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6-02
钦差依仗不过几十人而已,院子里算上载振与御前侍卫在内才不过就可以想象,全盛时期的淮军究竟拥有怎样的实力。
不过,淮军虽然经过裁剪,但其战斗力不减反增,甚至取代了湘军,在大清国充当起国防军的角色。
在李鸿章的提携下,淮军将领、淮军幕僚、李鸿章的亲属也纷纷发迹,出任封疆大吏或中枢重臣,最终形成了以李鸿章为核心的淮系集团。
最初淮军13营中的程学启、刘铭传、张树声、张树珊、潘鼎新、吴长庆,以及后一批的周盛传等皖籍将领,都是他加意提携的对象。
到了现在,原淮军将领中后来文职位在道员以上、武职位在总兵提督以上者共有四百余人,封疆大吏亦有张树声、刘秉璋、潘鼎新、刘铭传等人。
而提督、总兵以上重要将领也有吴长庆、周盛传、张树屏、丁寿昌、聂士成及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等一大批人。甚至淮系成员还有数十人担任驻外使节。
如今的淮系集团,因为李鸿章的存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再加上李鸿章又亲手创立了一个比淮系集团也小不到哪里去的北洋集团,集合这两大集团之力,李鸿章以及其利益团体已经成了清朝最重要的军事、政治集团。执掌中枢重权和地方政事,对大清政治、经济、军事都有无可估量的影响。
淮系集团与北洋集团的没落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甲午战争时,淮军士气低落,一败再败。淮军在总体上呈现衰败之势。直到袁世凯的“新建陆军”练成后,淮军作为国防军的历史才告结束。
而袁世凯借以起步发家的正是李鸿章一手创建的另一个团体——北洋集团。
靠着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残了的北洋集团,袁世凯还能在日后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可见,全盛时期的淮军集团与北洋集团究竟具有怎样的实力。而这两个集团的联合又具有怎么样的实力!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李鸿章自己起了当皇帝的心思,恐怕以慈禧为首的满清根本就没有抵抗力,直接就会被推翻统治。
正是认识到李鸿章的实力,所以一向统治**极强的慈禧才不敢对李鸿章轻举妄动。她可以不顾一切害死醇亲王奕譞,她还可以软禁皇帝,行废立之事,就是因为奕譞与光绪没有兵权,但她绝对不能对李鸿章下手。因为李鸿章手里握着实打实的兵权。
甚至慈禧唯一能够对付李鸿章的手段就是借着朝廷的大义,还有在银子上为难、掣肘李鸿章。但现在,因为何念祖的出现,慈禧对付李鸿章最有力的一个手段已经没用了。只剩下大义这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对自己实力的自信,李鸿章才敢向何念祖打包票,就算他李鸿章有一天不在了,只要何念祖从他手中接手过一定的势力,慈禧太后也奈何他不得。
何念祖已经听出了李鸿章要培养自己、重用自己的暗示,但他绝对不会想到,其实在李鸿章心里是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不然堂堂身兼直隶总督与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又岂会对他如此另眼相看?哪怕是何念祖拥有一座金山银山也不行。
何念祖没有想到李鸿章心中的念头,但他绝对知道,加入淮系集团、北洋集团对他意味着什么。以他的手段,以他的财力,相信用不了多久,李鸿章的势力就会变成他自己的了。
“既如此,晚辈拜见中堂大人!”何念祖想清利弊,面容一肃,对李鸿章深深的行了一礼。
李鸿章老怀大慰,捋着胡须笑道:“好好好,我北洋又多一不可限量之人才矣!”