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祝我的朋友们中秋佳节快乐,合家欢乐,幸福团圆!)
三天的时间匆匆而过,此时已进入四月下旬。
三天来,罗刚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石楼山、石猴山和李家集之间。
第二天夜里,他又从李家集带了三百名青壮百姓上了石猴山。
这次使用的策略与上次略有不同。李三八提前两天四处张贴招工纸告,因为前一次的三天结算期一到,允诺的工钱都如数给付。此事亦是传向了四面八方,李三八的信誉大增,一时间应召者趋之若骛。
罗刚应李三八的要求配给耕牛和骡马时,又派去了三十个弟兄协助管理。那些兄弟按照罗刚的要求迅速与召上来的百姓结识,这些人作为一个个工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些干活的百姓乐不得与管事的打好关系。
因而时间虽短,亦大量的人被他们笼络住了。李府中又藏有大量兵器,尽管这次前来应召者达上千人,罗刚这边也算准备得周全,不怕有意外发生。
派往李家集的弟兄都是经过罗刚慎重挑选的,当时刚占石楼山和石猴山那会儿,罗刚就留了这个后手。他吩咐黄大牛和佟川在遣散山上被关人员和贼寇家眷,发给盘资离山的过程中,只让那些朝过面的兄弟办理,而其余人都进行了回避。
这次召工的名额为三百人,不到前来应召人数的三成,其余人都没能被李三八留下。
当李三八宣布人数召满的时候,有一部分悻悻地离开了,大部分人却依然留在了李家集恳请李三八收下了他们。
李三八现在是位高权重,一言九鼎,说不收就不收。
于是乎,冯林和罗刚先后闪亮登场,两人演完了双簧,三百青壮千恩万谢地被送上了石猴山。
剩下的人,李三八承诺,等筹措好工钱再进行一次召工。如果有愿意十天结算一次工钱的,就可以当即留在这里。
结果,李三八的信誉太好了,其余四百多人全部留了下来。
在这三天里,购买的薯种到了三批,合计的四人立刻应声出列。
“我刚才说的话,你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四人齐声回答。
“我再重申一遍,此事是为你们的乡亲父老造福,是积德行善的大事,子孙后代要为你们建庙、立长生牌的。能不能做好,我拭目以待,还是那句话,有任何问题,找你们的主事。”
“是”
众人再次应了一声。
“把总你放心,要是做不好这事儿,让我家永远生不出带把儿的。”
孙世荣跟着说道。
罗刚点了点头,“好,我只看结果。”
接着,他又朝人群中唤道,“赵继海、方九山、楚向东、龚万全。”
四名罗刚的原班兄弟也应声出列,这四人同样是罗刚jīng选出来的老成jīng明之人。
“务必按我的指令行事,有事随时派人回山禀报,出现任何问题,拿你等是问。”罗刚郑重地说道。
“是”
“所需第一批银两已经准备完毕,马上到李全虎处领取,各自到达后,立即开展起来,不得有误。”
“是”
“出发吧!”
众人应了一声,施礼离开。
“黄大牛”
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罗刚向外面招呼道。
早已等候在聚义厅外的黄大牛应声走入大厅。
“立刻派人挑选出四百匹骡马,记住,有异常特征的不要,有标记的不要。”
待黄大牛离开后,罗刚将寇唯唤了进来。
他从案上拿起一张纸,“马上去石猴山找佟川,名单上的人立刻派到这里。”
寇唯接过名单,小心揣好,施礼离去。
前几天,他带着四个人被罗刚派往兴县,主要是监视守备府,守备衙署,县衙等地,以防有官军吃里扒外与他们有所往来。
如今所有的官军都已返回,大多数官军都住在乡村,少数住在城内的人也都很守规矩。罗刚的最后一次考验,他们全数通过。
这段时间,山上的人都没闲着,除了正常值守和分配给裘铁锤进行准备事宜的兄弟之外。其余的的兄都在石楼山与石猴山之间的河流两岸垦荒。
这一带紧临水源,虽然坡地多于平地,但挑水灌溉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能有充足的食物,罗刚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地方,不但那些兄弟们去垦荒,就连他们的家眷,包括一些壮年妇女也同样去了。
罗刚给李家集拨去了四百多头耕牛,还剩下十几头就用在了山上。这些耕牛大多有着记号,有的长得特别,只要离山估计就会被人认出来。
倒不是罗刚想赖下这些牛,只是现在正是非常时期,绝对不能允许意外出现。
同时利用垦荒的还有众多骡马,山上骡马很多,即使再调走二百匹,依然够用。
据罗刚估计,河两岸能利用的土地约有三四千亩左右,若都能种上红薯,后顾之忧就少了一半。
如今两山的家眷加到一起,已达一千二百多人,其中能参与耕作的几近五成,这还不包括尚未接来的一百多名兄弟的家眷。
再加上山上的几百兄弟,即便山地远比平地难耕,在薯秧长成前全部耕好,应该问题不大。
罗刚在聚义厅中把主要的事情都梳理了一遍,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
眼下除了抢时间耕种外,后续的的计划还得继续实施。
想到这儿,他走出大厅,绕到后山,准备前往正在搭建的铁匠棚去看看。
走出不远,从后面气喘吁吁的地跑过来一名兄弟,“把总,马骏派人送来一封信。”
罗刚接过厚厚的信封,撕开封口,将里面的信件如数取出,仔细查看。
其中有一张兴县守备衙署具印的空白堪合,还有一沓印鉴齐全的空白路引。
此外,还有一封无署名书信,却是马骏那边通知他,今夜第一批铁料运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