来了,心里问候了郑靖业全家,我就说这女人不是好人!可恨大

家有什么事的时候就想,郑靖业会怎么做呢?翻过来倒过去地掰扯,到头来却根本没

猜中,也没见他身边再有什么智囊门客,原来他把个大凶器就这么养在家里,一养十

几年!

郑靖业笑了,经此一事,这些男人就不能再小瞧她闺女!他当然要培养女婿,池脩之

却有一条大缺点:家族人丁不旺。要发家,郑琰就得帮衬着。池脩之保不齐什么时候

就要外出打怪升及赚声望,池氏在京的代表就是他闺女。他得让郑琰以一个**的政

治势力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样才更方便她去斡旋、去交游。

有些人,你可以困住他,让他做附庸,这没关系,有些人则不行,他们天生就是要展

翅高飞的,那就给他们创造条件。郑靖业在这方面看得很开,有些人压是压不住的,

压了这一个,他不出头,自有别人出头。何必不结一善缘呢?比如李幼嘉,他就培养

着来。比如池脩之,他还是培养着来。比如郑琰,继续培养。

看开了,就大方了。

作者有话要说:为毛一写到什么政务啊,什么外交啊我就这么鸡血?!这究竟是为了神马?!!!

魏王好苦逼的说……萧令先还真是心疼他哥啊。

小七,不要大意地凶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