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土鳖不可怕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340

( 请牢记 ) ( 请牢记 )“你今天怎么了?”郑琰与池脩之见面越来越多,对他的情绪也把握得非常到位。开 心 文 学 【虾米文学

郑琰目前处于无政府状态,一整个春天,长辈们为了让她躲开延平郡王,默许了她的逃课早恋行为。什么在家读书啊,与小姑娘们没营养地四处跑啊,到私宅与池师兄会面啊,只要不跟东宫里的那一位沾上边儿,什么都好办。

往私宅去得多了,她周围的人就都获益了。她闲着无聊就会“开发”新食谱。吃货嘛,不这什么细忽然触动了前世对某样食物的记忆,口水分泌过盛,就会坚定地摸索,把它给做出来,一饱口腹之欲。第一,她有钱,经得起实验浪费,第二,她有闲,大把的时间用来摸索,第三,她有特权,什么奇怪的材料,只要京城里有的,她都能给弄来。

年龄渐长,做饭的水平也提高了,连炒菜也能做成功几样了。

这一回做的是竹筒饭,同样的,也失败过几次,主要是各种配料的比例与火候的掌握。今天终于大功告成,郑琰很满意。自从知道了各家居然连食谱都加密之后,郑琰也习惯性地把这食谱给记录了下来。

升格成人家男朋友的池脩之理所当然地有口福了,以往他吃得欢天喜地,今天看到吃的当然也高兴,浑身上下却透着忧郁少年的气息,郑琰没来由一个哆嗦。这种气质很让人恶寒啊!

池脩之仰着脸,闭上眼睛,良久,缓缓张开眼:“我给调到崇文馆了。”

“嘎?那里?做什么?还是近来有什么大事了?”我怎么不知道呢?

崇文馆,遇上国家要编订大型图书的时候,是一个可以名扬四海、泽及后世的好地方。但是,平常时间却真的很平常,就是养来给国家装点门面的。

“国家要编《氏族志》[1],圣人欲令相公为总裁,先生为顾问。[2]叶广学以为,相公非名门,谱学不熟,所定不足以令人信服。相公恼火也是无法,先生索性也不趟这趟浑水了。圣人吵不过他们,最后由蒋进贤为总裁,我却是被点进崇文馆备咨议了。”他说的相公就是郑靖业。

被人说是暴发户,郑琰脸上也不好看,旋即又释然:“他们说的也是事实。”

池脩之左手握着竹筒,右手拿着个长柄银匙,伸到竹筒里挖出一勺子米饭入口,嚼嚼咽了:“好吃。”

“那就多吃一点,还有笋汤。”鸡皮酸笋汤,郑琰唯二记得原料的红楼菜谱,配上竹筒饭,再来个竹笋炒肉,就是简单而营养的一餐。因为工作调动而得假早回家的池脩之同学有口福了。

吃了几口饭,池脩之的心情好了很多,咽下口中的汤,下定决心似地道:“我必要把这事办得漂亮。”

“蒋相公会不会为难你?现在世道挺怪的,我们也是一时在一处说话,一时又当成不认识。”郑琰隐讳地提及到了现在大家敌友不明的状况。

郑琰坐在他对面儿,池脩之一抬头就能看到郑琰撑着个下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他。“我应付得来!圣人对这回编名录很重视,不特是圣人,天下人的眼睛都看着这里呢。我有什么不如意的,只管上表。”

“哦。你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告诉先生也无妨的。”

郑琰从来不在池脩之面前提什么‘我让我爹升你官’之类的话,这让池脩之觉得很舒服:“还是不要把先生卷进来的好。要是蒋相公阻塞言路,我也不必硬扛着。”明明有快马可乘却非要步行赶路的人,不是在练轻功就是个傻蛋。

“嗯,你用心吃饭啊。”

池脩之笑笑,大口吃完。

郑琰等他吃完了,坐着喝竹叶子泡出来的茶水,才问:“那你愁什么?不知道怎么给各家排名?”

“这个也不难,我已有主张,做不做得成并没有十成把握,现在不能说给你。等成了,你也就知道了。”

“故作神秘。”郑琰眼睛四十里添上“池脩之”,黑色的笔往右边屏风上写上“楚松”,想了想,在“楚松”后面又加了“蒋进贤”。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皇帝深谙此理,重要的事情都要记一下,仇恨值高的名字也要写下来。为区分态度,还用了双色笔来标记,防止误记。摸着下巴,皇帝心想,好久没整人了,郑靖业最近也疏懒了些,该起来活动活动筋骨了!

老虎不发威,真当老子是病猫啊?!

次日早朝,皇帝就当众询问《氏族志》编纂情况。

蒋进贤简要汇报了一下进度:“只剩几个尚需斟酌。”

“卿且把定好的报上来。”

蒋进贤摸出袖子里的草稿,一声一声地念着,他念得不紧不慢,听的人却是心弦紧绷。事关重大呀!

听着听着,有人欢喜有人忧,郑靖业只管冷笑。蒋进贤与郑靖业都站得靠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注意到了郑靖业的不悦。

这不重要,蒋进贤想,在这个事情上,郑靖业这样的土鳖是没有发言权的。

他忘了,御座上还坐着另一只高级土鳖,这只土鳖也在冷笑。他更没注意到,底下已经有人低声清嗓子、默默卷袖子了。

首先发难的不是皇帝也不是郑靖业,而是韦知勉。

自从被一个脸盲症谋划捅他却捅了范大余之后,韦知勉老实了许多许多。但是,这次排名,本来有望进入二等的韦氏却被蒋进贤给放到了三等里面,原因还是他教女无方。

韦知勉自觉打脸,发动自家党羽骂街,称蒋进贤是“奸佞小人”、“奸臣奸党”、“抬已党之名望而抑士人。”

蒋进贤自是不肯站着被骂,反言韦知勉才是“奸佞小人”、“只知以权谋私,无心公务”、“门风不整”。

啥无心公务啊,郑靖业强势,把重要的工作都给揽了,有心公务想抢生意还要被他抽哩!

