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众人挖坑忙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222

( 请牢记 ) ( 请牢记 )据说,人一到晚年就会多疑,至少皇帝都是这样的。 .虾米文学

据说,目前天子尚无此症状。

不过,快了。

事件的起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皇帝偶感风寒。虽然一向身体健康,又注意保护。毕竟岁月不饶人,就是青年人,偶尔也会有个小病,何况是老皇帝?这其实是一件很常件的事情,常见到除非引发重大案件,一般作者连主角打个喷嚏发个烧都不会去写。但是,当病生在皇帝身上,小事也要变成大事。

以往皇帝也是偶有小病,但都是很快就好,似这般天都快黑了还从宫里送出信来的,尚属首次。

郑靖业为首的宰相团从各人的家里踩着暮色直奔到翠微宫,池脩之等机要秘书也是还没捧起饭碗就飞速换上制服跑到皇帝跟前报到。居于宫外的各位与皇帝有三代以内血缘关系的亲属也纷纷行动了起来。

如果有人站得足够高,可以俯视熙山全景的话,就能看到数条由火把、灯笼等组成的火龙一路向翠微宫进发的壮观景象。

每个人的心里都是着急的,恨不得肋生双翼、恨不得学会瞬移**,一眨眼就到了皇帝的榻前,恨不得自己是神医,一眼就能望出皇帝的病情,恨不得自己是神算,掐指就算出皇帝到底还能活多久。

皇帝做人还是挺成功的,往翠微宫赶的人里,十个倒有九个是很想皇帝继续活蹦乱跳的。

庆林长公主不顾身孕,与顾益纯夫妇二人乘车赶往翠微宫,池脩之已乘马先行一步。郑靖业到的时候,池脩之已经先到了。今天夜里本不是池脩之当值,他跟着师父师母住,庆林长公主处是苗妃很果断地派人来通消息的,算是最早得到消息的那一批。

池脩之当场就起身:“师傅、师母,学生先为师母探路。”把自己当钉子插到皇帝身边,完全不顾轮不轮到他值班。

顾氏夫妇反应也快,庆林长公主道:“你速去,告诉圣人,我随后就到。你看好御医,不要让他们胡乱说话。如果宫门口有阻拦,只去寻新安侯家的郭靖,他已入御林,手上有人。若宫中有扰攘之声,先拦着东宫,就说宫中不宁,请太子避险!再不济,等郑相公,他必是会入宫的。”

池脩之脸色苍白:“学生领命。”

庆林长公主又使人去联络她姐姐宜和长公主,自己这动身上车。宜和长公主做了与庆林长公主相似的安排,只想了一下,就与丈夫拿了主意:“使人往郑亲家那里送信,我们入宫,我去看圣人,你寻阿靖!”

这两个女人做事需要假人之手,郑靖业自己下命令就可以了:“使人通知京兆尹、执金吾,不许有人乱走,不许外漏消息使天下臣民恐慌。圣人微恙,大臣当入内探望、诸王亦然,外命妇却是不好入内的。我度公主必去,然公主有身亦需照顾,夫人与阿琰素与公主相熟,你们两人准备照看公主。家中有事,但由夫人与阿琰区处。其余诸事,等我探望圣人回来再说,无论情形如何,我都亲笔写一消息使人传回来。”

郑琰心下难安,皇帝这年纪,就是在睡梦里死了也是寻常。可眼下皇帝他绝不能死!当即道:“阿爹放心,也请阿爹小心。不知符玺局情形如何?”

郑靖业沉声道:“勿轻举妄动!”

郑琰点头道:“儿明白的。圣人吉人自有天相。”

郑靖业道:“这才是正理。”

话也只能说这么多了,郑靖业必须马上进宫。郑靖业到翠微宫的时候,池脩之已经摸清情况了,非但如此,他还顶着各种眼光摸了一把“龙脉”。摸完一皱眉,心里倒是一松。

皇帝只是感冒发烧而已,人上了年纪就会固执,他只是不听人劝,逞强洗冷水澡,又吹冷风。山间晚风颇有凉意,他本人又觉得打个喷嚏没啥,药也不肯吃,跟人赌气,越说他不行,他越要逞能。最后弄到发烧,脑袋有点晕,苗妃跟他说话,他都哼哼唧唧,直把苗妃吓得六神没提东宫,已经把东宫黑得没了边儿。皇帝都没问她“东宫如何”这样的话。两个妹妹素来老实,皇帝就一心觉得她们比较客观,他没宣诸王来问,也是怕有人落井下石。

这里要隆重介绍一下凶残特级的郑琰同学,她没跟皇帝说话,一小丫头、外命妇,哪有那么容易跟皇帝说话呢?她去看苗妃去了,苗妃刚刚放下心事,看到她过来,很是开心:“自打你定了亲,就少往我这里来了。跟我还害羞!”

郑琰道:“哪里来的少了,我这不来了?”

苗妃张罗着茶点,郑琰道:“贵妃别忙了,我陪师母来的,等会儿还陪师母回去呢。”

苗妃戳着她的额角:“你还真是有了师母就忘了别人了!”

“咳咳,妃子这个样子我见犹怜,怪不得……”真是意味深长的省略号啊!

苗妃恨得不行,逮着她好一通挠痒痒。

郑琰头发都乱了,求饶道:“我来帮贵妃了呢。”

“哦?你帮我什么了?”

“这次的慌乱,实是因为后宫虽有位份高下之分,实无人能名正言顺一统后宫、令行禁止。贵妃不妨建言圣人,贵妃一定不要推荐自己,您还要说,您还年轻、您的经验是不够的,后宫多名门淑女,必有人能胜此任。您要推动此事,不但说服圣人,还要说服东宫,请他们一同进言。”

苗妃脸色一变,声音僵硬:“这又从何说起?圣人怎么会听我的呢?”苗妃是贵妃,虽然天子有四妃听着并列,但贵妃是实质上的四妃之首,如果苗妃自陈没资格,比她更有资格的,只能是皇后。推别人为后,苗妃觉得自己还没傻。

郑琰笑得颇有深意,趴到苗妃的耳朵边上:“不听就更要说了。只要别人知道了,不就行了?”

苗妃模糊觉得这里面另有玄机,一时半会儿也猜不透,小声问:“我脑子笨,你倒是说明白点儿。”

“贵妃哪里笨了?”郑琰笑吟吟的,“如果圣人立后,会立谁?”

苗妃想了想,她谁都不想!也觉得自己最得皇帝欢心,如果不是自己,别人,她一定扯人下马。果断地道:“没有。”

“那不结了?”可是皇太子一定会担心,后宫里有资格升级当皇后的女人,都有儿子了,有的还不止一个。皇太子的亲妈,她老人家连个妃都不是!到时候,嘿嘿。

“昨天的事儿,少不得有人嚼舌头说贵妃一惊一咋,贵妃难道就白听着?总要遮掩而过。谏言一出,贵妃可得贤名。即使圣人有心,不管谁得益,贵妃总有一个首倡之功。这么些年,贵妃难道信不过我?总不令贵妃吃亏。”

郑琰的事迹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起码她不码己方盟友。

苗妃着重地点头:“我试试。”她自己好赖都是皇帝的妃子、诸王的长辈,怎么着都行,她还有俩儿子呢,尤其是亲生的小儿子,可不能落仇人手里——就是因为有这个害怕,她才第一时间通知盟友,最后弄出昨天夜里那一场动静。郑家既不坑人,那就照郑琰说的试一试。

郑琰这是直接挖坑,管你是不是黑的,直接埋了。

————————————————————————————————

以前是不需要,那时候皇帝对太子还很好很维护,有什么需要太子知道的皇帝都会知会太子。而且以前皇帝也不这么病,身边也没有一个由于太害怕而闹了乌龙的苗妃,太子也没像现在这样焦躁。

今时不同往日了,皇太子酒后虽然残了点,野兽的直觉却灵敏了不少,他有一种“被许多人坑”的感觉。为了不被继续坑,有必要做好情报工作。

正好,不知有心还是无意,池脩之请太子的时候说了一句:“太子竟不知道圣人那里的事情?圣人染疾,太子为人子,竟无人告知?”