朝上乱战,叶广学家被评为三等,自是想再进一层,想要混水摸水,希望重订《氏族志》的排名,也参与了乱战。

这一回才是不分阵营的大乱战,各自为了自家利益而奔波,什么“为了扶植共同看好的皇子而努力”都被扔到了脑后。大家互相攻击,谁还不知道谁啊?什么丑事矬事都给你揭了出来,看看他们揭发出来的什么宠妾灭妻、以庶充嫡,不事嫡母、兄弟争财……比刚过年那会儿还狗血。

皇帝乐得很,还要喝斥:“成何体统?明日集贤阁,诸卿各畅所欲言,勿论其他,只论《氏族志》。”你们都要讨好俺,俺家能当头等世家了。这个坏老头儿,生怕大家不吵,还规定“畅所欲言”这不逼着人家说话么?

集贤阁会议由首相郑靖业主持,皇帝萧正道作为裁判,各位朝臣是选手。由于有郑靖业的约束,郑党份子很乖很安静。就见世家、勋贵红着眼睛在吵。

池脩之作为编纂小组的成员,也要发言,他的发言震惊全场,他还是那个观点:第一,我家已经不是世家了应该退出排名;第二,建议皇家入优等,以避免“以臣慢君”的情况发生;第三,对于开国以来的勋贵,可以酌情编入排名;第四,许多已经没落了的世家,也要酌情剔除掉。

池脩之坚持:“世易时移,彼时之法不可法当今。”建议大幅度更改排名,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以现在各家的地位来排个名。

池版《氏族志》被人怒斥为“勋格”[3],简单地说,就是官职排行榜。池脩之却说:“世间数百年家族多得是,岂止李、顾、赵、蒋、楚、夏、陈七姓,而七家独尊,何也?不过数出宰相耳!”本来就是按官职排的好吧?

这一次会议,池脩之赚大发了。

据后世历史学家分析,世家衰落的一次标志就是这《氏族志》的编定。“这代表着一个新兴的利益集团的兴起与一个旧有利益集团的衰落,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思想开放的旧利益集团成员与新兴利益集团合作,促进了这一过程。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集贤阁辩论之后,郑靖业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史载‘帝喜自为之媒,以脩之父母俱殁,令顾益纯为其事主,擢脩之为中书舍人’……”

是不是利益合作只有“合作的”当事人明白,而婚姻的相关方此时已经炸了锅。

“哈?!”郑琰的眼珠子瞪得大大的,“定定定定……定下来?给给给……给池……靠!”瞧这激动的,

我勒个大擦!郑琰满地踱步,这才早恋了仨月啊!这就定婚?我还未成年啊!“干嘛这么着急啊?”

杜氏淡定地道:“反正你这正个月喂池家小子也喂得顺手了,以后接着喂呗!”

郑琰石化掉了。

郑家这反应算好的了,池家亲戚的反应比她激烈多了。

池外婆听了池脩之通报要定婚,便问:“是哪家淑女?”

池脩之温柔一笑,带着少年的腼腆:“是郑相公爱女七娘。”

池外婆几欲昏倒:“你你你,岂能辄婚非类?!我死后没脸见你母亲了!”

池脩之一脸诚恳地道:“池家已经被剔出《氏族志》,谈不上类不类的了。”

“咕咚”池外婆昏倒了。

谷氏惊得跳了起来:“阿娘!”

众人又是掐人中、又是抹药油,池外婆终于醒了过来,睁眼一看池脩之,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怎么会这样哟!你明明已经入仕了!呜呜,这可如何是好?”

池脩之柔声劝慰:“我把舅家还留在《氏族志》里了。”暗示自己是个好人,拿自家排名换了舅家排名。

哈!他舅家根本已经绝了后,只剩两个寡妇了好吧?!谷氏皱眉道:“大郎年轻,将来未必不如人。也不必就结姻郑氏,如今事情还没定,不要这样着急。池家门风,大家都是信得过的。大郎若愿意,我愿回家说合,以谷氏女配大郎。”

池脩之诚恳地道:“谷氏名门,岂能辄婚非类?”池家也土鳖了。

谷氏:“……”我勒个大擦!

池脩之在世家中间的名声开始变质,有人说他拿家族名望来“谄于上”,有人说他这家伙狡猾狡猾地。不过他的名声在新贵中间倒是很好,宜和长公主等人送了格外厚的礼,还有数家借他定婚的由头送了庄田宅院的。

嗯,总的来说,池脩之已经是颗耀眼的新星了。尤其这货还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啊!封建□统治都不按组织程序提拔干部啊!

作者有话要说:[1][3]唐太宗曾令人编写《氏族志》,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世家的垄断地位,抬高皇室与勋贵,结果被骂为勋格,这里借用这两个名词。

[2]这两个词没有写错,也不是现代用语,古汉语里有这俩词,当然,意义与现在的稍有不同。

ps:给辛苦补分的熙攘同学,不要这么辛苦了,看到请留言,我给赠送积分。ps,要超过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