皇太子周围又被池脩之挖了个大坑!

这个坑萧令行还非跳不可,他不能静等着别人把他爹围了起来而他还在圈子外面。萧令行又与赵逸商议,赵逸有点兴趣缺缺,如果不是因为他侄女要嫁给广平郡王了,光凭萧令行移情别恋李神策的行为,他就能撂挑子。

听萧令行说要安排个中书舍人,赵逸马上提出了反对:“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达成的!”如看不太透的池脩之,肯定不是太子党,而其余中书舍人,早就各有倾向,最坑爹的是,中书舍人一大要求就是——嘴巴要严。他们被规定不许泄漏机密,一个搞不好,他们反向皇帝告一状,事情就要更坏!

说来不如收买内监或者宫婢,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中书舍人有后台,宦官、宫婢就不一定了,他们主要是靠主子,而皇帝年事已高,太子的橄榄枝就非常有诱惑性。

主意很好,坏就坏在这是一个大坑!

池脩之很坑爹地建议皇帝:“前日宫中扰攘,是无持重之人,且消息四漏,内外不安,请整肃宫廷。”严肃一下纪律吧。

池脩之敢这么说,乃是知道郑琰已经挖了一个坑,而苗妃已经跟皇帝哭诉请罪:“都是我不好,一下子就慌了神,闹出这样的大笑话来了,还请圣人责罚,”又请皇帝指示一人总领宫闱,“我是不成的,只顾使人告诉长公主、郑相公,都没压得住消息。”

“是你使人告知郑靖业的?”

“圣人不是信得过他吗?不然何以让他做宰相?我什么都不懂,太子那里又是青年男子,平素不接触。我也慌了,居然忘了两位长公主身子都不大好。我、我也只知道这几处,圣人于郑相公有知遇之恩、于长公主有抚养之德,总、总不会坏事的。其余宰相家都是名门,平日攀谈不起。”

皇帝点头:“不要担心,你做得很好。”

接着,就有消息传出,皇帝要立新后,朝臣中就有提议先给太子的妈追封皇后“以正纲纪”。皇帝哭笑不得,他还没打定主意呢。

然后,池脩之就登场了,作为机要秘书,与皇帝的接触总是很多的,在皇帝很生气朝臣给他添乱:“朕立不立皇后他们也要来聒噪!”的时候,池脩之就进言了。

皇帝此时已经被唤醒体内沉睡的疑心病病毒,他由上次生病的乌龙又想到了这次立后的事情,越想越生气。心里列出一系列疑问:一、谁把消息泄漏给郑靖业、自家妹子以外的人的?二、谁tmd传出去我要立新后的?三、为太子之母请封,又是谁的主意?

整顿!一定要整顿!看看身边的人都与谁有接触!他还很郑重地向大家宣布:老子看好苗贵妃,以后你们要听她的话,即使不是皇后,她的级别也是后宫最高的,不听话的统统去死去死!

郑琰、池脩之连同荣安公主,三人不谋而合,三个大坑就此挖下,还连成一线成了壕沟,就等剩下的一边儿坑挖成了,随便把皇太子往哪边一赶,扑通,坑死他!

可怜东宫之前是真的没有收买皇帝身边的人,没这个必要嘛,怕画蛇添足引皇帝反感嘛。这会儿刚想起来,才接触呢,啥坏事都没干,就让皇帝给盯上了。

皇帝还是默不作声,但是,皇帝身边只要跟太子走得近的,都消失了,这是真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